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34年,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闽东出现了一幕幕惨剧:独立师被迫撤出苏区;马立峰、陈铁民、詹如柏等闽东革命主要领导人被捕遇难;安福县委书记吴廉叛变,县委机关被破坏解体……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峥嵘岁月里,新任安德县委书记马步周领导游击队采取“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战术,和敌人在大山里周旋,给了敌人几次打击。尤其是在敌人鼻子底下夜袭国民党福赛公路黄澜工程处,更是给了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国民党福安县当局气急败坏地派兵四处追捕。  相似文献   

2.
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霞鼎中心县委(后演变为霞鼎办事处)在霞浦、柘洋(今柘荣县)、福鼎、福安、泰顺边界建立的霞鼎根据地(下辖霞鼎、福霞、安福、霞鼎泰四县),在反“围剿”斗争中不断得到发展,4县共有16个区,人口近15万人。在霞浦境内的革命活动地区有1194村,基本群众19655户,62666人。为闽东游击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在反“围剿”斗争中保存和发展了党的组织。1934年10月敌人大举向闽东苏区进攻。闽东苏区大部沦陷。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霞鼎县委书记许旺率县、区干部和游击队主动撤到霞浦、柘洋、福鼎边界的大湾、步竹、马兰溪、恒河、上泥一带,坚  相似文献   

3.
闽东地区于1926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经过艰苦曲折斗争,1934年2月召开闽东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形成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闽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底,闽东苏区大部被敌人占领,在闽东特委领导下转入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西安事变”后,闽东特委根据全国形势的变化,遵照党中央有关指示精  相似文献   

4.
智取塔头尾     
1936年的夏天,正是坚持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我苏区,妄图将我红军游击队困死在山上。红军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霞浦的敌人惶惶不安,忙将兵力集中到县  相似文献   

5.
闽东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建立起来的。随着苏区土地革命的发展,其经济建设有着自己的独特形式。本文就土地革命时期闽东苏区经济建设作一粗浅的探讨。总结苏区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于我们新时期的经济建设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闽东苏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闽东苏区人民和各界进步人士共同创造、积淀的重要文化遗产。是闽东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闽东苏区红色文化的重大政治与文化价值在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上,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闽东苏区红色文化构建了忠诚爱国的民族情怀;以勤劳勇敢为基石,闽东苏区红色文化培育了不惧艰难的坚强信念;以自强不息为动力,闽东苏区红色文化铸就了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以为民谋利为目的,闽东苏区红色文化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  相似文献   

7.
三、艰苦转战粉碎敌人第一次“清剿”一九三五年以后,杭永岩漳地区形势日益紧张起来。主力红军长征前,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向苏区进攻,但在敌后广大地区布防对付红八团的兵力比较薄弱。他们主要守卫在龙漳公路上,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红军长征以后,汀州、瑞金被敌侵占,我军在铜钵的战斗以及红九团与红八团在永定金丰会师,引起敌人很大的震惊。敌人从进占汀、瑞的兵力中,抽调了第十师、八十三师、三十六师增兵龙岩,布置对我实行“清剿”。此外,在上杭、新泉、长汀苏区有敌第三师、第九师进行“清剿”,在岩连宁苏区有敌五十二师进行“清剿”。  相似文献   

