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晨 《瞭望》1989,(12)
一份长约15万字的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日前交付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第十次扩大会议讨论,并得到了与会大多数专家的首肯。至此,历时两年半的三峡论证工作基本结束。研究报告将上报国务院、党中央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7,(44)
腰斩大江锁巨龙———陆佑楣对本刊记者谈大江截流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前夕,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对大江截流的有关问题,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三峡工程的关键工程之一,大江截流就要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可谓举世瞩目。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作为一个历时17年跨世纪的特大型工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布局及影响之深远,实在是世所罕见。论证三十八载始决策自1954年起,中国国务院就成立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负责三峡工程的  相似文献   

4.
1991年的洪灾过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和突出了;10月至11月间,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相继派团对长江防洪有关键作用的拟议中的三峡工程坝址及库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据悉,重新编制的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通过,一俟国务院正式审批,即将提交全国人大讨论。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开辟《话说三峡工程》的专栏,聘请或采访一些专家学者,向读者个绍这一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有关情况。本期发表的文章权作这一专栏的开场白。作者为湖北宜昌市政协副主席,高级建筑工程师,三峡工程移民专题论证组专家。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2,(23)
在长江上筑起三峡大坝后,隔断了长江的航行通道。大坝上、下游100多米的落差,使得船行三峡必须借助于船闸或升船机。布置在三峡工程长江左岸的永久船闸预定于2003年6月通航。目前船闸的土建和金属结构安装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调试阶段。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经过了一个漫长、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这一世纪之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数万名三峡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变成了现实。“西江石壁” 已化作横空腾起的巨坝,“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即将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开发长江、建设三峡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充满了无数困难和风险。是什么力量鼓舞、激励着三峡建设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拼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复杂的技术难关,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怀以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三峡建设者在三峡工程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培育和树立的  相似文献   

7.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1955年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8,(37)
2005年11月,国务院成立了长江三峡三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分设枢纽工程、移民工程和输变电工程三个验收组,分别代表国务院验收委员会对三期枢纽工程、移民工程和输变电工程进行阶段验收。在156米蓄水之前的2006年5月,三峡三期工程全面验收工作便已正式启动。三种验收中,三期输变电工程已于去年年底宣告通过验收。验收组20日在上海完成了对三峡至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验收。这标志着耗资343.87亿元的三峡输变电主体工程已全面建成。今年7月,枢纽工程验收组对三峡三期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组认为,三峡工程形象和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全面具备蓄水175米条件。中国水利水电规划总院向验收组专家组提交的安全鉴定报告称,三峡工程挡水建筑物已经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建成。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156米监测成果表明,挡水建筑物及金属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5,(4)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一)近万名建设大军及1500多台大型施工机械,汇集三峡,揭开了这一历史性工程大会战的序幕。薛铁军摄影报道三峡工程对外交通公路上的最大桥梁-全长438米的乐天溪大桥建成通车。三峡主体工程之一的临时船闸及升船机一期工程全面展开一百多台...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库区135米水位线以下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圆满结束,通过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三峡地区在长江文明中的地位得到了更全面的认识——三峡不但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长江标志性河段,更以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长江文明华彩的乐章。  相似文献   

11.
三峡十问     
长江三峡工程在距完工还有6年的时候迎来了“高峡出平湖”的时节。6月16日,三峡永久船闸打开有两个篮球场那样大的巨型闸门,开始迎送过往三峡的船舶。 人们关注三峡工程进展的同时,对于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经济效益、安全和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本刊记者的报道,将解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敏 《瞭望》1995,(25)
三峡四川库区:建设新的家园金敏三峡库区移民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库区移民的重头戏在四川。不久前,记者从重庆出发,过程增、穿巫峡,走遍了三峡四川库区10多个县市,亲眼目睹了库区人民以三峡工程为契机发展经济,建设新家园的动人场景。八年试点,探索开...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1,(38)
今年淮河、太湖流域、松花江都发了大水,经济损失数百亿元。长江干流虽然未出大问题,但防汛期间也是险情不断。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的发达地带,一旦出事,后果堪虞。因此,今年大水后,长江的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近一段时间,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也从长江防洪安全角度发表了很多重要意见,并屡次提到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有重要作用的三峡工程。那么,三峡工程与长江防洪的关系究竟如何?记者最近走访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魏廷琤。  相似文献   

