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汉书·西域传》将西域分为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西域。整个西汉时期,国家战略重点在于防御北方匈奴的进攻,同时也为了抵御匈奴对西北边疆的控制。汉代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就由汉王朝与匈奴争夺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及西北边疆民族为了自己的基本利益,左右于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三方博弈关系构成。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汉王朝与乌孙、车师、鄯善(楼兰)、渠犁等民族的关系较为友好且紧密。王莽新朝建立之后,其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匈奴势力再次进入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使西北边疆的民族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
东汉王朝在西北边疆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反复的进入与退出,本质上与王朝国家统治者在"守中治边"和"守中弃边"边疆治理战略思想上的交替变化有关。在此过程中,东汉王朝不时利用西北边疆民族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抵御匈奴的渗透与攻击,这是"华夷一体""守在四夷"边疆治理思想在西北边疆的实践,发挥了西北民族在守土固边中的作用。当然,东汉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策略的选择及得失,在很大程度上与任用的"边吏"作用发挥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近代化的努力是在清末边疆危机背景下发轫的,而沿边地区民族教育的起步和发展则滞后于靠内地区,直至民国时期才得到一定发展.以往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云南教育近代化的评介、近代云南教育与社会变迁等领域.我们认为,沿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与边防事业巩固、国家认同强化等问题关系密切. 一、晚清边疆危机下云南教育近代化的努力 清末民族危机背景下,爱国人士把学习日本和欧美的教育制度作为民族救亡的途径之一,主张建立新型学校,吸取新知识文化.于是,与"义塾"、"私塾"迥然不同的新学校纷纷在各地建立起来.辛亥革命后,各类学校发展愈加迅猛,逐步建立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略西南:岑毓英的思想及实践(1865~188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瑛  陈炜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1):155-161
本文对清末“同光中兴名臣”岑毓英的边疆建设思想及其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其经略西南边疆思想与实践对于晚清时期西南边疆省区的民族经济开发、教育文化进步及巩固边防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围绕宋、夏关系的变化这根主线,北宋的西北民族政策及其对西北边疆的经营经历了由积极到消极被动、再到积极主动的变化过程.其经营方式也由单一的土地开发转向全方位的综合经营.在此过程中,日益开明、务实的民族政策,调动了各少数民族的积极性,使西北边疆各族全面参与到西北地区的开发中,成为北宋西北边疆经营中的一大亮点.宋政府的经营达到了其主观目的,客观上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与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6.
壮、傣、布依三个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或较多的民族。分布在西南边疆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境内。三个民族都源于我国岭南地区的古越人,在近现代也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封建领主制的社会形态。对于这三个民族领主制社会形态的研究,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理论的探讨,也是对我国古代史的研究,而且还有可能逐个揭开我国古代越人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迷底,从而加深我们对百越民族与现代有关各个民族之间联系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壮侗语族诸民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好关系。 基于以上想法,本文拟就壮、傣、布依三个民族封建领主制的异同作一比较研究,不当之处,请学者们批评指正。 (一)三族领主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清末军事工业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清末军事工业具有特殊的资本主义性质和特点,对当时的封建生产关系造成了重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拥有漫长边界线和广阔边疆地区的国家,现代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持续经营治理的结果。历史经验表明,中原王朝开拓边疆的最有效手段是进行制度移植和文化传播,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实现边疆地区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国家认同,最终形成共同的国家意识,从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地处岭南边疆的广西早在秦代就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但是原有土著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云莉 《前沿》2012,(7):31-33,43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在中、蒙、俄三国中又共同存在着跨界而居的蒙古族,这使得内蒙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很容易受到周边地缘政治、跨界民族问题和外部势力的影响。内蒙古地区的边疆安全能否取得保障,直接关系着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关系的稳定。因此,中国应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切实维护跨界民族的民族利益;努力完善各种影响民族关系的防范机制,为我国边疆地区的安宁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边疆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其自身独特鲜明的历史脉络。在晚清以来构建现代国家的艰难尝试中,边疆的空间形态与边疆族群的政治认同逐渐发生转型,并以此揭开了边疆现代化的序幕。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构建和传播既强调“一体”又肯定“多元”的中华民族话语,促使边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完成现代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党在边疆地区渐次推行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真正开启了边疆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边疆经济进一步融入国家整体战略,并在随后的西部大开发与兴边富民行动中迅速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边疆的形态功能与发展路径再一次跃升,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实践进入了“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鲜活案例。  相似文献   

11.
对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城镇化是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复杂而艰难。发展民族地区城镇化 ,仅靠民族地区自身的作用远远不够 ,还必须有外部力量的有效拉动。  相似文献   

12.
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毅  杨鹏 《桂海论丛》2005,21(6):27-30
在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已经被人们公认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之外,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成长,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在形成第四大跨国、跨省区的经济圈即“环北部湾经济圈”。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对我国的地缘政治安全和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泽洪 《思想战线》2002,28(4):67-70
瑶族是南方少数民族中受道教影响最深的民族。学术界对瑶族道教问题已有较多研究 ,而关于道教传入瑶族地区的时代问题 ,则历来是国内外研究者有争议的。如果从早期道教在瑶族中传播和三元信仰形成的考察 ,再结合梅山教、闾山教源流的实证分析 ,可以较客观地得出结论 :瑶族道教的始传时间应是在公元 3~ 4世纪  相似文献   

14.
<正>In the first quarter China registered year-onyear GDP growth of 6.9 percent,the highest rate within the most recent six quarters.Indicators such as power consumption,rail freight volume and producer price index(PPI)rebounded remarkably,while industrial added value,investment and job figures beat expectations.The drivers support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re becoming stronger.  相似文献   

15.
1973年至1979年间美国全国总就业率增长了17%,而素有"汽车城"之称的底特律就业率只增长了7.8%;1979年至1982年美国全国就业率下降了0.3%,而底特律地区却下降了13.3%.  相似文献   

16.
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正惠 《思想战线》2002,28(6):6-10
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滞后,与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呈东低西高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经济发展中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21世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应加快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并在城市体系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期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农村民间调解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梅 《桂海论丛》2009,25(5):102-10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纠纷与矛盾将处于多发期,尽管当前也有一些化解农村矛盾与纠纷的机制,但这些机制有时候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探索这些机制以外的替代解决机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文章旨在分析民间调解方式在解决当前农村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探析在传统民间调解方式基础上的值得推广使用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治地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性概念之一,但这一概念远非清晰和明确,究其根源,乃现行法律性文件同时从行政建制和行政辖区两种不同角度对"民族自治地方"内涵进行的界定使然。行政建制意义的"民族自治地方"概念是从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需要而出现的,行政辖区意义的"民族自治地方"概念则侧重于落实"自治权"等获得"国家"特殊照顾和优惠措施的需要而使用的。  相似文献   

19.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梳理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特征及反贫困历程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维度着手,构建了扶贫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评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总体成效,并建立了协整方程,从实证角度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总体成效显著,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减贫效果,但农民增收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仍呈现"亲富"式态势。  相似文献   

20.
救国公粮的征收是山东抗日根据地解决财粮问题的主要办法。为了使群众的公粮负担公平合理,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救国公粮的征收不断调整和完善,终于形成一种既能解决财政需要又能为广大群众接受的粮食负担政策。这对于解决抗日军政人员食粮供应,减轻广大农民负担,削弱封建剥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