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烙印     
正这一年,孩子6岁,上幼儿园中班。有一天,父亲看到孩子在房间里玩的一个小玩具,以前从没见过。父亲问孩子:"这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孩子说:"爸爸,这是我从幼儿园拿的。"父亲说:"儿子,告诉爸爸,幼儿园里的玩具,可以拿回家吗?"孩子说:"不可以。"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进城的。当时无人在家 ,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 ,楼上的张婆告诉我 ,她下楼撞见父亲 ,以为是盲流 ,喝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 :“这是我儿家呢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 ,父亲正在厨房择菜 ,他像了错的孩子 ,局促地站起来 ,搓着双手 ,目光游移 ,嗫嚅着说 :“下次 ,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 ,欲安慰他一番的 ,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 ,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 ,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家里不宽敞 ,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 ,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  相似文献   

3.
<正>某天,我在图书馆闲逛,眼睛一撇看到了一本毕淑敏的《蓝色天堂》。毕淑敏的文字细腻亲和、能直击人的内心深处。翻开书,突然发现一张白色的信笺纸卡在书里,上面有这样一段话:"Dear friend: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你是被书名吸引,还是被毕淑敏这个人所吸引呢?她学医,学心理,写文章,做的似乎都是全天下最阳光的职业。所以,她有一颗慈祥的温暖的心。假如,你真的喜欢,你可以写下只言片语留在书中,让感动如此传递下去!"落款是"一位被文字温暖着的孩子,一颗被文  相似文献   

4.
偶然的情况下,我在一本杂志上 看到这样一篇短文:一天,父亲带儿 子去打柴,父亲找到了一棵枯树,就 把它锯下来。到了春天,他惊奇地发 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新绿的嫩芽, 于是他说:“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 了,冬天里树叶掉得精光,而且光秃 秃的树枝也不断地往下落,好像是一 点活劲都没有了。但是现在才知道,它 确实是活着的。”他看着孩子,接着说: “孩子,不要忘了这个教训,决不要在 冬天里砍树。决不要在闷闷不乐时得 出消极的结论。更不要在情绪很坏时, 做出重大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他要去省城参加艺术生的文化考试,母亲一大早就起来煮鸡蛋,摊煎饼,他却说想吃德克士的双层堡。父亲惶急缭乱地骑上车子,跑到离家七八里远的专卖店里给他带来了最爱的双层堡。在路上,他欣喜地望着窗外的风景,设想着未来无比精彩的大学生活。父亲就坐在他的身边,苦口婆心地叮嘱道:"别紧张,别粗心,别大意。"他不耐烦地应承着:"知道了,知道了,我又不是三四岁的小孩儿。"  相似文献   

6.
一位日本心理学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他为自己发现新大陆而兴奋,手舞足蹈地尽情调皮了一阵子,后来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  相似文献   

7.
补习孝心     
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我见到一幅这样的漫画:一个人高马大的儿子,将年迈的母亲踢出家门,还大骂母亲是老不死的。他父亲从老远的地方跑来要教训这个不孝子,谁知这位可怜的老母亲却挺身而出:“有我在,我看谁敢!”那个不孝子在母亲身后洋洋得意,他父亲呆若木鸡。表面上,这幅漫画有些夸张,可事实往往如此。父母在年轻时,为了儿女,花费着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乃至自己的青春。他们看到儿女消瘦的脸庞,会心疼得落泪;几日不见儿女,就牵肠挂肚,见了儿女,又嘘寒问暖,尽管儿女常显出不耐烦的神情;儿女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向他们倾拆,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帮助儿女…  相似文献   

8.
安妮 《今日广西》2010,(21):24-25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地一进门就喊:妞妞,妞妞,我回来了!他坐在沙发里发呆,我喊了他几声,他没有反应,我走过去一看,他神情黯然地委顿在沙发的一角,衣服上血迹斑斑。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9.
满轮 《就业与保障》2006,(11):31-31
曾经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做悲观,一个叫做乐观。他们的父亲希望能够改变一下这样的状况,所以,给悲观的孩子送了一屋子的玩具,又给乐观的孩子送了一屋子的马粪。第二天,他去检查他的试验结果时发现,悲观的孩子依旧愁容满面,所有的玩具连碰都不曾碰过,因为他害怕把它们弄坏了。而乐观的孩子呢,则在马粪堆里玩得不亦乐乎:“父亲,您一定在里面藏了什么宝贝吧?”  相似文献   

10.
出息     
父亲节临近,我的心情愈加沉重。遗憾今年工作又难于脱身,清明没去给故去的父亲扫墓。身为长子的我远在千里之遥的南宁,他生前,我倍感"忠孝难两全"之苦;他故后,我只能端视着父亲那慈祥的遗像痛楚、哀思……谈起我的父亲,似乎没有什么可炫耀之言,一则日寇侵华时,爷爷、奶奶和父亲三兄弟为避战乱而病亡、饿死、走失,父亲九岁已是孤儿,其后的悲楚求存,说起心寒;二则父亲是个没有突出贡献的平凡市民和职员,也就不足挂齿。从我略懂事起,父亲给人的印象是:寡言少语,憨厚朴实。有趣的是,不论家里来了亲朋还是稀客,父亲总是例  相似文献   

