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在《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上撰文《中国刑法学的想象力与前景》指出,要整体地、大幅度地推动中国刑法学研究,我们只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别人,只要求刑法学者有基本的学术功底,显然是不够的。学者如果缺乏自省能力,缺乏想象力,如果不构筑中国的研究范式,刑法学研究的前景堪忧。刑法学的发展和学者的主体性反恩能力和学术想象力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指出:当前刑法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在改革形势下的作用和地位估计不足;二是简单地引用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作者认为,刑法学研究要适应改革的新形势,一方面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作为刑法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的哲学方法这一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必须摒弃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代替法学具体的考察和研究结论的旧观念,用具体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打破法学研究中“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沉闷局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刑法学二十世纪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二十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最迅速的世纪.也是中国法制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纪。打破中国历史的传统分期.将近代、现代和当代连成一体,回顾百年来中国刑法学发展的坎坷历程.明晓二十世纪中国刑事法制建设和刑法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刑事立法和刑法学研究的独立、健康发展,迎来刑法学的真正繁荣。一、二十世纪中国刑法学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刑法现代化的开端二十世纪中国刑法的发展历程是刑法现代化的进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但与传统并不矛盾。现代化是以继承传统为前提.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化。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学是指…  相似文献   

4.
刑法学在法学专业中是一门十分核心的专业课程,刑法学在中国法学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的刑法学的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以及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为了提高刑法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必须加大对刑法教学的改革.本文从中国法学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从中国法学教育的大背景分析刑法学教学的现状问题,从而为了适应现代法制建设的需求,对刑法学的教学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和改良刑法学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从而促进刑法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金融刑法学在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刑法学的产生与特点金融刑法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提出来,是进入90年代末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健全,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为适应惩治和预防金融犯罪的需要,而进入中国法学研究的历史舞台。近几年来,金融系统经济犯罪增加,数额...  相似文献   

6.
国际刑法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以中国现行理论为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刑法的独立的法律地位,决定了以国际刑法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犯罪为基石的国际刑法学,在体系设置上当然地有别于国内刑法学和国际法学.同时,国际刑法学毕竟是一门理论科学,理论研究的开放性和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在设置国际刑法学的体系时,应采取发展的眼光,将目前国际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但又尚未纳入国际刑事立法或司法规制视野的问题,也纳入国际刑法学的研究范畴,以适应国际犯罪与国际刑法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刑法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籍载浩繁,除革命根据地法制外,统归于旧法范畴。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相继开展了土地改革,镇反肃反,“三反”“五反”等等,加上旧时代重刑轻民的影响,新中国的刑法学研究对于其他法律来说,首冠群芳。因此,建国后36年中刑法学研究的起步、跌宕和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法学领域的发展历程。不久前,多次参加我国刑法典起草的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教授高铭暄主编的《新中国法学研究综述(1949~1985)》,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参加编书的是四位刑法学学者:博  相似文献   

8.
刘仁文 《现代法学》2023,(4):90-109
中国刑法学研究应当增强自己的主体性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下中国刑法学界的共识。强化中国刑法学研究的主体性,应当以本国的刑法规定为逻辑起点,紧密结合本国的司法实践,充分发挥判例等对提升中国刑法学研究水平的作用。在比较法研究中要以“知他而知己”为目的,在引进域外刑法知识时,既要注意动态把握域外刑法理论的流变,又要准确判断中国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同时还要防止断章取义,并把域外刑法知识自觉融入中国刑法学的话语体系之中。在方法论上,中国刑法学研究应兼收并蓄,重视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和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并由过于强调学派之争走向折中和统一。此外,中国刑法学者还亟须补齐短板,在着力挖掘和充分利用本国历史中的传统资源、实现其现代转型方面做大量基础性的且极具难度的工作。主体性意识的强化必将激活中国刑法学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君子和而不同”的良好氛围下,更好地推进中国刑法正义的实现,展示中国刑法学的国际形象和应有品格。  相似文献   