14.
关注移民     
程青 《瞭望》1997,(12)
长江三峡工程是1992年4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项审议批准的我国迄今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三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直接关怀三峡工程的建设。 大江截流在即,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线以下的地区将被淹没。三峡工程最牵动人心的是百万移民。历时十多年,搬迁百万多,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离开祖祖辈辈的栖息地,后靠的又是土地贫瘠的高山陡坡,移民往哪里搬?他们将来的生存条件怎样?难处确实很大。所以有这样一个说法: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这句话的背后,又是有着许多沉甸甸、说不尽的内容的。 最初站在三峡移民第一线的是四川和湖北两个省份。而当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重庆直辖市及其所辖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成了移民任务最重的区域。重庆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三峡工程建设并统一规划、妥善安置好库区移民。 有一个将自己工作和命运与库区人民联系在一起的人,在1996年12月23日到重庆市出任副市长,他就是原四川省分管移民工作的副省长甘宇平。从副省长到副市长,甘宇平做的还是移民工作。他说三峡库区他走过70多趟。他说移民的命运牵动着他的心弦。  相似文献   

15.
一位大江截流现场指挥的自白●施勇峰撰文1997年11月8日,这一天,是一定要载入史册的。全球最大的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大江截流。在报纸上、电视中,只要一提到三峡工程,就要用“举世瞩目”这个词。这一次,我算是真正感受了这个词...  相似文献   

16.
潘倩昀  潘星宇 《学理论》2013,(15):59-61
自三峡工程建立以来,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在三峡工程的成败中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三峡移民而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不言而喻。1993年来,三峡工程全面开展移民搬迁工作,迄今已经20年,共有上百万人远离故土。相关数据显示,约14万人迁到沿海或中部省市,其中广东省便接纳了来自三峡的移民1985户共7009人,这批移民全部来自重庆市巫山县。生活环境的不同、文化融入的困难以及对故土的怀念,造就了三峡移民不可磨灭的乡土情怀,并且导致了近年来的移民返乡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说到三峡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国内外说法很多,那么,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据1992年3月三峡领导小组提交的报告称,按1990年的价格,三峡工程静态投资为570亿元。然到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时,其静态投资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水平已调整为954亿元,同时根据物价上涨指数计算,到2009年,三峡工程共需价差预备费740亿元。两期相如,三峡工程固定资产总投资为1640亿元。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目前的概算就是最终的概算了?对此,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安说:“若考虑借款利息和物价上涨等因素,最终动态资金将超过2000亿元。”目前,三峡工…  相似文献   

18.
王贤  李思远 《瞭望》2020,(1):22-25
人类及其文明总是逐水草而居,依托江河兴起,世界文明史某种意义上就是流域发展史。万里长江,奔流入海;千埠并起,因水而生。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历史上,长江流域水患频仍,中华民族在同水患等自然灾害做斗争中不断发展、生生不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兴水利、除水害,建成了荆江分洪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一批“世纪工程”,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明显增强,长江经济带发展宏图应运而生。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开启新的发展航程。  相似文献   

19.
有益的声音     
谢云 《瞭望》1989,(16)
友人送给我一本书;《长江 长江》。该书的内容是“三峡工程论争”。虽然收了一篇肯定这一工程的发言,但书的主旨却是汇集反对兴建这个工程,至少反对近期上马的意见的。 三峡工程,国人关心,世界瞩目。上,不上?早上,迟上?孰是孰非,笔者外行、不敢妄加评说。但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天字号”工程──抢救三峡文物阿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这是中国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的一次大规模尝试。它能否成为一次成功的范例?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上马,为三峡淹没区内的文物提出了一个哈姆雷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