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通过对几对青年男女结合过程的描述,一方面,作者批判了腐朽的旧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另一方面,作者宣扬了自己关于完美婚姻的观点:既注重物质也注重爱情的婚姻才是完美的,完美的婚姻应该是物质与爱情的完美结合。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主题的讽刺。  相似文献   

2.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通过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对各种讽刺手法的娴熟的、全方位的综合运用,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威克姆和宾利小姐、凯瑟琳夫人、等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极端物质化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宣扬了作者自己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通过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对贝内特太太的讽刺来管窥奥斯汀博大精深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3.
刘宝华 《工会论坛》2010,(6):154-155
简·奥斯丁作为18世纪末英国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其《傲慢与偏见》翔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爱情婚姻状况。对当时所处的时代来说,她的爱情婚姻观已经有相当大的突破,但是由于她自己的生活现实和时代背景所限,又无法跨越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简.奥斯丁精细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班纳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与贵族达西婚姻的描述,以及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从中可以发现作者对于婚姻问题的理想及价值取向: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结婚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受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出现了反映时代进步的积极因素,蒲松龄对女子个性、才情、品质诸多方面加以着重表现,体现了他在婚姻、爱情等问题上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6.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是王实甫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女主人公刘月娥在剧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爱情婚姻理想:在婚姻选择中轻门第,重才学;追求婚姻过程中的自主与反抗;坚守中的忠贞与平等,这些方面充分展示了其爱情婚姻观的进步性。对于王实甫而言,《西厢记》中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应当是刘月娥和吕蒙正爱情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研究《破窑记》对研究王实甫的创作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丁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其名作《傲慢与偏见》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本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玛丽在家庭生活中的迟钝冷漠和社会交际中的机械呆板,指出此人无异于一部读书机器。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在婚恋主题上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书中通过对婚恋爱情的描述,展示出她所倡导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理性的婚姻观,通过此书对现实的婚姻观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客观的东西,具有理性、规定性、公开性、稳定性、特别是唯一性等特点;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心理感受,属于主观的范畴,具有感性、随意性、隐私性、易变性、尤其是多样性等特点.爱情是两性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婚姻是两性关系的一种主要形式;爱情可以超越婚姻,婚姻不能左右爱情.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决定了一个社会及其成员应该始终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这个基本前提,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婚姻规范.  相似文献   

10.
《十八春》与《简.爱》都是孤独与伤心的爱情之旅的代表作。它们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等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美学风格的生成方面又形成迥异的特征:《十八春》凄婉艳丽苍凉,《简.爱》迷离豪放悲壮。  相似文献   

11.
王传举 《工会论坛》2013,(5):165-167
《谢利》是夏洛蒂·勃朗特继《简·爱》后出版的又一部轰动文坛的小说。小说以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人自发组织的捣毁机器运动为社会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两位女性形象——谢利和卡罗琳。通过谢利和卡罗琳这两个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夏洛蒂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在对男性的专横和女性的处处受挫给予了揭露和抨击的同时,夏洛蒂从谢利和卡罗琳的婚姻和爱情等方面,对妇女的地位、妇女的命运、妇女的需要和妇女的未来也作了探索。她推崇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的和谐,这也是夏洛蒂想通过《谢利》所要表达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工会论坛》2014,(1):131-132
艾略特名篇长诗《荒原》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生活中的几组典型女性形象,展现出女性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出当时欧洲社会严重的精神信仰危机造就了一片爱情与婚姻的荒原,女性精神世界的荒原,至今仍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塑造的裘德,追求爱情而与资本主义宗教信条下不可跨越的道德观念抗争,追求婚姻而与不公的资本主义婚姻制度抗争,追求个人学术理想而和教育体制抗争,最终成为不公现实的殉葬品。通过分析主人公由一个勇敢者沦为失败者的根源,揭示这一悲剧形象在个人背景和社会环境、个人信仰和社会宗教、灵与肉、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分裂之间表现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从而凸显裘德的悲剧形象,加深了《无名的裘德》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4.
《十八春》与《简&#183;爱》都是孤独与伤心的爱情之旅的代表作.它们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等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美学风格的生成方面又形成迥异的特征:《十八春》凄婉艳丽苍凉,《简&#183;爱》迷离豪放悲壮.  相似文献   

15.
夏目漱石作为一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作家在《我是猫》中以很强讽刺手法来品评明治社会中的市侩哲学,是大和民族在明治时期精神反馈的冥思录之一。小说中虚拟手法塑造的主人公"咱家"以对社会的不满、嘲笑、讽刺和大胆地评论,揭示了身处社会边缘的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无奈和苦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霍小玉与杜十娘两位不同时代的名妓进行比较分析。相似之处:一是始乱终弃的共同情节,二是人物性格逆转下的爱情关系,三是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见和封建家长的严厉管制,四是爱情至上主义理想的破灭。不同之处:一是性格特征的差异,二是反抗精神的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关于爱情主题的叙述是各国文学比较热衷的话题,文学作品里描述的爱情故事更是层出不穷。《倒数第二梦》围绕两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阐述爱情回归之旅。爱情的回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作品表层故事中体现出的爱的产生,爱情受挫。爱情回归;另一方面,结合弗洛姆的文学理论,以及灵与肉的关系,论述真正的爱情回归是灵魂与肉体的完美结合。针对有些现代爱情浮躁,情感混乱的状况,《倒数第二梦》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中,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是一位勇敢、真实、率真的人物形象,她对于世俗的伪善进行反抗,对于真实的爱情敢于追求,对于物欲财富能够节制,这样的人物形象势必代表着新时代的女性形象。这不仅仅改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也突破了传统文学以美貌和美德去获取幸福的女性塑造模式。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视角去进行作品的再次解读。  相似文献   

19.
《诗经》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发端之大成。这些诗歌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爱情自然是其中不可缺的主题之一。这些诗歌完整的展示了爱情的全部过程,初恋时甜蜜而焦急的等待,爱情和婚姻中的痛苦与抗争,爱到尽头时的哀怨和忧伤都在这些诗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属爱情悲剧,然而由于两部作品处于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它们在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朱丽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在她身上体现了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等思想;而祝英台则保守、内敛,她只是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很明显,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巨大差异来源于两部悲剧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