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正一如所料,民进党当局一手操控的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课审大会"8月13日通过了岛内12年义务教育高中历史课纲,依据这个课纲,以后台湾的高中历史课将只教单独成册的台湾史、东亚史及世界史,之前的"中国史"不再存在,被"纳入东亚史的架构下讨论""以主题方式分单元呈现"。这份升级版的"台独"历史课纲一出笼,就遭到岛内外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毋庸置疑,民进党当局为了一己之私,将岛内学生当成"政治祭品",将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2)
正摘编自6月1日香港《中评网》民进党当局通过一纸命令,废止了国民党当局搞了多年的所谓"微调课纲"。民进党当局不怕被指责"意识形态治理",也不理会大陆的警告,想做就做,迫不及待,如此行径恐会被视为挑衅。被蔡当局宣布废止的"微调课纲",由马当局于2014年通过,针对2012年课纲版本中的一些问题,比如部分课本将"慰安妇"写成"有些妇女自愿到海外从事慰安工作"等,做出微调,加上"被迫成为慰安妇"。微调的目的是纠正部分错误的史观和日本"皇民思想"。蔡当局一上台即废除这些修订,从2016学年度开始,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7)
<正>新学期伊始,由民进党当局强硬修改的"两国论"课纲草案,再度引起岛内外关注。据报道,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称,新课纲目前只是草案,还会有4个月的公开讨论阶段,该课纲草案自9月3日起在岛内各县市举办22场次公听会,搜集各方意见,草案修订后,预计最快明年初提交台当局有关主管部门课程审议会审议,预定2019学年实施。岛内各界对课纲草案及举办公听会有什么反应?对其"去中国化"的实质有什么样的认识和观点?多位台湾文化教育界人士对此提出批评,有学者直呼是"去中国化"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20)
正摘编9月26日台湾《联合报》台当局"教育部"课审大会翻盘,推翻先前高中语文课纲文言文比率45%到55%的决议,将文言文占比下修为35%到45%。这个重大转折,其实是民进党将课审大会变成政治审查大会,台当局"教育部长"  相似文献   

5.
<正>新学年开学伊始,在台湾民进党当局全力操控下,最新编写的"台独"历史教科书已经摆上岛内初高中新生的课桌。尽管舆论沸腾,但民进党当局仍罔顾民意,强行对历史课纲及教科书进行"去中国化"修编,严重撕裂台湾社会,扭曲台湾青年一代国家民族认同,破坏两岸关系发展,引发两岸同胞担忧和谴责。  相似文献   

6.
正台教育主管部门"课审大会"8月13日决定,对现行中学社会领域课纲进行修改,在高中"中国史"教学中不再使用传统的朝代编年史,并将"中国史"放在"东亚史"架构下呈现。这一决定引发岛内舆论强烈质疑与批评,认为这是民进党当局在历史领域"去中国化"的又一政治操作,是在破坏两岸关系现状。据悉,台湾新高中历史课纲将采分域架构设计,不再依循"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的架构,"中国史"内  相似文献   

7.
正5月20日是民进党重新掌权之时,但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却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并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而新任的民进党当局教育部门负责人潘文忠,则在蔡英文就职次日,就急不可耐举行记者会,表明要废止马英九任内推行的"微调课纲",开始"文化台独"征程。此前的5月11日,民进党掌控的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7)
<正>众所周知,在"两蒋时期"之后,台湾的历史课纲演变争议,几乎在每位地区领导人任内都爆发过。而历史课纲的变迁史,也深刻影响了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观,尽管马英九曾经对此做过"微调",但相对于民进党执政时期的狂飙突进,"微调"已经微不足道了。回顾台湾的历史课纲变迁,我们可以看到,在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人的操纵下,历史教科书一步步塑造了远离祖国大陆的场景,严重影响了台湾同胞的认同观念。"两蒋时期",90%以上的台湾人自认为"是中国人",但是如今,持有该观念的人大幅减少,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这样的"现象"是怎么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17)
<正>民进党的党纲第一条就是"台独"。长期以来,民进党不遗余力地宣扬"台独"史观,手法多种多样,修改课纲、进行"台独"洗脑教育是最便捷的一环。民进党为什么如此肆无忌惮地修改课纲,宣扬"台独"史观,显然是从中尝到了"甜头"。这就是蔡英文从所谓"太阳花学运"中总结出台湾青少年的"天然独"。2014年"九合一"选举与2016年"大选",民进党收获了"天然独"的选票,因而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李登辉在2015年初与台湾岛内大学生进行世代对谈,公然宣称  相似文献   

