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民主》2016,(12)
正今年是笔者的父亲金性尧和母亲武桂芳诞辰100和101周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笔者应《民主》杂志之邀,撰述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父母亲与鲁迅先生及其夫人许广平之间的友好交往。父亲金性尧,笔名文载道,20世纪50年代加入民进。18岁时曾因仰慕鲁迅先生,向其请教写作杂文,与其有过四通书信来往;鲁迅先生逝世后,与母亲一起参加过鲁迅葬礼,还在许广平先生家中校勘过《鲁迅全集》,之后还主持编辑过《鲁迅风》杂志。2007年父亲去世,周海婴先生听闻致电表示哀悼,并对我讲我父亲当年和许广平先生是关系较为密切的好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母弟妹 我叫周群,今年79岁.祖父是道县兴桥人,是普通农民,有十几亩田,省吃俭用送我父亲上学.父亲周谟,抗日时期报名参加国民党青年军,上前线抗日.抗战胜利后,在南京国民政府交通宪兵科当科长. 我1936年出生在江苏镇江.1949年,我已经13岁,这时,到处传说解放军要打过江来了,远方“隆隆”的炮声都听得见了.有一天,父亲突然神色慌张地从南京赶了回来,对我和母亲说:“共产党的军队要渡江了,政府乱作一团,我们得赶快跑.”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我与朋友正在看电视,突然,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先生逝世的消息.一位90多岁、才华横溢的老人走了,令我非常感伤.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要写文章纪念我曾与大师两次见面、一次面谈的缘分,直至今秋才如愿,也算是对弗里德曼先生逝世两周年的纪念吧.  相似文献   

4.
卢存学 《团结》2004,(5):40-42,33
我的父亲卢郁文是民革第四届中央常委。20世纪二十年代他参加北伐;三、四十年代他投身抗日参加国民党政府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反对内战,多方奔走呼吁和平。父亲早已去世,他的遗物中有“49年北平和谈资料”。现在,我把父亲的活动分为三个部分摘录整理出来,或许可以对该时期的历史资料做一点补充,对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父亲也是一种纪念。1949年初至北平和谈前(一)给于右任拜年1949年元旦,新登上总统宝座一年多的蒋介石,于国内战场上节节失败之际,发表元旦文告,呼吁和平,声明下野。对这个文告,明眼人看得清楚,蒋介石一改1947年攻占延安,…  相似文献   

5.
自朴老乘鹤西去,业已经年。流水落花春去又归,却已天上人间阻隔,但他那慈祥的笑容仍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值此朴老逝世一周年之际,愿藉此文寄托我的绵绵哀思。朴老与我家两位老人为世交。上海解放前夕。我公公杨显东在上海因参加聚餐会而与朴老相识,他们交流思想,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深厚友情,解放后他们一直保持亲密往来。我公公九十诞辰时,朴老欣然命笔题诗一首:“当年风雨忆初逢,矍铄今朝九十翁。学业喜看光远祖,神州农子是神农。”解放初期,我父亲担任上海市委秘书长、华东局民政部部长等职,与时任华东局民政部副部长的朴老合作共事,由于父亲喜好诗词,与朴老志趣相投。遂成挚友。因此,我对朴老并不陌生,但真正有幸  相似文献   

6.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今年1月是陈毅元帅逝世卅周年,去年是陈帅诞辰100周年,报刊连篇的纪念文章和电视报道勾起了我遥远  相似文献   

7.
朱开平 《民主》2004,(9):38-41
《冰心全传》——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翔实而形象地记载冰心一生99年风雨历程的文学传记,由河北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今年2月28日,是冰心老人逝世5周年。春天,我捧起了这部文学传记……  相似文献   

8.
心想新乡     
我内心始终倾向于这样一种说法:所有的回忆都不单单是一种梳理和沉淀,而更接近于对往事的重塑,那是一只温柔的手,对心灵秘史进行的查阅。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老却一代人,成长一代人。回首多灾多难的1976年,现在终于可以廓清命运当初被弄得过于模糊的端倪了。我的右臂是在地震以后转院至河南新乡被锯掉的。9月份,毛泽东主席逝世前夕,父亲、母亲、大哥带着伤臂尚未痊愈的我返回唐山。不久,毛泽东逝世的噩耗  相似文献   

