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4,(24):22-23
连续第三次举办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评选8月1日在贵阳揭晓,"十大读书人物"评选活动,体现了图书博览会在推动全民阅读的初衷之外,对于品质阅读的追求。十位获奖者自身热爱阅读,并且带动他人、奉献社会,其事迹堪为表率。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兴趣爱好很多,最大的嗜好是读书,终生浩瀚饱读之书难以计数,是一位很难有人与他相比拟的成功读书人,是用一生精彩的实践将那个典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诠释到了极致的一代伟人。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生是一部英雄豪迈的乐章,那么,刻苦读书与大智大慧在其一生中则交相回响。他的读书精神、读书方法和读书成效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正>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陈云是"搞经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思想,有着醇厚的人文素养。"马背上"的读书人陈云勤奋刻苦,喜欢读书,既是革命家,也是读书人,可以说是"马背上"的读书人。他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却天资聪颖,喜爱读书。从上颜安小学到去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他都是因为读书优秀,而得到贵人相助,从乡下走向都市,从小我走向职业革命家。读书伴随着陈云的革命生涯。延安时期,环境相对稳定。他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6,(6)
正陈云常说:"我是搞穿衣吃饭的。"的确,他曾长期主管我国的经济工作,他的经济思想、党建思想、哲学思想独具魅力,为世人所瞩目。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思想,有着深深的文化人情怀。★革命队伍里的读书人陈云勤奋刻苦,喜欢读书,既是革命家,也是读书人,是革命队伍里的读书人。他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却天资聪颖,喜爱读书。  相似文献   

5.
"十大才子书"因种种原因,被历史湮没了,现今读书人,只知有四大名著,而不知中国历史上还有"十大才子书"一说。"十大才子书"的主要辑校者邓加荣,历时十载,披星戴月,把沉睡了多年的"十大才子书"重新提供到广大读者面前,这个功劳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6.
正最好的领导者无一不是手不释卷的读书人,无一不是披星戴月、善于学习的典范。习近平同志曾谈到,自己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同志爱读书、爱学习,知识渊博,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21,(1)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也是一位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一生与书相伴,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独具特色的读书观。读书先立志。毛泽东的一生读书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地理、科学等各个方面。他读书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沈义  吴芬苑 《共产党人》2010,(19):38-39
十年前,头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争光奖"诸多光环的巴山仪器厂原厂长李俊峰,可以说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十年后,58岁的他却从人生巅峰坠入人生低谷,沦为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阶下囚。  相似文献   

9.
大凡读书人都希望从书中获得更多教益,但有时却因读书不得其法,读书不少却收效甚微。中国新文学先驱者胡适的读书方法很值得借鉴。读书“四到”中国旧时的私塾教育讲究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和心到。胡适对此表示赞同,并有了新的体味。在胡适看来,所谓“眼  相似文献   

10.
庄电一 《共产党人》2010,(11):54-54
现在,全国各地评选活动很多。有些如"十大人物"、"十佳"、"百佳"之类的评选,由于入围的人要多于当选的人,必然会有部分人落选。谁当选,谁落选,充满着悬念。当选与落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差别很大。于是,有的候选人就开始活动了。有人不仅四处活动、为自己造势,有的还打电话给记者,请记者写稿宣传他。一位记者就接到了这样的电话。那位"感动XX十大人物"的候选人就用恳求的语气在电话里说:"如果能在影响大的媒体上报道他一下,他当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为此,他一再恳求那位记者写写他。应该说,这位候选人确实不易,事迹也足以让一些人"感动",但那位记者还是没有帮他这个忙。  相似文献   

11.
肖梅 《党史纵横》2003,(9):38-39
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然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因为穷困而失去读书机会的人.晏阳初,这位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出生于四川巴中县的美籍华人,以一生的经历致力于平民教育事业,被誉为"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挑战者","乡村改造的实践者"、"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最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是1943年他获得"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与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齐名,这也许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世界上受到的最高赞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位历史的伟人、时代的巨人,十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爱读书,会读书。“知识就是力量”,在他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毛泽东一生读书量大、面广,可谓博览群书。从中到外,从古到今,从社会科学到自然  相似文献   

13.
<正>"书生气"常用来评价某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看问题、做事情拘泥于教条、书本,有些不切实际。书生气的评价尺度并不很精确,有时人们看法还不统一,但有一点倒很一致,被戴上这顶帽子的都是读过点书的人。宋朝诗人范成大有句诗:"洗净书生气味酸",这是读书人自己承认"酸味",但古往今来专门给读书人来个"书生气"的贬义性说法,是否也反映出不读书、读书少的人羡慕嫉妒恨,有点酸味呢?书生气用来批评人,一般还是  相似文献   

14.
王化东,男,1967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宿州市埇桥区夏刘寨村党支部书记、宿州市化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曾先后被授予"全省十佳村干部"、"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十大种粮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农村改革十大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创业格言勇于探索,强村富民。由于曾经获得“全国十大种粮标兵”称号,人们送了王化东一个“皖北粮王”的美称。自1999年9月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通过统分结合、集约经营的形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创办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使农民收入大幅度…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同志是我党历史上爱读书、会读书,并且善于把读书、荐书作为一种有效工作方法的领导人,他对于读书、学习的见解可以带给我们诸多启发。读书要为天下奇毛泽东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创奇事。人们总是希望读好书,读大有益于人生境界和做事本领的"奇书"。这样一来,何为奇书,怎样择书之事,便冒了出来。毛泽东是22岁那年遭遇这个问题的。作为师范生,他当时潜心古籍,但汗牛充栋的古籍押上一生  相似文献   

16.
正周恩来喜欢把天津称为他青年时代的故乡。这里有他读书的学校,也有他一生难忘的战友和师长。1913年,青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学校。自此,他与"南开"结下了深厚的情缘。组织进步团体,初露领导才能1914年3月,在南开学校读书的周恩来和好友张瑞峰、常策欧等同学,发起组织了一个学生团体"敬业乐群会",取"敬重学业,联络感情"之意。他们定下办会的宗旨为:"以智育为主体,而归宿于道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孔子开始,就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是有经验的读书人,对学与思皆有深刻的体会。他在晚年写的《我的读书经验》一文,可谓是见道语。他把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条。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毛泽东为我们树起一座读书的丰碑,"读书石"具有永远的昭示作用。读书无需太多投入,  相似文献   

19.
正"赶考"一词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意指读书人进京参加历年的科举考试,是读书人的出路,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泽东在1934年3月将要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意味深长的把进北平喻为进京"赶考",以李自成为诫,并希望考个好成绩。在毛泽东的心目中,进京"赶考"不仅仅是一个胜利的标志,更是一个新的考验的开始。他曾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  相似文献   

20.
陈晋 《党史文汇》2009,(8):21-27
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 提出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历史定位,而是说,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当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确实非常罕见.对毛泽东来说,读书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不是简单靠兴趣支配的选择,甚至也不只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而是他的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常态,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