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南昌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态度不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不足,女大学生较为突出。活动场地以免费场馆为主,缺乏体育氛围没有养成习惯是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课外体育行为的引导与组织,形成良好的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力、运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保健能力、利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业余体育活动,主要由运动竞赛,体育保健等项目组成,并根据学校的文化环境和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群体进行的业余体育活动。这种业余体育活动,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构成高校特有的体育文化现象。但在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情况,如:过于依赖学生自身锻炼,过分强调体育竞赛,学生过于依赖外界的扶持,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过多停留在一时的兴趣上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制约了大学生课余体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由于现存的课余体育活动缺乏必要的引导机制、适量的资金投入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为…  相似文献   

4.
课余体育锻炼行为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校课余体育活动行为的分析,阐述课余体育活动行为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相互关系,指明学校有关部门需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课余体育中的作用,是推进我国高校余暇体育更好发展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是适应现代化进步的需要。本文从体育能力的定义谈起,依据体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份,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利用体育本身的魅力,阐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包括身体锻炼能力、运动能力、保健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的能力。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积极关注学生的开拓进取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及审美情感体验能力。  相似文献   

7.
"社区体育的对象是全体国民,社区体育的范围涉及整个社会,是学校体育、部队体育和竞技体育以外的那样一个广阔的领域"。社区体育是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目的,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不论是体育教学活动还是体育教材都包含了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因此,改进和提高大学体育教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有必要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并寻求一条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性,来剖析体育锻炼必须保持连续性;同时,从为将来工作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锻炼方法,自觉锻炼的习惯的角度看,大学生应在高年级开设体育专项课.  相似文献   

10.
浅谈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 《工会论坛》2011,(5):117-117
通过对课内体育和课内体育的分析比较,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的一体化是比较适合当前学校体育课发展形势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课外体育的各种功能,拓宽素质教育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一直存在着以技术技能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身体锻炼的弊病。21世纪大学体育教学应进行新的课程设置与构建,通过建立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核心的新的体育课程设置体系,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掌握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指导自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体育的有效补充。课外体育活动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使体育活动更加趣味化、多样化。文章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心理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满足大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心理需求应采取的教育方式。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课外活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政法类院校(政法、公安、司法)非警察专业的大学体育课教学,学生有强烈学习警察体育内容的需求,警体教师在有效利用警察体育特色资源,将其进行"去警察化"改造,按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要求、方法科学地进行开发,其教学实践的效果证明"警察体育特色资源去警察化开发校本体育课程"建设是卓有成效的,很好的达到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需要的目标,警体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应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为目标 ,在保持体育课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 ,重视体育课社会学功能和教育学功能的开发与提高 ,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健身体系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身体的、精神的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在于健身,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还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与训练,以健康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生体育权利,在实现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来自学校方面的如设施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有效的权利保障申诉机制和来自社会的支持不够等因素,也受学生自身因素如体育权利意识淡薄、参与效度不高及经济条件欠佳的制约。维护好大学生正当合理的体育权利,需要合理配置体育活动场地与器材,努力增强学生行使体育权利的观念与能力,并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权利的保障与申诉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改革应该研究大学生在新时期的心态发展、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的变化及其对体育的影响,努力消除旧的体育模式对高校体育改革的负面效应。应将创新教育、主体教育、合作教育、乐学教育、和谐教育的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中去,创造有利于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形成的教学氛围。应突出主体性,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贯穿到高校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体育竞赛中去,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新格局,并使大学生体育进入社区与融入社会,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探索在高等学校建立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几种模式,以期达到大学体育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能。  相似文献   

19.
武斌 《工会论坛》2010,(6):121-122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学生由于身体、心理上的种种原因,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与体育活动绝缘的情况,提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方法与对策,使这部分学生能得到一种享用终身的体育锻炼方法,保障身心的长期健康。  相似文献   

20.
结合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探索在高等学校建立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几种模式,以期达到大学体育"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