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可忘记党的群众路线张瑛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张浩 《前进》2013,(6):44-45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中国改革披沙拣金的过程,亦是人民群众梦想成真的过程。滴水映日,中国梦聚集了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聚沙成塔,中国梦亦需要汇聚起十三亿中国人的磅礴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广大人民群众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将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更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  相似文献   

3.
崔建周 《前进》2014,(8):11-12
<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中国梦必须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列宁指出:"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但中国力量不是各行其是、自发分散的力量,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累积,而是全国各族人民聚合起来的整体力量,是集体力量与个体力量的有机叠加。只有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才能消除群众运动的自发性、分散性、狭隘性,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创造力,才能将分散在民众中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合力,才能切实体现工人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4.
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5.
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时深情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领导干部担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理应牢记宗旨、甘为公仆,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自己来自百姓,永远是人民的儿子,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从灵魂深处为群众着想,发自内心地为群众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真正把群众挂在心上,竭尽全力让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6.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群众基础黄守权,刘兰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方式发展和更迭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生产方式的主体,因而人民群众就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它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先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是在人民群众中生长起来并且发展壮大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它同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是完全一致的。深人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行龙 《前进》2005,(7):7-9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整整一个甲子的6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雪洗近代中国总是败于日本的耻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历史不该忘记,也不会忘记,在国土沦陷、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了一个个抗日民主根据地,胜利地进行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伟事业,需要有一支基本的依靠力量,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才能取得成功。人民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依靠力量。这是我们党在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现阶段社会各个阶段、阶层基本状况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理论上和思想认识上搞清弄明白这个问题,对于指导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依靠人民群众,完成伟大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  相似文献   

10.
牵动人心的两会圆满结束了,关于中国发展的规划和决策再一次给中国人带来希望、带来力量、带来信心,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情景,更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央领导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中央决策与人民意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这点,必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正确处理三种关系。正确处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我们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任何私利。党员和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群众是主人。但近些年来,少数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今天的中国,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蓬勃进发,社会问题也是相伴而生、不断出现。只有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国家才会有序、和谐,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全社会才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力量,实现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根基在群众、智慧在群众、力量在群众。依靠群众,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4.
弘扬延安精神对提高干部素质的意义温学忠,白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用生命、智慧、力量谱写的史诗,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延安时代在构筑党的建设理论上完成了一项伟大历史性工程,为中国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践形态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理论归宿在于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中国梦实现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梦人民主体性的内在诉求和价值旨归。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弘扬中国精神,汇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凝聚各方面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九日,人民衷心爱戴的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突然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万分震惊,清然泪下,无限非以做。我们缅怀您老人家的丰功伟绩,景仰您为共和国立下的不朽功勋。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保安队员更不能忘记,是您提出改革开放,祖国才焕发出勃勃生机,是您二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回归在即。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型的治安防范组织─-保安公司,于一九八五年应运而生,从此保安之花在全国竞相开放。十多年来,保安业绩辉煌,已成为社会治安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保安…  相似文献   

18.
全面深化改革是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体制障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基本策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的实践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认识主体性,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力量。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过去我们党始终坚持自己的根本宗旨,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流血牺牲,英勇奋斗,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新时期,我们党仍然保持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基本是满意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是对我们党的一个严峻的考验,党内一部分意志薄弱者经受不住这个考验,他们忘记了党的宗旨和群众的利益,或高高在上,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或官僚主义严重,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或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和作风建…  相似文献   

20.
刘兰凯 《湖湘论坛》2002,15(4):31-32
毛泽东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历次革命转折关头,都高度重视党的建设,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重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巩固党,发展党,才能克服前进中的挫折和困难,才能纠正不正之风。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共产党由50多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6400多万党员,这80余年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