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一直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其间虽有反复,但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据统计,江苏全省法院审判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998年比1997年上升16%,1999年又比1998年上升22%,2000年与1999年基本上持平,维持了较高的基数。未成年人犯罪,危害匪浅。由于其年幼,  相似文献   

2.
1.案件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类型相对集中。资料显示,我市青少年犯罪案件1999年至2001年5月一直呈上升趋势。全市99年批捕犯罪青少年1696人,2000年批捕1953人,2001年1~5月已达995人。其中清浦区99年检察院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为127人,2000年为152人,而2001年1~5月已达51人,其他县、区也是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3.
根据英国警方记录,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全国刑事案件比前一年上升3.8%,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散案件减少,全国发生犯罪案件520万起,比上年减少2.5%。主要是财务犯罪减少,其中入室盗窃案和盗车案件显著下降,但暴力犯罪有所上升,抢劫罪明显上升。据《2001年英国犯罪调查》表明,接受调查者报告的个人受害犯罪个案也是过去十年中最低水平。英国1999年10-17岁的未成年人5,266,073人,占总人口的10%,其中男性为2,704,392人。未成年人犯罪180,900人,其中男性罪犯145,000,男性犯罪高峰为18岁,女性为15岁,2000年《青少年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裕提高的同时,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地显现出来,特别是其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但数量大增,而且犯罪的性质和后果愈加严重,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江苏高院统计,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的未成年罪犯,1998年比1997年上升了16%,1999年又比1998年上升了22%,2000年与1999年相比,基本上持平,仍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为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5.
外来流动人口犯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大中城市及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区域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几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南京等地在查获的犯罪嫌疑人中,外来流动人口已占到百分之五、六十以上,一些县(市)则高达百分之七、八十,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成为党委政府和百姓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就其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结构来看,主体是青少年。因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以外来流动人口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长宁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看,长宁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逐年升高。2006年涉罪外来未成年人约占涉罪未成年人总数的63.7%,2007年约占75.9%,2008年约占67%,2009年约占77.4%。很明显,外来未成年人在长宁区的涉案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都面临着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和犯罪率不断攀升的严峻局面.据美国司法部1996年3月7日发布的报告,1994年因凶杀、强奸、抢劫等暴力犯罪被捕的青少年超过15万人,创历史最高记录,青少年杀人犯的数量比10年前增加了2倍,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青少年人数增加了50%.英国近年来每年少年犯罪达700万起.1996年德国共有13万未成年人犯罪,比1995年增加了12.3%.1994年,俄罗斯有20多万少年因违法犯罪被判刑或劳教.日本在“二战”以后曾出现过三次大的少年犯罪高峰,且一次比一次迅猛.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从八十年代末形成的新的高峰延续至今.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当前青少年犯罪成员已占到全社会犯罪成员的70%-80%.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一、从犯罪趋势看,犯罪数量上升 2001至2006年,厦门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999件判处未成年罪犯1311人,占同期刑事案件总数的7.8%,占判处罪犯总数的9.9%(见图表1)。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24%(见图表2)。2006年未成年刑事案件升至276件,与2003年比增长206.7%,未成年罪犯人数升至386人,与2003年比增长28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迅猛上升,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9.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根据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份公报透露,2002年至2004年全省法院共判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迭9585人,而全省公安机关抓获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犯罪人数的比例,2002年为12%、2003年为14.7%,而2004年则为17%,是显上升超势,未成年人犯罪不仅给个人、家庭造成直接不良后果,也给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影响,现在有一种新类型犯罪,那就是计算机网络犯罪。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率,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创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况,网络正在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模式。但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它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在制造诱惑和罪恶。计算机网络犯罪足信息社会中呻中新的犯罪类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也不断卜升。青少年的计算机网络犯罪给国家安全及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忧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口益成为困扰人们现代生活的义一社会问题。