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许萍 《观察与思考》2006,(20):60-61
就在互联网上文字博客遍地开花的今天,另一种更加激进的“视频博客”正在悄然出现。视频博客一族们,或许他们也许没有很好的文笔,但他们有丰富的思想及展示自己的渴求,他们在INTERNET上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生活点滴。这就是Vlog,英文全称为Video Blogging——视频博客。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媒介化"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的媒介化是基于媒介特性对社会的一种改造力量,Vlog (Video-Blog)以视频记录片、视频博客、视频网络日志的形态在各个互联网平台的兴起,是一种媒介实践的新体验,它以其新的传播逻辑重新建构文化和文化发生情境.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其蕴含的视觉美和他者视角,具备Vlog视频传播特性,因此在各种短视频平台可以看到有关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的Vlog作品.这种全民参与的传播态势使少数民族的文化以个人视角用短视频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更直观地呈现在网络上,形成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情境.文章将用媒介化的视角分析Vlog短视频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Vlog(Video Blog)视频博客在国内新媒体平台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众多明星也加入到了Vlog创作的行列中。Vlog凭借真实和个性化的优质内容输出,且符合当下碎片化传播机制,受到年轻受众群体的喜爱和追捧,并掀起了以视频记录生活的新形式。明星Vlog研究探讨其内容生产的意义和其特定的表达形式,并进一步促进受众借力明星Vlog与社会进行持续互动。  相似文献   

4.
刚刚进入2007年,互联网上就制造出新轰动:新浪网推出播客频道不久,视频内容的上传量就跃居视频网站之首。有人预测,正如前两年的博客一样,2007年很可能会成为“播客”年。  相似文献   

5.
袁隆平院士等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制定《民间创新促进与保护法》。一提到“民间科学家”,有人想到的形象是一批为了钻研科学而孜孜以求、不屈不挠的人,有人想到的形象是一批唐吉诃德式的、偏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比如发明永动机、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疯子或狂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王鸿飞研究员不认为“民间科学家’’是坏词,就将自己的博客命名为“民间科学家王鸿飞的个人知识”;另一些人则用“民科”来嘲讽或怜悯那些不自量力的家伙。  相似文献   

6.
风扬 《民主与法制》2020,(15):46-49
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那么,日记是什么呢?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的阿布不幸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之一,随后她被送往武汉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在长达20天的治疗中,阿布每天用视频记录生活,视频的主角有时是人,有时是画,有时是一封信,而无一例外,视频传达的都是人于逆境中直抵肺腑的温暖。  相似文献   

7.
《青年探索》2006,(3):61-61
孩子希望博客对父母“保密”。专家鼓励父母应学习上网看博客,但不应干预。少儿博客上的文章主要是倾诉成长的烦恼以及和家长相处的困惑,也有人展示个人爱好。  相似文献   

8.
自从刘谦在2010年度春晚表演魔术之后,针对刘谦魔术的揭秘文章与视频很快地出现在了各大网站,有的电视台甚至专门请来其他魔术师用慢动作现场揭秘,更有人撰文公开批评刘谦表演模式弄虚作假诈骗观众。这些文章与视频以及电视台的揭秘节目的确满足了不少人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我,总是为心爱的人工作。我想想,大部分时间里大约是吧。此刻为"双溪小女"文章写序,也是。我的家乡有麻阳、崇阳双溪,双溪小女出生的村庄还有两条小溪淙淙流过,她便以"双溪"为自己的博客命名。她说几年前建个博客开始学写文章,渐有了这本将要出版的书,  相似文献   

10.
陈建芬 《小康》2007,(5):42-45
有人给他送了花圈,也有人给他开了博客。耿彦波,一个官员城建工作的十年争议。  相似文献   

11.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06,(23):62-62
博客的兴起,说来就是近两年的事。它像野火一样,迅速呈现蔓延之势。据说中国现有一亿两千万网民中,已有近1/3成为博客。他们每天在自己的网络日志中记述生活、表达情感、阐述观点、建言献策,成为编外新闻记者和自发的现场直播者。他们正以自己的勤勉,悄然改变着传统传播方式,丰富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人对此非常赞赏,认为它是表达民意的有效渠道,是对民主政治的重要补充,是对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的具体实现;也有人对它忧心忡忡,认为博客动摇了正统传媒的统治地位,容易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失衡。我个人基本是赞同第一种意见的。博客作…  相似文献   