10.
社会     
《台声》2018,(18)
正台湾"反去中课纲联署"将破万联署者遍及各行各业据台湾媒体报道,由台湾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发起的"反去中历史课纲联署",8月23日到9月3日下午,联署人数破万。吴昆财表示,"反去中历史课纲联署"主要来自学界,台湾公私立大学都有教授共襄盛举;联署者遍及各行各业。有许多是海内外学者,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峰、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民进党当局掀起新一轮"课纲之乱",在审议通过的历史课纲中不再单独设立"中国史",而是并入到"东亚史"之中。其目的无非是要进一步升高"台独"认同,尤其是要把台湾青年制造成"天然独"。这一严重的"去中国化"行径对台湾社会形成严重伤害,更对两岸关系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引发岛内激烈批判和抗议。  相似文献   

12.
<正>截至2018年12月2日,赴台观光的总人数突破了1000万人次,这个数字的达成比去年提前了两周,也是4年来最快突破千万的一年。当民进党当局醉心于这一"政绩"的时候,岛内旅行业者对此却很不买账,他们质疑民进党当局的数字注水,旨在粉饰太平,同时再次呼吁民进党当局,与其花心思"造数据",不如出实招来救观光,特别是重新唤回消费力强劲的大陆游客,以拯救"哀鸿遍野"的观光产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民进党正处在十字路口,一方面,民进党内部要求改变的理性力量开始成长与不断集结,主要是由于民进党连续在2008年及2012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遭到重大挫败,使民进党内一部分人开始认识到要重新思考和处理两岸关系。另一方面,民进党内部的保守势力仍然相当强大,特别是民进党内部的主流并没有放弃"反中"、"仇中"的意识形态,反而变本加厉地破坏和阻挠两岸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大选,国民党推出的"马萧配"大胜民进党"长昌配"220多万票,终结了民进党在台湾长达八年的执政,成功夺回台湾最高领导人之位。加上先前在第七届立法机构取得超过四分之三的席次,国民党在台湾政坛奠定了"完全执政"的地位,可谓气势磅礴如日中天。然而国民党好景不常在,曾被学者预言二十年内难以翻身的民进党触底反弹绝地反攻,从2009年3月苗栗民意代表补选迄今,  相似文献   

15.
正教科书是掌控意识形态和塑造认同的工具。多年来,台湾绿营以"台湾中心论"为导向,不断对教科书动刀,以对文史教育的"技术化改革"割裂两岸历史、文化与政治连结,以期实现历史记忆修改和"国族认同"重塑。在李登辉、陈水扁打下的"台独"教育基础上,蔡英文上台后,更是强力推进高中历史和语文课纲调整,妄图在"法理台独"无法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夯实"柔性台独"的基础。历史课纲越调越"独"修改历史课纲被"台独"势力认为是推进"文化台  相似文献   

16.
在2008年"大选"中,民进党败选失利,陷入创党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局面。党龄只有4年的蔡英文接过党主席的重担,扛起带领民进党重新出发的重任。4年来,民进党在蔡的领导下,开始对陈水扁时期激进的大陆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修正。从整体上观察,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虽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7.
赵博 《台声》2018,(17)
正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8月15日应询指出,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破坏两岸关系政治基础,支持纵容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活动。如有关报道属实,强行修改台湾地区高中历史课纲并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就是在教育领域推行"去中国化""台独"分裂行径的又一实证,不仅荼毒台湾年轻一代,更进一步破坏两岸关系,加剧两岸对抗。有记者问,据报道,台湾教育部门"课审大会"日前审议通过高中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赢得2008年的大选,从今年春天开始,民进党又大肆炒作统"独"议题,加快了"台独"的步伐。在民进党的"台独"操作中,"去蒋化"是重要一环。他们以纪念"2.28事件"60周年为借口,更名、拆像,逢"蒋"必反,全面否定"两蒋"时期。民进党自认为"去蒋"是推行"台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7)
<正>开学了,台湾学生又得面临怎样的课纲?记录各界愤怒呼声分析多轮"课改"流变揭露"文化台独"本质新学期伊始,民进党当局强硬修改的"两国论"课纲草案,将中国史内容大幅缩减,并纳入东亚史脉络,讨论大幅减少语文教科书中必读古文、增加日本作品和歧视台湾少数民族等内容的文章,这些动作再度引起岛内外关注。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称,新课纲预定2019学年实施。对于蔡英文当局公布新课纲草案并大幅缩减必读古文的"去中国化"行径,岛内各界有什么反应?实际上,从蓝营到其他政治团体,从教育界到学术界、文化界,社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
<正>摘编自2016年12月19日台湾《联合报》最近"时代力量"数度和民进党"翻脸",民进党内则陆续传出重新思考两个政党"是敌、是友"的呼声。绿营至今才提出这个问题,未免后知后觉。以为"时代力量"会永远甘于当个"小弟",那其实是民进党的错觉。且看"时代力量"在"立法院"的种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