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少鹏 《党建研究》2012,(12):78-82
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  相似文献   

2.
孟婷 《淮海论坛》2013,(4):41-43
人民群众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制胜的法宝.是和平建设年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依靠。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早在延安时期,“为人民服务”就被我党奉为根本宗旨,建国以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逐渐成为检验党和政府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徐州市2012年3月启动的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以政府实实在在地服务群众的行动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出了现实的注解。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4,(3)
<正>习近平同志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文中说,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  相似文献   

5.
<正>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中共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血肉联系"概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十分形象。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立于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具有强烈而深厚的人民性,这种人民性根源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价值追求,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的政治原则,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标准,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人民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吴坚 《今日浙江》2011,(9):16-17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首要选择、把群众权益作为优先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不断健全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4,(10):46
正主题: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即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为民是党的优良传统,我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是我党至今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形成了与人民群众融洽的鱼水关系和牢固的血肉联系,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选择中得以确立并不断巩固。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周恩来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楷模,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永远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既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又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核心、最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形象的大事,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生产大国。因此,中国始终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高度认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冰 《长白学刊》2006,(3):62-64
“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既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又从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确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其中包涵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对于党在执政过程中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党的领导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6月20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并与网友在线交流。在交流中,胡锦涛特别谈到"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并认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陈正祥 《政策》2012,(12):90-9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置,更加自...  相似文献   

15.
国办发〔2007〕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深入推进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加强基层应急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深入推进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  相似文献   

17.
《政策瞭望》2011,(9):1-1
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政治制度相适应,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理念,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充分尊重人、理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是个老问题,又是个新问题、大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个老问题。说它老,是因为我们党自建党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始终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10,(13):I0002-I0003
近年来,定海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是人民,建设者是人民,受益者也是人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