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赓颇具传奇色彩,他的许多故事令人惊奇、令人神往,令人钦佩、令人捧腹……而他在人际交往中,更富戏剧性。他挺直如松、洁白如雪、豪爽开朗、豁达乐观的鲜明性格,更为他周围的人所熟悉、所喜爱、所崇敬。与他打过交道的上级喜欢他;与他有过交往的朋友亲近他;与他有过较量的对手折服他。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18日。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一位已故共产党人的纪念碑揭碑仪式。有市、县的党政领导、普通干部,还有他生前的好友以及四邻八乡的乡亲们。他逝世快20年了。他的名字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淡忘,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怀念他、追忆他、纪念他、传颂他。逢年过节,还有许多老百姓自发地在家中、路边、坟前祭奠他。他是谁?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去世近20年了,还要立碑纪念他?为什么人们一直忘不了他?他就是生前曾在阳城、武乡、屯留三个县担任过县委书记的孙文龙。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他走了好些年了。 人们一直都念叨他、想着他、敬仰他! 因为他是一位好人,做了许多好事。他用生命铸就绿色的丰碑,诠释了最美好的事业。 疾病使他倒下了,但他的精神熠熠生辉,人心使他永生!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父亲秦邦宪诞辰100周年,也是他遇难61周年。时光的流逝并未冲淡我对父亲的不尽思念——尽管我从未见过父亲。父亲对我来说是这样的陌生,又是这样的亲近,他仿佛常在我身边。我对父亲的认识、了解是逐步积累,逐步加深的。从孩提到现在,我盼望他、想念他、埋怨他,到逐步理解他、敬爱他、崇敬他。  相似文献   

5.
笑脸     
他爱对领导点头微笑,领导批评他,他也微笑;领导讨厌他,他也微笑。领导就开始喜欢他了。凭着笑脸他入党、转正成为领导手下爱将。一天,领导见他没笑脸了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一个康巴汉子。他是儿子、哥哥、丈夫、父亲。他担任过甘孜州外贸局副局长,旅游局长,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为了这座生他养他的高原,他做过很多事:出口松茸、开发旅游、解决农牧民生活所需、让孩子回到课堂、让文化走近百姓……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他走了,却被大家永远铭记在心中。这个人,叫毕世祥。  相似文献   

7.
不鄙视利小     
他12岁那年,进了美国一家餐馆打工。当时,因为他年龄太小,老板曾一度想拒绝他。但是,他的至诚、他的决不放弃、他的一遍遍的说服,使老板只好相信,他已经具备了16岁少年应具备的一切。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舞台上,他是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一代伟人,而在家人眼里,他又是一位感情丰富的平凡的人,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兄长。他离去已经7年多了,每年他的生日,一如他的生前,全家人总要聚在一起燃烛纪念;每年他的祭日,则在庭院里撒满他最喜欢的桂花花瓣,花雨纷纷,花香四溢。在家人们心中,他永远活着。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位共产党人,有这样一位领导干部,他深深地热爱人民,人民也由衷地热爱他;他在世时,人们反复传诵他;他辞世后,人们依然发自内心地追思他、怀念他:他工作过的地方的老百姓自发捐款为他修墓、树碑、雕像、建陵园、办展览;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学生经常到他的墓前瞻仰凭吊,感叹落泪、留连忘返;少先队员们常常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众所周知的"打假斗士",连珠炮轰,无休无止。他对战过法学界的贺卫方、文学界的韩寒、企业界的罗永浩、医学界的钟南山……最近,他又与崔永元闹得不可开交。他是方舟子。就在他向法院提告的当天,廉政瞭望记者在北京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11.
<正>1张鼎丞,人们习惯称呼他"张老"。南下服务团小战士称他"张老";陈毅、粟裕、叶飞、方毅等老革命家也称他"张老"。战争年代,在闽西的大山里,跟随他一起打游击的红军战士,见了他不叫"司令"、"政委",只称"张老"——那时,他仅30出头,并未老,也未显见老相。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多人仍不叫他"书记"、"部长"、"检察长"、"副委员长",还是称他"张老"。  相似文献   

