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对美国建国至二战重要外交政策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随着其实力的增强,在外交政策上经历了孤立主义、门罗主义、门户开放和世界主义(即多边主义)的演变;与此同时,美国也由“孤立主义”者到“西半球警察”,进而演变为“世界警察”。美国成为政治强国的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轴,是基于美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力状况,追求以国家利益为主、兼有美国式的理想主义,同时兼顾国内政治格局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历史上,曾存在两种居主流的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这是美国的外交传统;带扩张性和攻击性的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为追本溯源,以美国建国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为主线,加入史实为佐证,分析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激荡和本国实力的异军突起,美国自建国到联合国成立,其外交政策上所做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任毅娟  罗太仙 《前沿》2011,(23):36-38
在美国历史上,曾存在着两种居主流的外交政策,一种是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这是美国的外交传统;一种是带扩张性和攻击性的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本文力求追本溯源,以美国建国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演变为主线,加入一定的史实为佐证,分析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激荡和本国实力的异军突起,美国自建国到联合国成立,其外交政策上所做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田文强 《人民论坛》2011,(12):180-181
在美国历史上,曾存在两种居主流的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这是美国的外交传统;带扩张性和攻击性的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为追本溯源,以美国建国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为主线,加入史实为佐证,分析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激荡和本国实力的异军突起,美国自建国到联合国成立,其外交政策上所做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5,(7)
孤立主义是美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思想,并在整个19世纪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19世纪末,美国国力增强,逐步奉行海外扩张的政策,并以孤立主义为外交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威尔逊总统曾尝试放弃孤立主义,但最终失败并保留孤立主义。"珍珠港"事件让美国政策转变,二战彻底粉碎了美国孤立主义的堡垒。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美国宣言--伍德罗·威尔逊"十四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的被他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打破了美国奉行100多年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对结束世界大战、促进世界和平具有积极作用;对战后欧洲各国领土的处理及国家的独立也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尤其对国际联盟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以后"联合国"的雏形.但其外交政策的本质,却是建立美国所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李新征 《创造》2013,(6):20-23
中东地区一直关乎美国的核心战略利益,二战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经历了杜鲁门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尼克松主义、布什主义、奥巴马主义等一系列体现时任总统外交思想的中东战略。这些战略以当时美国的国力以及国际环境为背景而有显著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争霸在这一地区获取重要的战  相似文献   

8.
王骏  刘军 《思想战线》2008,34(3):131-132
一、短暂的甜蜜 二战期间,犹太复国主义的活动中心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对于犹太人来说,杜鲁门总统在犹太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对他们非常有利的措施.[1]杜鲁门之所以会在犹太问题上如此"积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利用英国的衰弱,插手中东事务以扩大美国利益,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意图与战后美国扩张野心一拍即合;美国犹太人在国内的巨大政治能量.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和美国犹太利益集团积极、主动的外交活动,最终推动英、美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  相似文献   

