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腊初 《理论月刊》2004,(10):128-131
“浮士德难题”是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如何将个人发展、幸福欲求与个人道德自律以及社会和谐要求协调一致的思想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浮士德难题”也出现在中国文化工作者面前。西方哲人对“浮士德难题”的种种解答,对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道德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不仅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数百年思想史的概括,也包含对现代人精神困惑的深入思考和回答。浮士德身上"灵"与"肉"矛盾,涵盖了自然欲望与道德理性、自由与必然等深刻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3.
傅守祥 《思想战线》2004,30(2):67-71
作为一部人类灵魂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史,《浮士德》既是对"浮士德精神"的颂歌,也是对浮士德式追求的反思;既是对人的自信,也是对人的怀疑;既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屈原与浮士德并提,这原本是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众所周知,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作品《离骚》闪耀着他自己的光辉思想;浮士德则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长篇诗剧《浮士德》中的主人公,在浮士德身上有歌德的影子,但浮士德到底不是歌德。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歌德曾在巨著《浮士德》中,假借浮士德之口,代表西方后代文化向古希腊文化鞠了无比虔诚、万分敬仰的一躬: “这里!我凭借奇迹来到希腊这里! 顿时间感觉到我已是脚踏实地; 我这个梦中人,有新的精神发扬, 象安特乌斯触地而生新力一样。”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斯宾格勒的艺术思想尚未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历史研究中,他反对线性的进化论史观,而提出一种结构主义式的“文化形态学理论”。他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均有其基本象征物,此乃各民族艺术风格类型的内在依据。具体地,他分别以“阿波罗”、“浮士德”、“路途”、“道”等作为古希腊、欧洲、古埃及与中国艺术民族风格类型的文化象征。斯氏文化理论与艺术思想对我们今天建构富有本民族特色美学理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长 《思想战线》2004,30(2):72-75
浮士德是歌德一生都在庸俗与伟大、妥协与叛逆的两极之间痛苦摇摆的产物。作者的双重性格使得浮士德身上呈现出二元对立的性格倾向:看思想伟大而崇高,看行动卑劣而渺小。浮士德的意义正在于揭示了当时追求进步的新兴资产阶级想有作为而又不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以致行动起来总是与理想背道而驰的困惑,乃至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类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周贻海 《福建通讯》2001,(10):47-47
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辛同阳、倪健中主编的国是论衡《南北春秋》一书.书中有段苏联野史情节的插曲,说的是:高尔基的新作《姑娘与死神》一书完稿后送斯大林审阅,斯大林阅后觉得此书很好?即在书的最后一页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约·斯大林。”但批示“爱情”一词俄文拼写少了末尾一个字母,当时既要将领袖的批示公诸于世,但又没人敢于修正,  相似文献   

9.
妙语     
《时事报告》2013,(9):5-5
看到了问题,就要用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闻过则过,也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对上级批评放“礼炮”,对同级批评放“哑炮”,对自己批评放“空炮”。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与道家生态美学的契合与共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柏胜 《求索》2010,(1):180-182
道家生态美学是我国古典美学领域内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以老子的“道论”为基础,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竭力追求天、地、人所构成的整个宇宙系统的自然朴实与生态和谐。深受道家生态美学影响的沈从文,其审美观一直突出地表现为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崇尚和追求。他的“皈依自然”和“供奉人性”的审美思想在其诸多作品中多有体现,特别是他的代表作《边城》以优美的人类生存图景给我们诗意言说了“道法自然”、“恒德不贷”、“上善若水”、“见素抱朴”等诸多道家生态美学理念,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美好生态图景的凝眸和憧憬,为我们解决当前世界生态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勾勒了美好蓝图,提供了宝贵的生态启迪和拯救理路。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民主与科学》2010,(3):61-61
《民主与科学》现设有“民主与法治”、“思想空间”、“科学博议”、“科文交汇”、“书与思”、“回眸”等栏目,除深层次探讨民主与科学、科学与文化等相关问题外,还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我们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向本刊投稿。来稿一般以五千字为限,欢迎短稿,尤为欢迎短小精悍、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民主与科学》2012,(5):4-4
《民主与科学》现设有“民主与法治”、“思想空间”、“科学博议”、“科文交汇”、“书与思”、“回眸”、“随笔”等栏目,除深层次探讨民主与科学、科学与文化等相关问题外,还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我们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向本刊投稿。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上,“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属于传统哲学的论题,而非马克思主义的论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题,是基于实践论基础上提出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把前者混淆并等同于后者,这是误解。这种误解发端于苏联教科书,也构成中国理论界的一种范式和理论立场并反映在教科书中。其实,唯物史观不是在“真理”与“价值”这两个范畴的直观视野上直接讨论二者的关系,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讲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即唯物史观没有“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论题,“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论题。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民主与科学》2010,(6):17-17
《民主与科学》现设有“民主与法治”、“思想空间”、“科学博议”、“科文交汇”、“书与思”、“回眸”等栏目,除深层次探讨民主与科学、科学与文化等相关问题外,还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我们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向本刊投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引入经济社会学的视角,描述H镇中的基督教徒的信仰生活,对其进行“结构与功能”和“供给与需求”理论分析。认为,H镇基督教教徒阶层总体构成偏低,教徒信仰基督教的“功利性”与“世俗性”较强;教会在对“神的感应”的传教上存在夸大和扩大化的倾向,对教徒缺乏正确引导;教徒的总体功能需求能够得到教会的有效、充足的供给,教会的需求也能获得教徒的基本供给,两者处于大体平衡之中;教会基本上实现了“三自”的方针,并在当地社会中发挥了一定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特别是“德法兼修”理念的凸显,对该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我国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根基的“德主刑辅”思想,对我们重新思考厘定“德”“法”的作用、把握处理好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关系、贯彻落实好新课标具有启示意义。基于“德主刑辅”思想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实效性的增强,需要我们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申“以德为先”;提升教师的道德领导力,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价值引导作用;注重寻求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的关联点,促进二者的相辅相成;强化情感教育的渗透,发挥情感教育感化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学运世代”作为一个整体,其两岸政策主张尚未形成共识,但在坚持“台独”的同时,却表现出与“台独教义”的鲜明区隔及政策的开放性、务实性。“学运世代”在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凋整与转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而陈水扁执政8年来,“学运世代”的政途发展备受“深绿”路线连累。在自身的生存危机压力下,“学运世代”必将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与出路。  相似文献   

18.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是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中的一句话。由于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马克思和列宁在其著作中曾多次援引。在我国自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以来,一些文章和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民主与科学》2009,(2):60-60
《民主与科学》现设有“民主与法治”、“思想空间”、“科学博议”、“科文交汇”、“书与思”、“百年回眸”等栏目,除深层次探讨民主与科学、科学与文化等相关问题外,还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我们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向本刊投稿。来稿一般以五千字为限,欢迎短稿,尤为欢迎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时事评析、学术随笔、思想评论和读书札记等。如有可能,请提供配合文章的图片或图表。  相似文献   

20.
刘长 《思想战线》2001,27(6):86-89
同是理想人生的探索者、自由精神的追求者,浮士德与赫索格非常典型地代表着各自时代人类生存的困惑与追求.浮士德在使自己融入人类大世界时的感觉是"这里我是人,我能做个人".赫索格把自己封闭在斗室中冥思苦想的结果则是"渴望做个人",却发现自己不是人.赫索格的窘境,正揭示了西方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在经历了两个世纪之后,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