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贺伟 《党史文苑》2006,(11):31-37
徐志摩庐山创作<石工歌> 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与好友张歆海1924年7月上旬来庐山,长住了一个半月,主要是为了翻译印度诗圣泰戈尔来华访问的大量演讲稿和诗歌.泰戈尔1924年4月12日来中国访问,直到6月初离开上海去日本.在长达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徐志摩和林徽因一直陪伴在泰戈尔身旁,为他当翻译,记录他在中国各地发表的演讲.时任清华大学英语教授的张歆海也时常陪同泰戈尔.张歆海获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是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徐志摩与张幼仪1922年3月在德国离婚,遭到家人与恩师梁启超的反对,张歆海却表示理解,并未影响他俩之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2.
许元 《党建文汇》2010,(11):39-39
当今之世,说某人是个天才,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否则你解释不了,一个原来没有想到写诗的人,会在短短十年间,成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更无法解释,好些名人因多角婚恋而身败名裂,至少也是声名受损。独有徐志摩却是每经过一次婚恋,便增加人生的一重光彩。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一个女人显示着他的一个优异的侧面。  相似文献   

3.
“我想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这是本世纪20年代初,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时的远见卓识.1 1924年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翁由缅甸取道来华访问.一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位享誉全球的诗哲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象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到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他还强调说:“我此番来到中国,并非是旅行家,为瞻仰风景而已;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带些什么福音;只不过是为求道而来罢了,好象是个敬香人,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最早在本世纪初由日文译成中文传入我国的.到了20年代,则被大量直接翻译介绍,他的作品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徐志摩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诗要如银针之响于幽谷’,银针在幽谷中怎样响法,我不知道。”①就这句引语的出处,《毛泽东文集》编辑组详细查阅了徐志摩的论著,未果。②循着编辑组查找线索的思路,笔者作了一点考证研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毛泽东的这段引语似为误记。“……之响于幽谷”句式并非出自徐志摩,而是王统照③,并且这个句式出现的语境是描述印度诗人泰戈尔演讲时的神态、音韵,而不是诗歌的意境。1924年4月23日出版的《晨报》,刊登了一则通讯,名为《今晚抵京之太戈尔》…  相似文献   

5.
杨绛  吴学昭 《党建》2009,(6):64-64
钟书在清华只教了一年书。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清华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要借调。 1950年8月,钱钟书奉调进城,到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参加翻译毛选。委员会主任是清华1924年毕业的徐永,担任过美共中国局书记,1945年联合国大会成立期间,曾协助董必武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工作,1947年奉调回国。  相似文献   

6.
随着党史资料征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闽西人最早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时间,已从以往表述的1925年确认为1924年。他们是郑超麟、陈祖康、林野。 郑超麟是漳平县城区人(今漳平市),生于1901年4月15日,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在法国与周恩来、赵世炎等18人发起成立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到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春在莫斯科由李大钊主持他的人党仪式。1924年9月下旬回国,在党中央工作,参与编辑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和《布尔塞维克》。郑超麟对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首先翻译了《共产主义ABC》一书,此书对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有较大的影响。他曾参加五卅运动及上海第二、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参加党  相似文献   

7.
林伯渠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内很有影响、很有声望的元老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与庐山有着特殊的情缘,从1926年至1959年,他五次带着重任登上庐山。行程中,他对庐山充满情感,多次咏诗赞美庐山,给庐山的历史文化增添了鲜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林伯渠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内很有影响,很有声望的元老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与庐山有着特殊的情缘,从1926年至1959年,他五次带着重任登上庐山。行程中,他对庐山充满情感,多次咏 诗赞美庐山,给庐山的历史文化增添了鲜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个人与集体     
1930年,泰戈尔曾访问苏联,那是斯大林统治的黄金时代。很多杰出人物为此迷惑,赞扬这场伟大的实验,泰戈尔也是如此。"我在这里所看到的一切,简直令人惊叹不已。这个国家与任何别的国家相比,毫无相似之处。这里的一切完全是另一种景象,他们不加区别地唤醒了全体人民。"泰戈尔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将近30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智慧,来平衡已  相似文献   

