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根据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提出了语用翻译实际上是双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是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个交际主体的动态的三元等效翻译,并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指出翻译的本质就是寻找原文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从而取得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语境在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连秀 《工会论坛》2007,13(1):158-159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语言学中影响较深远和重大的理论,在应用语言学上有着极强的解释力。从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出发,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任务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英翻译为例,借用Gutt的关联理论翻译观,可见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进行两轮交际的跨语言活动,即"原作者——译者——译者读者",其中译者同时具有交际者和接受者这双重身份。翻译的核心准则是把握信息发送者意图凸显的"显明定识",寻求共同的认知交集。在分析的基础上,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可归纳四条翻译实践原则:译文归类化明示;直译加注异化性明示;删去繁赘简明化明示;增补评释点睛化明示。  相似文献   

4.
语义成分分析理论是现代语义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语义成分分析为译者提供了一个深刻探究词语意义的独特视角和一种研究意义相关联的词与词之间关系的方法。作者在文中结合实例探讨了语义成分分析理论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师话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言语反馈在大学英语互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言语反馈的得当与否影响着学习者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动机,并决定着课堂互动的顺利开展。文章从关联—顺应模式这一认知语用理论角度出发对外语互动课堂中教师言语反馈进行研究。在分析教师言语反馈的言语行为与语境成分之间的相互顺应、意义的动态生成的同时,探讨教师言语反馈对课堂互动的推动作用。基于关联—顺应模式对教师反馈语言的分析,作者指出有效教师反馈语言的选择应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同时,教师反馈方式应做到及时、确切、有针对性、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达是翻译的本质。在文化翻译中,译者要结合语用学知识,立足原文语境,充分把握原语作者的语用用意,通过推理,寻找原文与语境的最佳关联,并深刻把握原文文化底蕴,从而达到准确传达文化信息的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各民族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都会反映在语言中,译者在学习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要学会捕捉词语的真正含义。本文从比较语言学角度对词的语境作用、感情色彩、习惯表达方式以及语体关系等来探析词义与翻译。  相似文献   

8.
读者心理是翻译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翻译过程的跨文化心理模式决定了翻译过程是译者追求同等读者反映的过程,为达到这一目的,应该特别重视读者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使译作在目的语文化中达到同等的读者反映,从而完成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学介入翻译,为翻译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语用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加以论述。语用等效理论是一种避免翻译尴尬且力求等效的新理论模式。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是在翻译语用意义时牵涉到的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其语用原则不尽相同,它们有助于推导语用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的语用等效翻译。无论在翻译中使用哪种理论,其语用含义是由语境决定的。可见,意义的决定在于使用,而使用的重要因素是语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语用翻译的探索将是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10.
语境在关联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语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看作是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推理的过程.交际双方根据现有语境建构一系列假设,并对之进行认知处理.在交际进展过程中,交际双方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对话,以求完成自己的交际意图.推理过程中推理结果与语境互为基础,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人(作家、译者、读者)永远是翻译研究的中心,而译者又处于重中之重,他既对作者负责,又对读者负责,并系读者与作者的责任与一身。对原作者而言,他是读者,而对读者而言,他又是作者。在任何情况下,译者不能自行扭曲、误解、绕过、略去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却随时随地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对译者的矛盾处境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景区资料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和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翻译学者们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对翻译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过阐述。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了几大主要翻译理论视角下旅游资料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相关探讨,接着分析现实环境里译者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在体现的同时也应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论文认为译者主体性也更多地受到其他受动因素的影响,是有一定的底线和限制。  相似文献   

13.
广告翻译涉及诸多因素,当前的广告翻译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尤其没有一个统一的广告翻译标准来指导翻译实践。广告翻译有必要寻求自身的理论依据,制定符合自身的翻译原则和标准。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填补了这一空缺。语言交际实际上是一个明示一推理过程,其核心就是寻求最佳关联。广告以及广告翻译都是人类的交际行为。广告翻译的核心就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掌握好最佳关联策略,即译文与译文读者之间存在的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中一直以译者角色和翻译标准为重点,很少涉及读者的角色.翻译的本质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由此决定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交际中读者角色和译者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读者与翻译标准的关系,提出了对目标读者的几种分类办法.  相似文献   

15.
译者对翻译中的互文性有不同的处理手段,但都须对原语互文性作出语境假设,寻找文本间的社会意义或文化内涵的最佳关联,力求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境在认知语言学中主要指语言使用者通过经验或思维把具体的语境内在化和认知化后 ,存在于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语用知识 ,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本文依据关联理论 ,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认知语境对语义推理的作用 ,揭示认知主体理解语义过程是对认知语境假使不断推理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特殊的公示语,警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其水平的优劣直接体现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我们的警示语翻译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提高。本文探讨了关联理论对警示语翻译的指导,即译者应考虑原文信息意图和目的语读者的期待,以追求最佳关联为标准,做出和原文具有相似释义的译文,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典籍小说的翻译研究常常忽视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问题。而作者的态度以及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在译文中重建,都由译者的叙事认知决定,译者在译文中重新建构心理空间,再现原文意义。本文从小说叙事的"外视点"与"内视点"阐述在英译小说时,译者构建相应的心理空间,对原文叙事角度进行传达与再现。  相似文献   

19.
科技英语在全球科技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科技语篇翻译为本体的研究已经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形成了多元化局面。由于科技语篇自身特点决定了其语言应力求客观与简洁,但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干扰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原文的表达动机。本文把西方新修辞学中肯尼斯.伯克的统一理论带进科技语篇中,通过对表层结构的规划扩展深层语义结构,来分析科技语篇翻译如何跨越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分离,并从接受美学角度审视在作者、译者和读者三元关系中如何实现语篇的共同理解。通过突破传统科技文本的修辞性分析,将目光投射到同一理论这种新修辞学与接受美学之间的关照,在语篇结构的框架下分析英汉修辞模式的特点,着重讨论了翻译交际活动中因果链接关系在整体语篇的修辞上实现的接受美学效应和同一理论下信息认知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一定的翻译结果总是由一定的翻译过程引起的。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认知图式异同及其激活、调整程度直接制约着翻译结果。同时,译者也有意无意受到母语图式的影响,使译文打上母语的烙印。文中从图式理论的视角研究翻译过程,从而解释杨宪益、霍克斯两个英文译本在因果复合句翻译方面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认知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