9.
覃胜勇 《前沿》2008,(3):142-144
福山于2006年发表了《十字路口的美国:民主、实力和新保守主义遗产》一书。此后,福山对新保守主义的背叛是学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在对新保守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基础上,福山提出了现实的威尔逊主义。福山认为以武力移植民主不可取,美国应依靠发展经济、促进自由市场等手段渐进地在当地培育民主。福山进一步指出在美国现实主义仍将盛行。从新保守主义铁杆支持者到抵制新保守主义是福山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
黄炎 《人民公安》2014,(14):60-63
<正>早在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会提出"门罗主义",其中一条即美国对欧洲列强之间的争端保持中立。其后,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基石。到1914年,大战在欧洲大陆爆发后,美国基本上保持着中立的立场,对大战采取冷眼旁观的局外人立场。但1917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讲,宣布美国对德宣战。是什么让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不顾长期奉行的中立立场,奔赴残酷的欧洲战场的?美国参战的真实理由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美国面对自身国力弱小,无法与英法欧洲列强抗衡的险恶国际形势,开国元勋们以灵活的务实精神,成功地实施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为新生的共和国集中精力于国内建设创造了稳定的国内外环境,赢得了发展时间,拓展了生存空间,为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主义的东亚版与美国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李永强 《求索》2011,(11):84-85,163
奥巴马主义实质上是实用主义原则指导下的美国国家战略,这种战略正深刻影响着美国国家政策的运行,并已成为美国国家政策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之一。从美国国内看,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依旧在持续,美国经济并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从美国国家战略维度看,在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美国的对外贸易、能源与气候政策、移民政策等问题,也制约着国内的政治选票。这些问题迫使美国战略层面的不断调整,从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表态看,这种国家战略的调整,深刻反映在其东亚政策的转变上。通观奥巴马主义“东亚版”的发展与演变脉络,有利于我们对美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与趋向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采取相应的战略应对,最终实现两国利益的互利与共赢。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范式在夯实方法论基础、拓展理论视野和充实知识框架等方面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宪政主义范式也招致不少学者的批判,主要表现为:宪政主义的价值理念违背了公共行政学成立的初衷;宪政主义的规范取向,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宪政主义内部价值之间存在着悖论;宪政主义过于强调一元路径,忽视了公共行政的本质。未来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范式在迈向成熟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在行政哲学、价值理念、方法论和政府管理领域等方面实现合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1919年11月19日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从而堵塞了美国加入国际联盟的道路。美国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的原因主要有:美国孤立主义外交传统的影响,国内特殊复杂的居民情况,《凡尔赛条约》体现出来的大国独断专行引起美国国内进步人士的批评,国会与总统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以及美国问鼎世界霸主地位的国际条件尚不成熟,威尔逊总统僵化固执的立场等。  相似文献   

15.
多边主义是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从多边主义的概念与内涵出发,简要分析了其历史演变过程,并着重探讨了随着全球化和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多边主义的理论。开展多边主义的研究,对国际关系中的多边外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清教主义的价值体系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考察其对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形成于17世纪的清教徒文学传统在美国文学的延续与发展。笔者认为,清教主义与其它宗教相比,包含三个层面的价值体系,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时代特征,以清教主义作为参照系,可以说17世纪美国文学是“信仰时代的文学”,18世纪美国文学是“世俗时代的文学”,19世纪美国文学则可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文学”。  相似文献   

17.
朱全红 《前沿》2002,76(9):117-120
本文通过 9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几起实例 ,分析冷战以后美国由于其外交政策一致性的崩溃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 ,以及各少数族裔群体纷纷对外交政策施加影响 ,使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呈现多元文化的特色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新世纪初美国多元文化外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刘恩东 《人民论坛》2020,(23):128-131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反智主义的影响可以发现,反智主义已经在美国形成了较为深厚的社会根基和政治基础。反智主义表面上是反知识,本质却是反精英、反理性、反权威和反建制。美国反智主义是美国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一种直接反映,是民粹主义的一个变种;其回潮和大量现实存在与某些政客的炒作不无关系。美国反智主义是美国"充分的民主社会"的自然反应和必然产物,也是美国当代思想困境的直接体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政治的恍惚和迷茫。  相似文献   

19.
环球视点     
美国对外新政策“小心翼翼” 1月17日,美国新任国务卿鲍威尔将军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 全面阐述了美国新外交政策。他说,美国将防止退却到孤立主义的任何行动, 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都必须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小心翼翼地加以研究;国家导 弹防御系统(NMD)并不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美国愿意与中、俄就此问题举行会谈,但不会因反对意见而动摇,美国应尽快继续加强技术研究,只要威胁出现并且是实际的,布什总统就将着手进行部署。在对华政策方面,他强调将按中国应得的待遇对待中国;中国不是战略伙伴,但也不是美国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西方发展观的反思与新发展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西方传统发展主义的理论反思与批判在西方传统发展主义的辞典中 ,“现代化”就是“发展”的代名词 ;支撑“现代化”的理性主义原则是“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主义强调发展中国家要以创新、合理、绩效、合作的理性文化精神为指南 ,走上西方现代化发展之路。体现这一宗旨的发展主义的典型形式 ,是美国50、60年代盛行一时的“现代化理论”。这一现代化理论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广义的现代化 ,它是“二战”后美国政府第三世界援助政策的理论基础 ,也代表了西方发展主义理论的主流形态。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他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