11.
来采访这天,正逢袁翰青教授刚刚度过他的85岁寿辰。窗外金风送爽,室内鲜花吐艳,馥郁芬芳。老人斜倚在沙发里,神采奕奕,依然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房间里摆满了中央统战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九三学社、中国科技情报所等单位赠送的花篮、花瓶及精美工艺品。袁老指着沙发旁那只大花篮说:“这是宋健同志送来的。他了解我,我也佩服他。”说着,老人示意我打开一本缎面签名簿,扉页上是宋健写的“敬祝翰青老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2.
杨丹 《人民公安》2013,(11):17-17
13岁那年,父亲有一天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1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2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中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你知道的,家里日子并不好过,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爱     
命运不能替换,要不然,父亲一定会选择自己躺在病榻上,而让我起来。父亲没有说出这话,但我可以肯定,他这么想过。母爱似海,父爱如山,这个比喻太准确了。父爱如山般沉重,但又是无言的,如山一般沉默着。在我瘫痪及瘫痪以来的8年多时间里,父亲没有对我说过爱抚的语言,可我又是那样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爱,那如山般沉重的爱。大爱无言,也许真的如此,我不能听到父亲的爱,只能感受到,从他的有意识无意识的行为举止中感受到。  相似文献   

14.
文杰 《台声》2011,(7):46-47
4月6日7时02分,我的父亲文英离开了我们,父亲在病床上与疾病抗争了一年零八个月之后,永远地离开了他无比眷恋的这个世界。虽说我对此早有思想准备,但当我看到病房里的监护仪器上显示成一条直线时,我的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悲痛欲绝的我只能呆呆地站在病床前看着老父亲,  相似文献   

15.
西树说:"袖珍创作对我来说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第一次看到西树的作品是在新浪微博上。2015年9月,他发了一条为父亲祝寿的帖子,帖子里精选了自己之前做的9件微缩模型的照片,有山间厨房,也有迷你花园,惊艳了一众网友。很多人都表示,这些温暖的场景勾起了他们儿时的回忆,触到了他们心底最为柔软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1983年7月13日,上海普陀区的一个普通房子里,和所有普普通通的家庭一样,有了夫有了妻,就有了一个孩子,他叫刘翔。这个孩子好像注定要和奥运有什么关系——后来,北京就是在一个7月13日,申奥成功。21年后,刘翔!人们高八度地、HighC地欢呼着刷新奥运110米栏记录的英雄。这一天属于刘翔,这一晚刘翔无眠。我想象中在他的窗下,人们为他唱《今夜无人入睡》。他望着星空回忆自己走到今天的一个刹那又一个刹那,像蒙太奇镜头那样一个闪回又一个闪回。父亲骑着老式自行车,接送小刘翔到少年体校。奥运会期间父亲胆结石发作,但是他决定延…  相似文献   

17.
社区,让小伟舜站了起来小伟舜是偶然中进入我们视线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沙园街残联理事长和残联干部在经过一个住宅小区时,远远看到一位七八岁的男孩由一位老妇人搀扶着,在助行器的支撑下很吃力地站在树阴里,他们本能地向孩子和老人走去。寒暄后了解到男孩名叫梁伟舜,老妇人是他的祖母。小伟舜一生下来就发现患有脑瘫,家里的积蓄就被他花光了。孩子的母亲走了,父亲仍支撑着,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大学     
李晓 《公民导刊》2013,(7):53-53
<正>1959年秋,父亲考入了家乡城市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那年,父亲已经21岁了,在班上算大龄青年了。他穿灰色咔叽布上衣,脚踏爷爷编织的一双草鞋迈入了大学校门。老师问他:"你没有解放鞋啊?"父亲尴尬地低下了头。一周过后,爷爷进城卖了扫帚,陪着父亲去店里,花了1元6毛钱,买了一双解放鞋。那天,父亲一直把鞋抱在怀里。爷爷陪父亲来到一家卖包面的馆子里,吞了吞口水问:"多少钱一碗?"老板回答,1毛5。爷爷说,来一碗吧。那一碗包面,爷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吃了吧,读书比种庄稼还辛苦。"父亲埋下头,吃了几个包面后,又推到了爷爷面前:"爸,我肚子不舒服,您吃了吧。"爷爷明白,父亲是在装,他索性站起身:"我也不想吃,那就走!"父亲走了几步,又退回来,  相似文献   

19.
走近丁石孙     
秋天是一个意味着收获的时节,而北京的秋天更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在一个秋阳和煦的下午,记者来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石孙的家。宽大的客厅里,已过80寿诞的丁老端坐在沙发上,表情亲切,目光深邃。阳光映照着他的满头华发,柔和的光线形成了一道金色的光环,看上去如同一幅古典油画。丁老微笑着问:“你想谈些什么呢?”他的谦逊、坦率使我们的谈话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开始了。谈到童年,丁老说:“我1927年在上海出生时,原本的殷实人家已呈败落之势。13岁那年,我的母亲去世了。从那时起,我学会了自己面对种种难题。我读中小学时正值抗日战…  相似文献   

20.
大巴山中,一个叫做“忠义村”的小村子 左全明回到老屋时,正遇着父亲下地去。他接过父亲肩上的锄头,来到绿油油的麦地里,他一边锄地,一边告诉父亲,明儿一早,他就要去县里报到,往后回家的时候就少了。 父亲默默地听着儿子的述说,老半天才直起腰来。儿子正看着他,等待他的教训呢。 父亲拄着锄把,说:年轻人要服从分配,不要老想着家里,田里的活,我和你娘能对付。有一句话,无论你今后走到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