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民办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力度的加大,其在资助育人方面的应对能力受到了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建立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需明确“什么是发展型资助育人、为什么要建立发展型资助育人和怎样建立发展型资助育人”的逻辑关系。只有解决资助育人实践中面临的难题,才能全面提升资助育人质量,推进民办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新局面。文章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为例,简要阐述了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内涵,通过分析当前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形势,探析适合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蔡莉 《就业与保障》2023,(5):172-174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为促进教育公平而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不只是对学生经济上的帮扶,更应是一项育人工作。在实际运行中,因客观原因,资助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资助对象识别不精准、育人力度不够、资助方式单一等。文章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精神为指引,结合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探讨高校资助育人的运行机制,力求在实施因困资助、保障学生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注重“三全育人”,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切实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3.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目前,高校资助工作正在持续改进和完善,但仍普遍存在资助精准化程度不高、资助方式较为传统单一、忽略发展引导、缺乏跟踪培养机制等问题。因此,广大高校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精准扶贫视域下学生资助育人新模式,将资助育人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庄丽 《就业与保障》2023,(8):166-168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和多种机制来做好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摸清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精准资助,并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文章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开展资助工作的方式方法,并结合“互联网+”背景,形成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微资助”体系,为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发展型资助体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相较于传统的经济帮扶模式,发展型资助体系更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型资助体系已经形成了高校资助育人的新格局。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发展型资助体系的价值取向,阐述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会产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供下一步开展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诗 《就业与保障》2023,(4):160-162
在资助育人工作创新阶段,高校为不断提升资助育人体系的运行效能,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的路径,以此盘活资助资源,实现对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为保证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文章简要概述了红色文化的概念,指出院校必须客观认识红色文化融入的现实价值,更应与当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运行特点相契合,提出:切入红色文化教育维度,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深化学生文化认知,提升红色文化的思想认同;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资助,盘活红色教育资源;创新融入方式,加强红色文化互动体验;设计融入机制,创设红色文化育人氛围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7.
潘漫 《群众》2021,(3):33-3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教育扶贫是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的重中之重、基中之基。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后,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着由“保障型”向“发展型”、由“经济资助”向“资助育人”的战略转型。做好新时代的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燕  孙娜 《就业与保障》2023,(2):157-159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做好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的育人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针对“十大育人”体系中的“资助育人”体系,文章结合实际的学生资助工作经验,从精准化资助、全周期资助、个性化资助三个方面,阐述了资助育人的任务目标、组织架构、工作内容及成效。  相似文献   

9.
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均是高职院校实施育人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育人深度的有效途径。探索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效融合的路径,有助于高职院校推动学生由“资助”向“自助”的转变,是“扶智”与“扶志”的有效结合,对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国家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广西10余所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融合路径的相关经验,对资助工作的育人职能展开研究,并结合当前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融合路径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拓展融合路径,以期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是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本文通过对一所高校的调查,得出了目前大学生贫困的分层状况,认为生存型贫困、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应为大学生贫困的基本类型。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申请随意和资源挤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目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向“分层资助”的模式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有效地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益、保障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廉政文化为切入点,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组织申报、评审认定、发放资助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并提出将廉政文化的思想内核渗透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中。依托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架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以“云教育”“云服务”“云监测”为载体的资助工作体系,切实发挥廉政文化在资助工作中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资助育人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化发展成为高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从提高资助育人工作实效的角度出发,采取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工作进行研究,并针对其中问题提出精准认定资助对象、精准开展资助工作、强化资助育人效果、保障资助长效发展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冯文静  苗春霞 《前沿》2013,(20):184-185
本文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育人紧密结合“的资助工作原则,建立以“意志坚定、能力提高”为核心的资助育人新模式,为受助学生搭建公平、公正、励志的精神平台,将人文关怀、精神鼓励、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渗透到资助工作中去,最终使受助大学生成长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善人格,自立、自强、自尊,拥有较强应变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有意识促进自我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李国建 《前沿》2013,(12):17-18
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与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精神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从构建贫困生精神资助的长效机制、着力培育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制定个性化的资助方式、建立精神资助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提升精神资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全员育人"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核心。大学生资助育人是将全员育人理念贯穿其中的隐形教育方式,由于高校行政化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资助育人"在不同程度上没有得到重视。只有高校资助管理者充分重视"全员育人"的理念,才能实现"资助育人"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6.
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关键一环,资助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力其顺利完成学业,是保障教育公平、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高校资助育人的基本内容为切入点,分析了基于多元化管理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意义,梳理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拓展资助体系、规范目标认定流程、落实育人发展要求、提供丰富勤工机会、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及定期开展评估总结等角度,阐述了完善多元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创业型勤工助学资助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创业型勤工助学资助模式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目前,该模式的定义、作用和意义、功能、构建途径、实证分析、实践探索等方面已被进行了初步的诠释和探讨,但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等许多方面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有力地推动高校的济困育人和创业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庞艳桃 《理论月刊》2010,(7):186-188
通过对现行资助政策体系的考察及大学生受助意愿的调研,探讨了资助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挑战,获得了有关大学生受助意愿的第一手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在适度资助、组合资助、资助育人的原则指导下,实施"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联动互补"的资助模式,提出了有效资助的技术路径、方法及加强资助效能分析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俐  刘响  陈溢诗 《前沿》2014,(11):116-118
作为高校学生生活水平的缩影,消费状况从侧面反映出高校资助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根据对北京市某综合性大学学生消费状况的调研,目前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存在资助标准偏低、学校认定的困难程度与学生主观感受存在差异、资助精细化程度不足等现实问题,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发展需求也有待进一步关注。建议高校及时更新学生生活保障线,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完善困难学生认定方法,提高资助的精细化程度,拓展个性化发展型资助。  相似文献   

20.
刘峰 《传承》2010,(30):144-145
高校贫困生自强自立精神是高校贫困生克服困难、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奋斗精神,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必须重视自强自立精神的的培养。全方位发挥贫困生资助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建立健全激励性、有偿性、回馈性、合约性、提能性的资助制度,对于于培养高校贫困生自强自立精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