10.
一作为20世纪印度最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教育家,泰戈尔学识渊博,对中国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他很希望到中国访问。当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包括中国的知识界。从不轻易赞扬他人的鲁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在整个世界似乎已经变成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整个东方,整个亚洲都如此,唯一的例外是泰戈尔的声音,他的名字在西方世界任何文化中心都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1.
<正>裴多菲是鲁迅毕生推崇的欧洲诗人,早在1924年,他就在《语丝》上发表自己翻译的裴多菲诗歌,撰写裴多菲传。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 文学大师之一。他与才女张兆和的一世姻缘,是 二十世纪文坛一段美丽的故事。 沉默之时走进来 1928年秋,江浙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在文坛 初出茅庐的沈从文通过郁达夫认识了徐志摩。这 时,他在郁达夫、徐志摩、林宰之等文学前辈的帮 助与提携之下,已发表了不少小说,是个小有名 气的文人了。 其时,胡适正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由徐  相似文献   

13.
忆庐山九届二中全会汪东兴毛主席革命的一生,经历过许多次重大斗争。在这些重大的斗争中,他善于明察秋毫,驾驭全局,团结多数,孤立少数,因势利导,夺取胜利。197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他及时揭露和击败了林彪集团企图夺取国家...  相似文献   

14.
1938年6月26日,马当要塞失守,江西大门豁然洞开。日军出动海陆空溯江而上,企图先夺湖口、九江,再夺星子、德安、南昌,西取长沙,截断粤汉铁路,迅速对武汉实施包围。赣北笼罩在一片战火硝烟中。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斗中,庐山孤军坚持敌后抗战,与日军周旋达八个月零二十三天,延缓了日军占领庐山的时间,牵制了日军西进的步伐,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决心和勇气,彰显了全民族抗战的力量。保安团奉命守庐山1938年5月,白崇禧来九江视察,决定把庐山划为国际难民区。随着战事的推进,7月21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来到庐山莲花…  相似文献   

15.
贺伟 《湘潮》2009,(11)
1960年7月上旬,时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第一副部长李立三,偕妻子李莎和两个女儿上庐山休息。李立三曾4次上庐山,这是他第3次上庐山。庐山交际处根据部级干部可住别墅的规定安排李立三一家住东谷一栋别墅,但李立三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不是来工作,是来休息,且两个孩子完全不能享受部级待遇。最后,李立三  相似文献   

16.
1959年7月初,庐山会议召开,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的黄克诚留在北京关照军委的日常工作。 会议开了半个月后,黄克诚却接到了去庐山参加会议的通知。他于7月17日赶到了庐山。 黄克诚到达庐山那天,与会人员已按照要求开始讨论彭德怀的信件。毛泽东让黄克诚上庐山,显然希望黄克诚能对彭德怀进行说服与批评,让彭德怀认错。这一点黄克诚心中也是明白的。在19日开的小组讨论会上,黄克诚却支持了彭德怀的  相似文献   

17.
光阴似箭,38年前,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会议,我曾在会议期间做过大会的服务工作,刘少奇的光辉形像,在我心中,在庐山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庐山人民永远缅怀少奇同志。1959年6月对日上午,一行车队沿盘山公路驰进东谷,在柏树路124号别墅大院停下,共和国的主席刘少奇和他的夫人王光美从“吉姆”车里出来。少奇同志是来出席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他身着灰色中山服,笑容满面,与欢迎他的江西省委、九江地委、庐山党委的负责同志热情握手,并请大家一同进屋休息。进了楼下客厅,大家落座后,少奇同志笑嘻嘻地请省委书记方志纯介绍在坐…  相似文献   

18.
庐山自1928年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后,民国要员大都在庐山购置了别墅。历史的背影虽渐行渐远,这批受到精心保护的别墅却安然无恙,向后人讲述着当年主人的故事。别墅虽好,难消少帅愁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在庐山住的别墅也很有特色。张学良1934年夏季来  相似文献   

19.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一所在俄国首都开办,为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它的成立与黄埔军校有相似的背景,它的作用和对中国革命影响之大甚至超出黄埔军校。学校的由来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的产物,也是苏维埃俄国支援中国革命运动的一个成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运动进入高潮。1924年5月,苏俄帮助下创立的陆军军官  相似文献   

20.
胡志明(1890——1969)是越南人民的革命领袖、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他非凡的革命生涯中,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他早年的革命活动,其中许多光辉的乐章是在中国谱就的。 1924年12月中旬,胡志明肩负共产国际的重要使命,从苏联来到中国广州,这是他首次到中国进行革命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