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王辉球,出生于江西吉安市万安县芙蓉镇雁塔村一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工农革命军奔上井冈山。先后参加了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军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改任红二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边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开辟冀鲁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和敌后游击战争。被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  相似文献   

2.
1945年4月,皖中抗日根据地向大江南北拓展,易名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由曾希圣政委领导的新四军七师和吕惠生主任领导的皖江行政公署,领导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为了加强根据地的金融工作,避免广大人民经济上遭受损失,行署在巢县、无为交界地区创办了大江银行,发行抗币,并发布通令,将伪币兑换抗币,严禁使用伪币。  相似文献   

3.
我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是1938年冀东武装大暴动的火种,是遵循党中央、毛主席的建军路线,在晋察冀军区党委直接领导下成长起来的冀东子弟兵,也是冀东抗日烽火中一支以红军干部为骨干的主力部队之一。曾与冀东人民鱼水相依,患难与共,转战长城内外,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为创建、扩大和巩固冀东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和五次“强化  相似文献   

4.
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其地域范围包括河南省中部、南部和湖北省的大部,以及安徽、湖南、江西省与湖北的边界地区.第一部系统全面反映鄂豫皖湘赣边区人民和新四军第五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艰苦创造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的史书——《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肖克是我国的开国上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时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的肖克奉命来到涞水县野三坡,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组建挺进军,领导平西人民浴血奋战,抗击日军。从此,涞水县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将军的足迹,他的许多动人事迹铭记在了涞水人民的心中,代代流传。山村遇险在涞水县野三坡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名叫沙岭西,山峦叠嶂,险峻幽深。1941年8月,日军丧心病狂,又在加紧对平西人民的扫荡,挺进军与敌人展开坚决的游击战争。这一天,人马劳乏,晋察冀挺进军司令员肖克下令,部队安营于沙岭西康家庄。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司令部就驻在这个小小…  相似文献   

6.
<正>谭震林作为新四军的重要军政领导,全国抗战前、中期参与指挥皖南和苏南的斗争,后期又领导淮南地区的工作,是皖南、苏南、淮南等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42年底,谭震林来到淮南抗日根据地工作,担任新四军第2师政委,并兼任淮南军区政委、中共淮南区委书记。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三年时间里,谭震林大刀阔斧地开展一系列工作,通过推进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等带领根据地度过困难期,主持开展整风运动,有力指挥抗日、  相似文献   

7.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华南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支持,在东江地区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在日、伪、顽军的夹击中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斗争,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肖华将军的大名可说是如雷贯耳。这位14岁就参军入党的将军,曾经是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长征中彝海结盟是他一手安排,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赫赫有名的“娃娃司令”,转战冀鲁边和鲁西。解放战争时期又受命率部进军东北,驰骋辽东南满。解放后又出任空军政委,总干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他能文能武,堪称全才,一曲《长征组歌》令世人倾倒……  相似文献   

9.
史文敏 《党史纵览》2009,(12):36-38
张爱萍(1910—2003)。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省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领导建立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曾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的彭雪枫,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1938年春夏之交,徐州、开封相继失守,豫东皖北沦陷,日军打通了津浦线,并控制了三条交通线。党中央、毛主席及时提出了向鄂豫苏皖四省敌后发展的战略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彭雪枫奉命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为六支队、新四军第四师),从河南竹沟开赴豫东皖北,进行敌后游击战争,为创建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淮北抗日根据地作  相似文献   

11.
八年抗战中,山西民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创建、巩固和扩大晋察冀、晋绥、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歼灭日军的各种巧妙战术,配合八路军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在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山西民兵大显身手,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绩。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拉开了。1937年10月,聂荣臻率领3000人的部队,创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边区人民一边与敌人进行军事与政治斗争,一边进行经济建设,为发展边区经济,打破敌人的封锁,巩固壮大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我军一代名将张震,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先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和四师第十一旅旅长,相继辅佐彭雪枫、张爱萍驰骋淮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与了党领导的敌后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副参谋长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协助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挥戈华东战场,参与指挥了从宿北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系列  相似文献   

14.
青东大屠杀     
1937年11月,上海被日军占领,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战略要地。然而,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领导的抗日斗争方兴未艾。离上海仅三四十公里的青东游击根据地是沪郊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里有中共青浦工委领导的顾复生的三支队。1939年7月,他们密切配合东进而来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打击吴淞江日军、歼灭汉奸、伪军,奇袭上海虹桥机场地区、痛击忠义救国军姚友莲部,震惊了淞沪地区敌人,扩大了我党的政治影啊。人民军队军威四扬,对日军造成了直接威胁。日军现这一块游击根据是为眼中钉、肉中刺。日军蠢蠢欲动,日益加速大扫荡的…  相似文献   

15.
杨尚昆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为党为人民整整奋斗了70个春秋.大革命失败后,他经历了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到在上海从事地下斗争,从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到参加万里长征;抗战期间,他在华北参加领导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46年之后,他连续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20年.  相似文献   

16.
敌军重重围困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由于百团大战的败绩被解职回国。代替他的是号称中国通的冈村宁茨。冈村宁茨深知八路军在华北如此厉害,主要是它有一个坚强的指挥机构———八路军总部。于是他对抗日根据地采取了不间断的“扫荡”,并制定了以摧毁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为目的的“C号作战计划”。1942年2月日军发动的“扫荡”被粉碎后,于5月倾巢出动,调集8万余兵力,对我抗日根据地再次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扫荡”。日军一面以声西击东的手段对太岳区进行“扫荡”,一面又以声东击西的手段开始对冀鲁豫边区和冀中平原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宗教和民族问题进行挑拨离间,使中华民族日趋分裂、自相残杀,是日本侵略者的一贯阴谋。继在东北制造了一个伪“满洲国”、在内蒙古制造了一个“蒙古国” 之后,他们妄图继续在五台山实施挑拨离间的阴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聂荣臻政委,积极对五台山僧人进行了团结、争取,有力地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 “和尚、喇嘛也是我们的朋友” 1937年秋,刚刚在平型关重创日军的一一五师一部,在政委聂荣臻的带领  相似文献   

18.
1940年7月,新四军一部奉命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以盐城为核心向外铺开。盐城处在苏北的中心位置,是华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1941年后又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因此,日军千方百计想把根据地铲除。1941年7月,日军纠集了第十五、十七师团,还有独立旅和南浦旅团,共2万余人,再加上韩德勤等部的3万多伪军,分兵4路合击盐城。  相似文献   

19.
正抗战初期,黄克诚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部挺进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苏北,黄克诚情系根据地百姓的疾苦,大力清剿匪顽,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他还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九十里海堤,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留下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8)
正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毛泽东同志亲自部署创建的,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中共中央指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至关重要,并于这年8月派遣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和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及其所属第四支队共2000余人挺进大青山,随后开辟了绥中、绥西、绥南抗日游击区,在这些地区建立起基层组织,领导蒙汉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完成了配合整个中国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