12.
迅猛发展的博客现象引起了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在新闻传播领域,博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新闻博客”将颠覆现有的新闻媒体,彻底改变目前新闻传播的范式和图景,成为未来的新闻传媒。但事实上,“新闻博客”仍然不能解决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也无法保证平民的新闻传播权的实现,它体现的个体性和主观性与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存在着基本的冲突。“新闻博客”将颠覆传统新闻传播、成为未来新闻传媒的看法,是一种技术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3.
官员开博客,这个社会新现象受到热切关注。如何看待官员和博客“联姻”?有人认为,官员开博是民众与领导者直接公开地互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景象;也有人认为,官员开博只是“作秀”,很可能因公私不分而成为昙花一现,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大。绝对的赞成或是反对,都有可能影响事物本来的发展方向。以下两位专家从官员和博客两种视角观察,得出了他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6,(12):41-43
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之后,网络杂志成为互联网业又一大热点。不知不觉,网络杂志逐渐壮大了。虽然网络杂志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互联网什么,但这却是一种让人惊艳的阅读方式:精美的高清晰度图片、动人的背景音乐、令人兴奋的视频、杂志化的页面安排——人类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会说话的书,终于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5.
刘志琴 《小康》2008,(10):85-85
"谷歌是否让人变得愚蠢了?"是美国《大西洋》杂志上的最近一篇文章挑衅性的标题。作者是著名的博客作家和互联网的最著名反对者之一尼古拉斯·卡尔。他写到"在过去一些年,我有一种不舒服的感受,觉得有人,有东西一直在修补我的头脑,重新设计神经路线图,重新构造我的记忆。我的思想不运动了。我已经不再用从前的方式思考了。"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小康》2006,(1):64-65
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博客是日记;如果有几千人访问,博客就是媒体;如有上万人访问,博客就是商业。  相似文献   

17.
9月份,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博客自2002年被引入中国后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中国网民1.23亿,82%知道博客,7500多万人阅读博客,近1750万人写博客。博客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似乎意味着“草根媒体”时代的到来。事实究竟如何?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发布新技术,博客确实为人们带来了自由发表的方便。BSP(博客服务提供商)为网民消除了一切技术障碍后,只要会上网的人,会打字的人,只要想说话,都能在博客平台上发表。无怪乎,博客从“草根”生起,在平民中蔓延。不过,博客中所谓的“草根”,只是…  相似文献   

18.
尉蓝 《人民公安》2006,(9):45-45
郑渊洁是童话大王和千千万万少年儿童的偶像吧,当他把脱裤子和小便的词汇也很新潮地添到他BLO G文章题目里的时候,我想这博客社会可能就真的进步了呢?晚餐后的闲暇,用鼠标将儿子博客里友情链接的郑渊洁删除之后,给自己的BLO G添加些文字。没有任何对其曾经创造的美丽加以贬义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随着"新媒体革命"风暴的到来,富媒体(手机短信、彩信、WAP、定位技术、摄像、拍照、宽带上网、视频通话、手机电视、网购、游戏、支付等功能)、自媒体(私人化的传播者通过BBS、博客、播客等发布信息)、聚媒体(传播者通过社区、论坛、博客圈、留言区等相互聚  相似文献   

20.
“官员博客”: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生 《人大建设》2006,(10):36-37
“官员博客”浮出水面国外,“官员博客”已没什么稀罕。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介入选举已是司空见惯。总统候选人没有博客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已经成为他们问鼎白宫的一种必要手段。”国内,官员尤其是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开设博客,还是一件新鲜事。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因开办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2006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两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