12.
高明涛是农五师九十团综合加工厂小有名气的能人,跟他打招呼的人都称他“高铁头”。说他是能人,是因为他庭院经济搞得红火,叫他“高铁头”,是因为他无论干什么都不服输。 在他家,小四轮、摩托车、电话、手机、家电一应俱全,显示着高明涛今天的富裕生活。然而回想过去,他实在不想回忆那些苦日子。当年为了摆脱贫困,高明涛想到搞庭院养殖业,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没有拜过老师,也无门无派,却当上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学没毕业,连留了五次级,后来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他是个"畅销"制造者——他画的猴放到邮票上就成了畅销的猴票;他画的阿诗玛、用泥巴随便捏的酒瓶子也都变成了畅销的烟酒品牌;就连他的身世也成为畅销书的好题材……他就是艺术界有着"鬼才"之称的黄永玉。进入耄耋之年的他是跨画种、跨领域的艺术家,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壁画、散文、小说、诗歌、杂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中国美协在他80岁生日时颁给他"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著名作家金庸对他赞不绝口,夸他是个全才;还有人称他是天上掉下来的"画神"。  相似文献   

14.
<正>胡耀邦,一个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熠熠闪光的名字。他"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他是"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201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百年诞辰。斯人已逝,风范永存。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26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贵品质至今仍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5.
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他在信中向我诉苦,说他的那位"混蛋"上司千方百计地挤对他。这本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我这位朋友机敏多才,而且性情刚烈,生就一把刀子嘴,上司既然少才缺德,不怕他、恨他才怪呢。为他颇感不平之后,却突然想到,照他的个性发展下去,于组织、于他人、于自己、于事业都没啥好处,遇上个跟他过不去的上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历史展示给我们的是他的勇敢、机智、坚强,他以神的形象印在人民心中。但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七情六欲,他有爱恨情仇,在他刚毅的外表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婚姻充满了悲欢离合,历尽了酸甜苦辣,他既品尝到了人世间爱的醇美,也体验到了生活中夫妻间的琐碎。  相似文献   

17.
蒋新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家,而是真正如人们称誉的“战略科学家”,是科技领域的“帅才”。他的目光,他的科研课题,他撰写论文的出发点,大多是从宏观角度切入,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贴近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现实。他去世后,人们从他个人电脑储存的资料中,从他的论文集中,从他与领导、同事、部下、朋友的通信中,仿佛看到了他那颗爱国、爱科学、爱事业的赤子之心。为了让广大读者领略蒋新松的高尚情怀,我们特意选编摘录了他的部分书信与言论,供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朋友,生意场的历练,使他在短短的岁月里变得异常成熟,事业如日中升。他说,不幸的命运使他失去受更多教育的机会,但正是这种知识的匮乏,让他学会了生意场上珠玑般熠熠闪光的东西:热诚、勤奋、识人、经验、好学。有字书读得少,便成了无厌吞食无字书的饕餮。对自己的成功,他认为首先应当感谢浅薄的学识。在浅薄的学识面前,他愈挫愈奋,愈陋愈奋,愈贬愈奋,愈惭愈奋。他说,他见过不少曾令他无比羡慕,甚至妒忌的高校  相似文献   

19.
周富兰 :我的丈夫我和万立春结婚时 ,他家里贫寒 ,当时是石板房 ,屋里没有粮食 ,捞一把吃一把 ,结婚也就很简单。他在小双、朱良、西营、仓上工作 ,每回都是他过生日我才去 ,给他做几个菜。其他干部不知道 ,他也不告诉人家 ,怕人家花钱送礼。我跟他结婚半辈子 ,他把屋里的活都甩给我了。他说 :“家里的事 ,你担八十斤 ,我担二十斤。”他工作好 ,晚上回家也写文章 ,一写就是半夜 ,白天又下村跑。他在西营区林特站当站长时 ,到朱良乡搞技术培训 ,讲了满满一个星期 ,每天都讲到晚上。人家奖励他1000元 ,他不要 ,给了乡上。他在朱良乡当党…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89,(6)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同志与世长辞了。我曾经有幸多次受到他的教益,无论是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还是1962年兼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或者任总书记期间,每次聆听他的教诲,我总是被他那热情洋溢、精神抖擞、口若悬河的雄才所感染。和他相处,都感觉他平易近人。是的,他是人民中的一员,是一位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