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9月,来自台湾宜兰的果农吴添登正式在象山东势果园入职,这也是东势果园引进的第二位台湾水果种植专家。吴添登由衷感言:"作为一个在大陆从事台湾水果种植10多年的台湾果农,我被东势果园的经营者打动,他们是真正下决心要打造一个原汁原味的现代化台湾果园。我把全家都带来了,我的两个女儿已安排在乡镇幼儿园入读,今后我就在这里扎根了!"位于象山县新桥镇的宁波东势农业发展有限公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     
<正>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乐见台湾青年登"陆"。——2017年是两岸交流30年,两岸民间往来由疏至密、由浅及深。《人民日报》评论,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登"陆",也预示着"恐陆""反中"言论失去市场悟空的压力、八戒似的体型、沙僧同款的发型、唐僧一样的唠叨。——人到中年,感觉自己活成了一部《西游记》  相似文献   

3.
正"以前没有出过国,这次去大陆,也不是出国。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我故乡""今天,我没有乡愁。打破近乡情怯、衣锦还乡的观念,希望我老的时候,还能带给大家最新的想法"——李敖深爱着故乡,他有着浓厚的大陆情结。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大陆是我的乡土,但我不在其内;台湾是我的乡土,但我被见于外。不过,对我来说,在内与见外,皆属过眼烟云,总归中国是我的乡土。在这乡土上,大陆也好,台湾也罢,对我都是  相似文献   

4.
正"我从小就看着父亲建言献策奔波,政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当我被选为市政协委员的那天,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把他几十年来在市政协的提案和其他材料放到了我面前,厚厚的几大本,捧起来很重,我心里也顿感沉甸甸的。"文章里的父亲陈炳基是北京市政协的老委员,他是第五届至第八届的常委;儿子陈小兵则是第十二届的新委员。岁月,见证了父子两代的政协情。陈老现年已经87岁,他生长于宝岛台湾的台北市。陈老在学生时代就投身台湾岛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学生运动,曾被关入日本人的监狱;1947年岛内爆发著名的"二二八起义",陈老是亲历者和参加者;同年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4)
<正>幼时离台,却因"老家是台湾的"而影响青春梦"其实,我们这年龄的人,不敢自己讲自己是老台胞呢。我一直强调不要以‘台胞’特殊自居。"张老一开口,便笑称。整个采访中,这是他重复最多的话之一,我可以感觉到张老的谦逊、平易。倘若孩提之年便离台,专注服务台胞乡亲工作大半辈子的老人称不上是"老台胞",我想,除了谦逊,还有张老内心深处的执念,没有说出口的,两岸都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底以来,卸任前的马英九当局在南海问题上动作密集,共开展6波登太平岛行动。即:2015年12月12日,台湾内政与海巡部门负责人率团出席太平岛码头及灯塔启用仪式;2016年1月23日,外事部门负责人林永乐及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带领美国研究员及菲律宾记者登岛;1月28日,马英九亲自登岛;3月23日,台湾外事部门率媒体登岛;4月15日,台湾外事部门邀请参  相似文献   

7.
在台湾,知识产权诉讼程序冗长与法官专业性不足问题长期为外界所诟病。20世纪90年代后尤其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勃兴,台湾司法部门积极谋求变革,在各级法院陆续设立"专庭"或"专股"的基础上,积极筹建专门性智慧财产法院,先后颁布了《智慧财产法院组织法》和《智慧财产案件审理法》,力求通过实行"三合一"的案件审理模式、设置技术审查官等制度设计提升知识产权审判中存在的时效性与专业性不足问题。然而,建置一个新的专门法院原非易事,设计中的台湾智慧财产法院综合了民事、刑事及行政诉讼程序,更是复杂,部分议题迄今仍然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13)
正近审稿,首次深读了一组台湾青年眼中的大陆文章。这是几年前,台湾《两岸犇报》发起并主办的两岸青年研习营活动中的一个征文环节,本刊协办。征文年年有,只在岛内,皆为台湾青年。从构想、发起、征稿、刊登、评阅,《两岸犇报》同仁辛苦始终。过去,我编辑也会从他们的征文中偶编一二篇上来,看了,登了,只是以示参与,并表贺意,并未能产生什么这想那想。即便我刊也有《我看大陆》专栏,  相似文献   

9.
吕正惠 《台声》2014,(5):38-39
<正>4月10日,参与"太阳花学运"的学生们走出台湾"立法院",持续24天的"占领"算是宣告落幕。这期间,我在重庆大学客座,周边朋友、学生多多少少有点茫然不解,希望我能作些说明。人不在台湾,没有机会就近观察,这倒并非是我一直不愿发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10多年来,我已不看台湾的报纸、电视、网络,我不想浪费时间。最近与几批朋友畅叙旧谊,闲聊之际多少也涉及台湾的人和事。听说网络上大陆年轻人对"太阳花学运"反对服贸协  相似文献   