9.
传统刑法学,尤其是规范刑法学,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挑战和发展瓶颈.这些挑战既有来自学界基于社科法学的意识和兴趣而对法教义学进行的反思,也有规范刑法学在就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回应时的捉襟见肘.而转型期的中国,既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供检验犯罪学的理论,也孕育着新的挑战,从而丰富和发展既有的理论框架.作为实证学科的犯罪学可能为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提供哪些理论和研究方法层面的支持,也将决定正在兴起的中国犯罪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1978年至 2 0 0 4年 ,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 ,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据此 ,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给出回答 ,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较为具体地讲 ,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 ,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 ,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 ,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 ,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同时 ,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最终导致了作者所谓的“范式”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 ,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近日,看到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赵秉志教授主编的《中国刑法实用》一书,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认为,这是近年来我国为数众多的法学研究成果中难得的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精品之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览全书,感觉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结构体系新颖。与通常的刑法学论著不同,本书没有专门论及刑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或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篇章结构,而是以现行刑法条文顺序为基本线索,在具体法条之下分  相似文献   

12.
贾宇教授     
《法学杂志》2011,32(7)
贾宇,1963年生,青海省贵德县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司法部“司法行政系统优秀教师”、“中国当代法学名家”、“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亦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刑法学》首席编写专家。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大家看到了法学教育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的法治进程也在不断地提高,但与此同时,不少的问题也在法学教育领域出现。法学教育要进一步健康发展,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且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学人才,那么深入剖析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探究解决办法是必经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法成批涌现,科技法学也呼之欲出。那么,何为科技法学?中国的科技法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如何?起步伊始,这是一些必须了然于胸的问题。笔者认为,科技法学是研究科学技术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部门法学。在部门法学的大家庭中,科技法学是最新的成员。几乎所有的法学学科,包括部门法学在内,都首先在外国形成。举凡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意义与两种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学——法学家”的路径来分析,《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篇长文做出了巨大知识贡献。知识内部与知识外部两种反思的分析框架可以使人们洞见到其中的可能缺陷:知识内部的反思不充分,知识外部的反思被忽视以及“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提法不妥当。这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长文”的目的不能充分达致。受现代化范式支配与缺失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可以说是中国法学缺乏自觉意识与反思精神这一问题的两个面向。中国法学要超越这个时代需要深入到知识内部与知识外部的各种因素乃至中国文化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16.
1978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据此,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回答,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较为具体地讲,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终导致了作者所谓的“范式”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化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下)——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据此,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给出回答,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较为具体地讲,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终导致了作者所谓的“范式”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1 978至 2 0 0 4年 ,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 ,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回答 ,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 ,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 ,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 ,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 ,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同时 ,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最终导致了所谓的“范失”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 ,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改进中国刑法学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进入 2 1世纪以来 ,不少刑法学爱好者 (包括作者、编者、读者 )都有这样一种共识 :尽管目前出版的刑法学论著越来越多 ,但是那种读后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上乘佳作却越来越少。的确 ,只要我们稍微检视一下晚近以来中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就不难发现它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 1 )研究课题陈旧、雷同 ,研究者视野狭窄、急功近利。 ( 2 )研究方法单一、落后 ,定性分析的居多 ,定量分析的极少。除极少数学者外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或忽视借鉴其他学科先进的研究方法。 ( 3)论著缺乏理论深度。大多数刑法学论著满足于对法条的机械诠释 ,而且习惯于先分析个罪的构成要件 ,然后比较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固定模式 ,对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却较少问津。 ( 4)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不强。由于缺少超前研究 ,以致刑事立法的理论储备严重不足 ,司法解释太多、太滥和刑法典被架空、权威性下降就是其后果。 ( 5)研究行为缺乏规范性。由于缺乏规范性 ,刑法学研究虽然从表象上看似乎非常繁荣 ,但实际上积淀的观点与形成的共识并不多 ,因而大多数论著往往成为过眼烟云。上述问题的存在 ,足以说明中国刑法学需要反思和检讨 ,需要开拓和创新。为促进中国刑法学的中兴 ,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刑法学专家、学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套旨在建构中国法学未来的丛书。一如我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中所指出的:1978至2004年的中国法学,为中国突破此前法学或法律虚无主义的时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经由无数学人引进西方法律知识和研究法律的努力而在为中国法学的未来发展方面也起到了铺平道路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