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如何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已成为中国政府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创新体系思想演进路径,进而分析比较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经验,最后对中国政府建设创新体系给出了政策建议.本研究认为,中国应该从加大投入、完善法律、储备人才、引导创新等四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近期公布了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部署,其中,重新强调要探索完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以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分析人士指出,这有助于中国集中优势资源攻克重大科研项目,无疑将加快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武汉现代管理科学研究会成立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发起并筹组的武汉现代管理科学研究会于1995年4月28日在武汉召开成立大会。出席成立大会的有武汉市副市长孙志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作良、市政协副主席李崇淮,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陈放,武汉市...  相似文献   

4.
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何谓创新型国家?我国为何要在现在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篇文章作了较权威的阐释,非常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5.
赵健 《八桂侨刊》2007,(3):8-12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尽管中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的基本状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维护海外高层次人才合法的政治权益、经济权利,方便出入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优势,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2,(8):26-27
在"CCER/CMRC中国经济观察"第30次报告会上,林毅夫、易纲、宋国青、王志浩,四位经济学者就未来中国经济形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讨论7月21日,"CCER/CMRC中国经济观察(CEO)"第30次报告会特别专场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宋国青,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等应邀出席并做了发言。林毅夫中国还有20年保持年均8%增长的潜力中国的贸易顺差为何增加那么多?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7.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12,(14):4-4
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7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说。  相似文献   

8.
文锋 《重庆行政》2014,(4):107-109
正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希望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1]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可见创新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5000年的历史文化养育了民族创新精神,推动了民族进步和发展;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应该承认并正视历史文化对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指导下,提出实施创新型城市规划建设这一理念,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这是新时代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从加强各领域科技创新、完善与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全面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1.
白莹  杨升祥 《理论月刊》2006,8(7):67-71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又是党执政50余年的经验总结。考察党领导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历程,总结党领导科技发展的基本经验,阐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对科技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06,(2):3-3
1月9日-11日,全国科学与技术大会召开。这是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中国在21世纪首次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会议的主题是推进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做主题报告指出,中国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978年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95年科技大会确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而此次大会放在10年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年伊始,昭示着中国高层治国思维的新变化,无疑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重大…  相似文献   

13.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是密切联系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提供战略指导,而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举措的必经环节。只有从文化、教育、制度、组织等方面为培养公务员创新能力提供内在动力和外部保障,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关于"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确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等一系列语汇、表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论述、政策纲领和政策创议.  相似文献   

15.
欧国文 《现代领导》2001,(12):49-49
今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全国新世纪领导工作的探索与创新理论研讨会在湖南常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全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筹)秘书长吉勇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陈土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领导科学所副所长、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路杰以及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会长赵培义、省人民政府秘书长杨泰波、湖南省领导科学副理事长傅学俭等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余文博  徐艳 《群众》2014,(12):43-44
<正>加强创业教育,开展协同创新,不仅是学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责任,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共同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这是继863、985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2011计划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来说,推动信息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的水平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信息化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0,(11)
<正>欧阳祥山,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总商会副会长、深圳市美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广东省湖北商会会长、深圳市企业家协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欧阳祥山1994年从部队转业时主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国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科学技术,刚刚送走科技体制改革30年的纪念日,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的大喜日子。从共和国的历程来看,我们更清楚看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为国家的强盛而艰苦奋进,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焕发出活力,有力地迈向建设创新型国家,朝着为祖国、为世界做更大贡献的宽广的未来之路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星心闪耀     
《创造》2010,(1):92-93
<正>人物简介孙家栋,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谷超豪,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1926年生,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非线性科学"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