9.
为了纪念     
明年二月十六日,父亲去世满十周年了。为了纪念,我选编了这一本父亲的短篇小说集。 1919年,父亲开始用白话文写小说,除了长篇《倪焕之》,写了九十多篇短篇。我把所有的短篇过细通读了一遍,挑选出三十八篇。两个多月来,我整个心都浸渍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  相似文献   

10.
从"年初一"做起 1949年4月到6月,是父亲最苦闷的时期.这一段,周伯伯常来劝导,他对父亲说:"你还是封建道德!""你为什么只对某些人存有幻想,而不为全中国人民着想?你为什么不为革命事业着想?"周伯伯的话使父亲认识到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冒怀谷 《民主》2006,(1):38-39
2005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六十周年,翻译家傅雷先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缅怀故人,使我想起了傅雷与家父冒效鲁的交往片断。1976年一天,我陪父亲在上海看望画家唐云先生后,经过江苏路傅雷故居,面对灰白的墙壁上血红的残阳斑点,衬托出黄昏暗淡的色调,徘徊久之,父亲忽然感觉一丝凉意掠过心头,惘惘凄恻之情油然而生,往事如烟, 飏空而降。晚上父亲向我诉说起这位直谅多闻的诤友。  相似文献   

12.
宁薇 《瞭望》1997,(34)
为海防事业奉献的鱼雷专家黄政一●宁薇在中国舰船研究院七○五研究所鱼雷总设计师黄政一患肝癌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他女儿望着父亲那两行当成三行用,记得密密麻麻、摞起来足有一人高的工作笔记,眼前尽是父亲埋头伏案的情景。她深知这些劳动结晶的价值,于是,就把它们全...  相似文献   

13.
华国锋决心对"四人帮"采取行动第一个找李先念商量《人民日报》2009年6月25日刊登李小林回忆父亲李先念的文章说,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决心对"四人帮"采取行动,第一个就找我爸爸商量。30多年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华国锋不找别人,独独  相似文献   

14.
王佐诗 《团结》2008,(6):14-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于我家来说,最突出的是政治上的巨大变化。我出生在一个国民党军人的家庭里,父亲解放前在傅作义部行辕任少校文书。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时,随傅作义一起和平起义。解放后,由于当时的政治环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4日,是我们的父亲叶至善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父亲的一生是为编辑的一生。1986年,父亲写了《编辑工作的回忆》,文中说:"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编辑家。如果从中学时代编油印刊物算起,他连头带尾,一共做了73年的编辑工  相似文献   

16.
奔向新中国     
马元 《民主》1999,(10)
1949年4~5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全家还生活在台湾高雄。我父亲马龙翔在高雄铝厂当工程师,我在小学读书。那时我的祖父马叙伦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领导人已经到了北京,正在参加人民政协,筹建新中国,他本人也准备参加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他不止一次写信告诫父亲: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你要设法离开台湾,回大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祖父的召唤、新  相似文献   

17.
1949年6月,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各界人士座谈讨论国家名号问题,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我父亲说‘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了,就不用再写民主了。还有选国旗方案时,当时毛主席说中国有三大河流,黄河、长江、淮河,要填上横杠。我父亲就说把国旗劈为两  相似文献   

18.
贺越明 《各界》2013,(1):22-27
2012年8月23日是唐纳先生的忌日——离他逝世,已经整整24周年了。  相似文献   

19.
李岩  俞国林 《民主》2011,(1):12-14
2010年12月25日是原民进中央委员、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同时,《顾颉刚全集》也于12月20日由中华书局出版。为此,中华书局与北京大学国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召开"《顾颉刚全集》出版首发式暨纪念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学术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专门作出批示:"顾先生是令人尊敬的学者,民进以他为荣。此活动也是出版界一盛事。"为纪念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和《顾颉刚全集》出版,本刊特发表两篇缅怀顾先生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7,(27)
侯耀文:相声大师逝世6月23日,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铁路说唱团艺术指导侯耀文因心脏病逝世,享年59岁。侯自幼受父亲侯宝林熏陶,1960年便开始登台演出,至今已有40多年艺龄,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