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典型的股东权诉讼是指股东因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的要求保护其股东权利的诉讼。除了典型的股东权诉讼之外,还有通过诉讼股东权、司法估价和股东资格诉讼三种特殊的股东权诉讼。本文对上述三种特殊的股东权诉讼进行了研究,对正确处理特殊的股东权纠纷案件、保护股东的合法权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公司法》通过对控股股东的权利限制、赋予了小股东一定的权利,如知情权、请求撤销权、回购权、提案权等,增强了对小股东的权益保护。但在一些具体制度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股东参与经营决策权的行使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权是股东因对公司出资而享有的一种独特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即在于维护公司股东投资的积极性.本文希望通过对股东提案权、股东大会召集权、决策事项表决权等权利的构想与论述,来维护股东权益并以公司发展的趋势为基点,企图达到各当事人间各种权利的谐和.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司归入权制度的缺漏与弥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均对公司归入权制度做出了规定,这有利于防止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滥用权利谋取私利,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但较之以国外立法,我国法律规定仍有不完善之处,建议在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团体诉讼机制,以激励中小股东的诉讼热情,使归入权制度切实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司法》中股东权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权保护 ;国有独资公司的股东保护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权保护。有关股东权保护的司法救济措施包括 :加快立法 ,加大执法机关对股东权保护的力度 ;加强有关股东权利保护的教育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股东提案权制度是保障公司股东权利的一项基础性法律制度,这项制度使得股东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活动。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股东提案权制度。我国上市公司股东提案权制度在股东主体资格条件、提案排除规则和程序、争议解决和救济等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建议借鉴美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东提案权制度进行全面改进。  相似文献   

7.
股东的新股优先认购权对于股东 ,既体现为直接的经济利益 ,又不可否认地涉及到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参与和关注 ,因此 ,无论从立法者的立法意图、股东行使该权利的目的 ,还是从该权利所能产生的客观效果看 ,优先认购权不仅表现自益权的目标 ,更重要地是它还蕴涵着共益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扩大股东账簿查阅范围,赋予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查阅账簿的权利.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为避免股东滥用查阅权,对查阅范围的限制是必要的,但要在防止权利滥用与保障股东权利方面维持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9.
新股优先认购权是基于股东的比例性利益而赋予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在各国的立法模式中,德国的相对固有权模式是平衡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的典范。在相对固有权模式下,公司机关可以在普通新股发行中排除现有股东的优先认购权,但必须存在出于公司利益考虑的实质性理由。  相似文献   

10.
股东提案权是在原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变化、权利重新分配的条件下提出的,是民主在公司中落实的具体体现和平衡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的重要工具,也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我国《公司法》虽规定了股东提案权,但确显粗糙。需要分析股东提案权的性质、价值、存在问题,完善我国提案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是有限责任公司特有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股东所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这项制度对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保护股东的既得利益以及预期利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现行《公司法》中对该项制度的模糊规定,导致股东优先购买权纠纷在实践中频频发生,阻碍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顺利进行。因此有必要对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探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股东的许多权利是通过股东会来行使的,因而能否依法召集股东会对于股东权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不但研究股东会议召集权的意义,而且对股东行使会议召集权的方式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对享有会议召集权的股东资格进行了探讨.通过这些研究,不但对国外有关制度作了全面的介绍,而且对建立、健全我国公司法中的股东会议召集权制度作了有益的研究,从而对于加强股东权益的保护作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3.
股东的知情权基于股东利益的维护而产生。知情权不是一项单一的基本权利,而是股东质询权和查阅权的复合。知情权不是一项从属的权利,而是与股东的管理权和财产权相互独立的权利。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甚少,立法应予完善。知情权的主体是公司股东,包括小股东、隐名股东和出资瑕疵股东。知情权的实现方式应当遵守程序规则。为了保护公司和其他不特定股东的利益,对知情权的行使应当有所限制。知情权的法律救济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相似文献   

14.
股东知情权制度的研究是当前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研究中的新领域。股东知情权的出现及发展是建立在现代公司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之上的。股东知情权应当是指股东所享有并在法定许可范围内依法定方式积极行使的一项基础性权利,是一项拥有自益权、公益权、工具性、单独性的股东权。股东知情权具有基础性、独立性、义务相对性、限制性等特点,股东知情权产生的法理基础源于股东的所有者身份、两权分离、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可转换公司债转换权的性质在学界有三种学说,即形成权说、独立权利说和请求权说,本文认为形成权说和请求权说因存在一定的缺陷均不足采,独立权利说则可避免这些缺陷,可资赞同。转换权的行使要件包括向发行人提交转换请求书、向发行人提交转券和须在转换期间内进行三项。转换权实现后的法律效果为:转券持有人由债权人转变为公司股东;原转券丧失效力;发行公司资本增加,债务减少。  相似文献   

16.
防范资本多数原则被滥用 ,可借鉴各国在这方面的一些法理 ,进而采取相关对策。就法律对策而言 ,不仅要明确多数派股东在行使表决权时所应承担的诚实义务 ,而且要明确下述权利 :股东就资本多数表决权滥用而享有的诉讼提起权 ;少数股东的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和召集权 ;股东的提案权。  相似文献   

17.
探讨股东表决权这一问题 ,应当始终围绕如何在公司股东大会的表决过程中保护小股东的权利这一主线来展开。在股东表决权制度完善方面 ,应立足于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并赋予股东提案权、股东大会召集权 ,建立表决权信托制度。同时 ,还要为表决权制度中的弱式群体提供多元化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公司法律对公司再投资的解禁让既有公司"生出"许多子公司,既有公司股东相应也变成了母公司股东,子公司这一法律拟制主体架空了作为股东利益重要保障的查阅权。过度强调逻辑上的自洽性导致利益保护的失衡,只有基于现实的需要去扩张母公司股东的查阅权才能体现法律应有的正义,通过母子公司之间真实的经济关系,赋予母公司股东查阅子公司文件的权利。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做法,对这一制度在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进行研究,以完善我国"立体公司"的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表决权虽名为权利,但在资本多数决的股东大会决议机制下却分化为意思表达权和形成权两种性质各异的权利,而其原因在于股东大会决议行为的特殊法律行为属性和特殊法律效力,在于股东表决的不同性质——意思通知和单方法律行为,并由此导致对一系列关乎股东表决权制度的重新评价和审视,如表决权排除、类别股东表决、异议股东股份购买请求权以及资本多数决的决议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一、少数股东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少数股东又称为少数派股东、中小股东,其对应的概念是多数派股东、控制股东。少数股东的含义是指在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中持股比例较少的,对公司事务不能发挥决定作用,在公司治理中处于弱势地位的股东。尽管少数股东权益需要特别的法律保护是学界的通说,但仍有少数学者认为在股份公司中,股东的权利体现在其持股的多少上,也即股东权与其在公司中所占股份成正比,这种观点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