8.
1933年底,闽东革命发展迅猛。闽东地方党组织利用“闽变”这一有利时机,领导了全区性武装暴动。从此,闽东苏区进入鼎盛时期。在那火红的年代里,闽东妇女为建设苏区、保卫苏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闽东妇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一)1929年春,红四军入闽,极大地推动了福建革命斗争。在中共福州市委的领导下,福安、连江两县相继成立了县委。县委一成立,就把妇女运动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东苏区屹立于东海之滨,赛江两岸.为了传递情报,运输物资,联络自己,打击敌人,闽东苏区先后成立了船民工会,海上游击队,开辟了从赛歧经三都到闽江口的海上交通线.这是红军历史上最早的海军部队,最早的海上交通线.它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全面被动、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之前,闽东革命斗争的异军突起,不仅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两个师、一个海军陆战旅的兵力,还直接援助了中央红军为打破敌人的“围剿”而派遣北上出击的红七军团的战略行动;在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至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段长征中最艰苦的时期,闽东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更是紧紧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八个师等近十万兵力;在中央红军主力进入川西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闽东革命斗争的再次蓬勃兴起,又一次使国民党三个正规师、一个旅等兵力深陷闽东。事实表明,闽东的革命斗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及中央红军主力随后进行的长征,为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闽东苏区以何地为中心?《福建日报》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四日第二版在《福建苏区有几个》的资料中,说的是“以福安、罗源、连江为中心”。这种把三个县并列为“中心”的写法,在逻辑上说不通,于史实也不相符。闽东苏区以何地为中心的史实,正如伍洪祥同志于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在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次老区工作会议的总结发言中所指出的:“是以连旺、福安为中心的”。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1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牵头组织的红色文化采风团,重返闽东苏区,再次踏上柏柱洋这块光荣的土地。 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是在初中二年级时。学校让我和王世光、郑荣华3名同学到闽东苏区首府柏柱洋采访“五老”,收集“红卫兵上讲台”的讲课素材。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二年六月,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调集了六十三万人马,向我各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敌人五个师的兵力东至浙江江山、玉山,西至贵溪波阳,向赣东北苏区猛扑过来。当时福建闽北崇安、浦城、建阳、松溪地区敌人有一个师的兵力(地方军阀刘和鼎的五十六师),而我们在这个地区只有一个团的部队,对敌威胁不大。赣东北省委决定留下一个独立师配合地方游击队和农民赤卫队在苏区与敌人周旋,红十军渡过信江河直插崇安浦城地区转入敌后在外线作战,取胜后调敌离苏区,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86,(10)
(一) 一九三五年九月,蒋介石调集一百三十个团,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方针,对湘鄂川黔苏区“围剿”,企图将红二、红六军团压缩并消灭于龙山、永顺、桑植之间地区。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以红十八师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主力采取逐步转移的方法,首先向南突破敌人澧水、沅水两道封锁线,进入湘中,然后向湘黔边转移,争取在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省石阡、镇远和黄平地区创建苏区。红十八师在斗争不利时,也向湘黔边境转移,同主力会合。转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1月27日)80年前,闽东苏区的创建,翻开了福建革命斗争史崭新的一页,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闽东苏区创建8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深切缅怀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范式人等一代革命家和革命先辈当年为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杰出贡献!并向所有参加过闽东苏区革命斗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以及在这一革命斗争中付出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14,(9):48-48
正福建事变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腾出手来,以第84师、新10师和福建省保安队,从福州压向闽东苏区,进攻霞浦、陈墩、洋中、青皎等根据地,围攻活动于宁德、宫岭、龟山的地方游击队。但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对闽东苏区的压力还不算大。闽东独立第2团配合当地武装,进行多次奇袭伏击,击退保安队的  相似文献   

17.
一闽东苏区形成于一九三四年二月,是“二战”时期最后建立的一块苏区。长期以来闽东地区在帝国主义的侵掠和封建军阀统治之下政治十分黑暗,经济上,由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土豪劣绅的巧取豪夺,反动政府苛捐杂税的勒索,广大人民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特别是一九二○年后,封建军阀、土豪劣绅强迫闽东农民大面积种植鸦片,从中牟取暴利,“一九二二年仅福安县征收烟捐竟达十四万”,农民深受鸦片之苦。封建的  相似文献   

18.
1930年秋冬之交,蒋介石派遣大批别动队和杂牌兵,趁闽北红军到赣东北参加组编红十军,兵力空虚之机,大肆“围剿”闽北苏区。面对敌人的凶猛“围剿”,苏区军民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闽北苏区大片土地被敌人占领了。消息传到赣东北后,中共赣东北省委决定  相似文献   

19.
闽浙赣苏区曾使用过的货币,在今天虽然没有流通价值,但从探讨和研究苏区经济、金融、文化的需要来说,却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一、闽浙赣苏区货币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共发行纸币100万元左右,但流传至今的已寥寥无几,而且都是苏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闽浙赣苏区沦陷后,国民党军和由地主武装组成的“清乡队”对苏区进行了无数次“清洗”、“清剿”,其中包括收缴、销毁苏区文件、票证、报刊等。面对敌人疯狂的浩劫,苏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手中的文件、报刊、票证秘密隐藏起来。闽北苏区有一个名叫茶花的老人,方志敏曾在  相似文献   

20.
曾志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在闽东从事过游击武装斗争,为闽东苏区的创建和正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她曾经说过,“尽管我在闽东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所受的冤苦最多、处分最重,而且后来因此而饱受与党组织失联的痛苦,蒙受在湖北被撤销职务的委曲,背负在延安整风抢救运动中挨批的冤屈。可是后来闽东人民对我最好,把我当亲人看待,我对闽东人民也最有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