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与"礼"在其中如何定位?以现代社会的状况来看,孔子之道是否还有值得学习之处?这些都是近代以来关心中国文化的学者不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和谐是关键。而要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孔子的人际和谐思想给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民族文化资源。孔子强调的夫妻敬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礼臣忠,朋友有信,都体现出他对人际和谐理念的强烈追求。不仅如此,孔子还提出了行"仁"、用"礼"、"执中"、重"义"的实现人际关系全面和谐的方法论。孔子人际和谐思想的精华是我们建立现代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3.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长期被中国历代统治者尊为"先圣至师"和"亚圣"。孔孟的政治思想中包含着以德治国、选贤任能、修齐治平、德法结合等积极因素。学习研究其思想精华,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至圣先师孔子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孔子的教育思想紧紧围绕着“学”的观念,“好学”成为孔子教育思想中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基础性观念。以“学”为本,孔予强调不仅“学文”更要“学道”;特别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由己的主动性,好学乐学的学习心态,以及里仁为美的人文环境的重要性,最终达到“学为君子”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孔子一去两千五百多年,然而他的"为政之道"即"德政"思想深远影响了历史政治的发展,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践上,"为政以德"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的重要特征。孔子"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思想是尽人皆知的。孔子"德政"思想重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从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的一生却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恢复"周礼"。他认为以道德和礼教来治理这个国家才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我们今天也把这种治国方略称为"德政"或者"礼治"。在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今天,"德政"思想对于社会矛盾的缓和,社会管理的有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教化思想是孔子重要的法律思想。孔子通过改造礼法,将仁者"爱人"与"克己复礼"合为一体,推行德主刑辅,预防为先,宽猛相济,维持和谐等方式达到礼法教化与和谐秩序的统一。文章通过对孔子教化的法思想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发掘法哲学思想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最早的人文主义者,孔子是以"仁"来抽象他对人的问题的认识,是一种以仁为本的人文精神。孔子的人文精神对现代高等教育的道德德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谈学习     
古人说,"学愈博而见愈远"。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人茶余饭后谈古论今,有人讲起话来引经据典,有人办起事来滴水不漏。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学问。而学问如何得来?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得来的。所以,常言道:"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放弃学习,就是甘愿落后。"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提高湘西地区农民科技素质,推进湘西地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应构建一个湘西地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新模式: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两类主体齐头并进;施以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新旧结合,因地制宜实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就当前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采取多种方法,以用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要我学"为学生"我要学"的观念。使中职英语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一生以人和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创立了以"仁"为核心价值、以"礼"为社会规范、以"中庸"为思辨方法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学说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它已超越中国国界,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孔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提倡人的身心发展、协调人际关系、治国安邦、实现自然与人类整体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过了,又按时地实习,不是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对我不理解,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风度吗?”《论语》开篇第一章,就是孔子谈学习,把学习摆在首位,足见学习之重要。读这一章,有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学什么,怎样学孔子在鲁国办学,教学内容很丰富,有礼、乐、射、御、书、数,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各种技能。那么,怎样学呢?第一,要按时实习(注意,不是温习)。学习礼仪、乐曲、射箭、驾车这些技艺,当然要按时演习、实习,否则,纸上谈…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方向逐渐从传统的英语"人文精神"素质教学转向"职场交际"工具教学。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以任务成果方式展现教学成果的教学方式。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建构教学者教学活动价值和学习者学习活动价值,促进教学者与学习者不断改进和发展"教""学"活动,二者具有整合的基础,可以在教学形式和教学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整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警察协会近两年举办的"警学论坛"倡导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学体系研究,然而对"什么是中国特色警学理论体系、主要应研究些什么内容"等,至今仍众说纷纭。从经纬交织的角度出发,可以确定中国特色警学理论体系研究的方位和内容"边界":经度就是指要突出中国特色,这是中国特色警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出发点及贯穿始终的主线;纬度就是指中国特色警学理论体系研究主要包括学科建设、现实需要、历史根基和世界眼光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孔子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孔子思想起源于对周礼的继承与探究,《诗经》为孔子提供了研究周礼治下社会风俗的重要条件。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形成以及修身治国之道也从《诗经》之中汲取了基本精神、基本道德、道德框架模型等基础性因素。所以,《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教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借鉴孔子"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诱导"、"身正不倦"等教育观点,搞好个性化教育,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采取有效措施,使学习方式和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大学生就业的要求,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战争的合法性是战争法研究的基本问题。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孔子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性反思。孔子从理想的层面,是否定战争的,但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又肯定战争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孔子认为,战争应以"礼"为标准进行评价,合"礼"的战争就是合法的,违"礼"的战争就是非法的。孔子的这一认识,根源于他对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思考,体现了周人从道德角度思考政治权力和判断战争行为的文化传统。这一认识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以对战争的价值判断取代对战争行为的约束的思想倾向。然而,孔子对战争的思考,体现了古代先贤从道义出发,力图规制战争的努力,其中凸现的道德精神,对战争法理论的发展依然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克己复礼"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本意是匡扶周礼,但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出发,立足时代背景,从"礼"的合理性、"己"的现实能动性、"克"的适度性、"复礼"过程的长期性和持久性四个方面对"克己复礼"一词给予新的阐释,希望对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邓小平一生酷爱学习,他们都从党的建设高度,要求全党重视学习,尤其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经济建设的本领和历史知识,要求全党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的论断。研究和探索两位伟人的学习观对于建设学习型政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在这里,学生的“学”是事物发展的内因,是学生个性、世界观、道德品质形成的必然途径;而教师的“教”则是外因,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内因也就是学生的“学’寸能起作用。教师教得再好,如果学生不积极主动地配合学习,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虽不直接起作用,但其间接作用十分明显。孔子就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