10.
<正>3月21日,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出席在机关举办的老台胞"看两会"台湾民情论坛,本次论坛由全国台联研究室副主任任挥主持。杨毅周向与会老台胞介绍了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和全国政协台联组的参会、履职情况。他指出,全国台联要继续深入学习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1.
信箱     
愿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写此信是为了告诉你们我刚写了一封信给台湾的蒋经国要求台湾政府回归祖国。并随信附上《周报》一期,上面登有告台湾同胞书。希望他能通情达理。无疑他会把我逮捕起来,如果我到台湾去。当然我永远不会去台湾。如果我的愿望能实现,能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我告诉他,我七七年六月访华时的所见所闻与我在学生时代在广州所看到的一切多么不同。加拿大A·S·H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2)
<正>2010年,我因不慎多次背部受伤,2012年暮秋更因旧伤发作几乎直不起腰、起不了身。疗伤期间,我埋头做战后台湾政治史研究,试图用艰难的作业来压制伤病的痛苦。我的研究收获颇丰。基于"不影响当事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学术伦理,我只发表了其中一部分研究成果,如《三青团台湾区团记事》《回家的人回家的路——1946年大陆台胞返乡之旅侧记》等。在我看来,"台湾旅沪同乡会理事长"李伟光先生是战后台湾政治史上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话 为什么想到拍摄《半个世纪的爱》?初衷是什么? 林添福:在一次采访台湾原住民部落的时候——因为以前国民政府和日据时代都把高山族的部落往山下迁徙,在平地建社区,建住宅给他们住——我们去采访新的部落的时候,问到老部落还有没有人,他们说还有一对老夫妻(八十多岁),他们死活都不愿意下山来,他们只在山上.我们觉得这有故事,我就去老部落采访他们.那个晚上,老部落只有老夫妇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我是摄影,文字在采访时,我就听着.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情愫     
随着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日渐频繁,这辈子到宝岛台湾已不再是令人惧悚的噩梦。我今年一连接到3份邀请函,有的是列入旅游项目,有的是专程去的,如亚太经济发展促进会、台湾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等3家单位组织的名为首届"祖国大陆杰出创新人才赴台湾考察团",搞得很隆重,将由台湾经贸文化交流中心为考察团成员颁发"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爱国使者"荣誉金匾,还有其他待遇不一一列举。我寻思再三,区区既不杰出,又无创新,且对经贸完全不感兴趣,参加这个团,担当不起。同样经香港、泰国抵达台湾,同样11天,不如就加入包头市黄河经济文化研究会组织的赴台观光团。该团离退休老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23)
<正>在十九大第一天的"党代表通道"中,一位靓丽的台湾女代表十分抢眼。面对媒体的提问,她的回答更是让人拍手称道。"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卢丽安。我研究英国文学和女性主义,我生长在宝岛台湾,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身为中国人为傲。爱台湾、爱大陆,就像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作为十九大党代表中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她说,自己回到大陆定居任教已经20年了,深刻地感受  相似文献   

16.
<正>1924年,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台湾青年张我军在《台湾民报》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呼吁活在老早就应该改造的社会的台湾青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死于改造运动的战场倒还干净,从而对从不见过真正有文学价值,且又不思改革,只在粪堆里滚来滚去的台湾诗文等旧文学展开抨击。接着他又发表《糟糕的台湾文学界》,批判当时遍布全台各地的旧诗社及旧诗人,不但没有产出差强人意的作品,反而制造出一种臭不可闻的恶空气,使得台湾的文学有如站在泥窟里的  相似文献   

17.
李家泉 《台声》2010,(1):35-36
<正> 台湾新一轮的县市长、议员及乡镇长的"三合一"选举已落幕。这里,我想仅就台湾及祖国大陆媒体采访所涉及的内容,着重围绕县市长选举谈几个问题。应该怎样看待台湾这一次的县市长选举? 从此次选举结果看,台湾17个县  相似文献   

18.
《春秋》2007,(5)
2007年4月间,我又一次登上了家乡的名山孟良崮。这是第五次。去年我刚写过《四登孟良崮》,今番是五登了。这一次是参加家乡举办的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活动。一起登山的,除了家乡的乡亲、友伴和县、镇有关领导,还有张灵甫的夫人王玉龄女士、张灵甫的儿子张道宇及几位台湾朋友。同王玉龄他们参加同一个活动,角度稍有些不同,但愿望相同,这就是活动的宗旨——"民族昌盛,共祈和平"。王玉龄女士捎来一幅内容相一致的墨宝"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0,(4)
<正>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2003年3月,甫任总理的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曾这样说。言犹在耳,光阴荏苒。今天,温家宝再讲故事,表达他"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梳理8年8次两会"压轴"记者会,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18)
<正>触摸键盘,真的不想指尖落下,是这么个成语——"为老不尊",但有意识与无意识自觉与不自觉想与不想最终冥冥中,四个大字清晰而明彻。我想,我是被迫的了。一如当年台湾被迫被割让。"为老不尊",谁者,今属李登辉。对于李登辉,说起来惭愧,非熟人也。所谓熟人,乃自己喜爱之人、亲近之人、同道之人,这才有兴趣去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