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准确地掌握东莞市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能够有效配合东莞市流动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对东莞市1060名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与国内相关调查研究数据相比,东莞市流动农民工子女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者所占比例偏高。东莞市流动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主要是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等几个方面,其中学习焦虑问题最为严重。东莞市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法对郑州市某初中两个年级12个班进行测量,共得到有效问卷544份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初中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MHT总分等5项因子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大一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就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高考成绩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学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成就资料。结果:(1)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高考成绩没有显著性相关,高考成绩与期末总分、综合测评呈显著负相关;(2)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四因子第二学期显著高于第一学期;(3)焦虑因子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综合测评上城市学生极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结论: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活动,尤其是英语的学习;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疫情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疫情前后的青少年心理状况变化.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4263名学生中,疫情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4.9%,其中学习压力最为突出.性别和年级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生、高二学生在疫情下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与疫情发生前对比,疫情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P<0.001),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抑郁和焦虑问题变化较明显.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加强疫情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5.
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疫情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疫情前后的青少年心理状况变化。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4263名学生中,疫情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4.9%,其中学习压力最为突出。性别和年级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生、高二学生在疫情下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与疫情发生前对比,疫情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P0.001),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抑郁和焦虑问题变化较明显。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加强疫情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4名青岛市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青岛市新市民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低于普通城市居民;(2)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年龄对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4)婚姻状态对青岛新市民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信心有显著影响;(5)不同居住状况对青岛新市民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居住状态对其目标价值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的影响差异显著;(6)受教育程度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知足充裕、人际适应、家庭氛围、心态平衡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_90),对1886名"90后"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1)"90后"大学新生不论男、女排在首位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2)"90后"的大学女生新生整体在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数上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敌对因子上要高于女生;(3)通过"90后"和"80后"大学新生数据的纵向比较,发现"90后"与"80后"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异;"90后"大学新生在躯体化、焦虑、敌对因子分数明显高于"80后",而在强迫因子上低于"80后";(4)"90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与"80后"大学新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突出;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9.
探究戒毒康复人员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复吸倾向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复吸倾向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64名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戒毒康复人员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及SCL-90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成人;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复吸倾向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复吸倾向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等对220名社区矫正青少年目前的基本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社区矫正青少年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体现在社会功能障碍、焦虑/失眠和躯体症状等方面。因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社区矫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社区矫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因被调查者的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体差异显著,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多样,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且面临的困扰也表现为不同内容;大学生心理问题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应用SCL-90对某地区5891名警察进行测评,与国内常模比较,有6项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性、偏执和精神病性;5891个测评样本中,4个以上因子分均在3分以上的警察总数184人,占测评样本的3.12%;女性警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警察,但男性警察的偏执程度显著高于女性警察;不同民族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差异;婚姻状况对警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未婚警察得分显著低于已婚、再婚、离异或者丧偶警察;已婚警察则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6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再婚、离异警察;有子女的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无子女警察;学历越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不同入警来源的警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方面有显著差异;心理症状最少的是新警,警龄越长,心理症状越多;警官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优于警员。应将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梯队,健全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树立和倡导"健康心理,快乐工作"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警院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公安警察学院2008级和2009级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警院学员组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恐怖三个因子上显著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1~0.001),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数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1~0.001);侦查专业躯体化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治安专业(p.05);女生学员的恐怖因子分数显著高于男生学员(p.001);08级学员的各项因子分数以及总均分都显著高于09级学员(p.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我校568名专科毕业生进行测试,并与全国成人常模对照分析,我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男女毕业生中,女生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均显著高于男生。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学业成就目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约有9.8%的大学新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男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但男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大学新生更倾向于采取掌握一接近目标和成绩一回避目标;掌握一回避目标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这种目标倾向越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6.
选用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系统中<心理健康测查量表(PHI)>对450名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读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高;在躯体化、抑郁、疑心、脱离现实、病态人格、兴奋状态6项因子上均有显著的差异(P<0.001);在读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性别、年龄、专业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当前高职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把高职学生SCL-90量表测量的因子分的均分与同龄青年常模进行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九个因子的均分都略高于同龄青年组常模,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的低于同龄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因子的平均分稍低,但不是非常显著,没有明显的心理学意义。为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实施心理工程,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和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了解工科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使用SCL广—90量表对09级新生分班级进行测试。有259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占测试人数的5.53%,新生在强迫、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上,比全国成人的健康状况要差,并存在显著差异.学校应该加强和重视对工科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为配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使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对随机选取的305名初中生进行测量。同时对被试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深入揭示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8%。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达4.6%。(2)女生在各因子分值(偏执除外)都要高于男生,特别是焦虑和恐怖两项。(3)初三学生在强迫因子分上显著高于初一学生。(4)母亲与学生的关系好坏与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抽样调查了上海市116位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态度倾向和社会支持程度,将他们的数据与146位大学生数据作比较,并分析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在敌意因子上程度显著高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区青少年对社会的态度比大学生更为消极,他们的社会支持程度也显著低于大学生。而社会态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社会支持与社会态度相关度高,三者关系紧密。本文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和相关措施,协助有关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