以我院为例,2004年我院审理涉网案件36件48人,占41.67%,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案件类型以侵财类案件为主,主要有盗窃、抢劫、诈骗(2)暴力性犯罪不容忽视;(3)犯罪主体低龄化,其中15岁到18岁的占61%:(4)犯罪上体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初中是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初中文化的,小部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这数字上看青少年涉网犯罪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人。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检察院、市法院一项调查显示,通过综合预防,近两年,南京全市少年儿童犯罪势头已得到有效扼制。2005年与2004年相比,青少年犯罪案件下降了10%;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但“留守儿童”问题凸现,犯罪案件数逐年上升。2005年与2004年相比,“留守儿童”犯罪案件量占整个刑事案件的6%;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升到了10%。进一步调查发现,犯罪的“留守儿童”中,有56.4%与没有外出的父亲或母亲单独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势头,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顽症。但是,对在校学生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相比较分析显示,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而社会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则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上海市南市区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处理的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占全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的36.4%;1998年1-6月,同比又上升了5个百分点,仅次于外来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而1997年处理的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仅为7.5%;1998年上半年又降至5.2%。因此,加强社会闲散青少…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发现,上海地区的青少年“涉黑”犯罪具有不是“涉黑”犯罪组织的最重要成分;在犯罪组织中大多处于从属地位,外来青少年所占比例突出,更易受到罪犯之间裙带关系的影响,绝大部分“涉黑”青少年无前科,犯罪类型多样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2001—2006年我院审理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二、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分析 图表显示,六年来东城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以下特点: 1、整体特点:无论是案件数还是犯罪人数均呈逐年上升势头。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流动人口的更多涌入,外来未成年人也随之增加,其犯罪现象亦随之多发,如2001年仅有15件15人,2004年就达到26件30人,而到2006年就突破39件44人,并首次突破全区未成年人犯罪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香港治安情况仍然严峻。今年首5个月,香港的总体罪案率比去年同期上升3.9%。令人关注的是青少年罪犯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逾400人,总数达4200多人。暑假未到,青少年犯案率已见上升,首5个月共有4222名10岁至20岁青少年被捕,较去年同期上升10%;  相似文献   

15.
由越轨理论出发,本文从城市外来犯罪青少年的社会目标期待,实现社会目标的制度化手段的断裂以及这种断裂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等几个维度,描述并分析了城市外来犯罪青少年的社会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断裂问题,同时因为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关联的存在,我们据此推论,制度化手段的断裂对他们走上犯罪道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合理、多元化的社会目标的同时,加快社会结构的调整,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目标实现手段,使城市外来青少年的社会目标与其实现社会目标的制度化手段得到平衡,这些对预防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泰国国家社会经济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安蓬透露,与2006年同期相比国内就业和学生就读形势向好,但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些问题却出现社会化,而且青少年犯罪和有犯罪危险的行为变得严重。今年1月至3月的头1个季度国内就业率比去年同期增长1.7%,即就业人口由去年同期的3464万人增加至3525万,失业率也随之由去年的1.9%下降至1.6%。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的研究者研究个性特征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本研究调查了82名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劳教或判刑次数对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1993年中,上海市的学生犯罪出现了上升的势头。据上海市公安部门统计,1993年全市查获的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在校学生共有1375名,比上年上升48.6%;其中初中学生所占的比重最大,共有773名,占查获的刑事案件学生作案成员总数的56.2%,其绝对数则比上年增长52%;其次为高中学生,共有347人,占了学生作案成员总数的25.2%,其绝对数则比上年增长32.4%;再次为小学生和大学生,分别为217名和38名,分别占了学生作案成员总数的15.8%和2.8%,其绝对数则比上年分别增长69.5%和40.7%。另据上海市检察机关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市刑事检察部门批捕的学生刑事案犯人数曾连续三年下降。1990年比上年下降12%;1991年比1990年再次下降12%;1992年则又比1991年下降25%。而到了1993年,却出现了反弹,当年批捕的学生刑事案犯人数在近四年中首次呈上升势头,比上年上升了35%。为此,我们着重对1993年上海市批捕的学生刑事案犯的情况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宁波市1991年至2000年10年间,未成年人放火、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等恶性案件有3次跳跃式上升。1994年第一次跳跃上升,从1993年的83起,上升到1994年109起;1997年第二次跳跃上升,从1996年已下降到69起,一跃上升到1997年122起;2000年又是一个跳跃,从1999年已下降到108起,一跃上升到2000年的159起。特别是抢劫案件,1991年只有14起,而2000年却达114起。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出现了低龄化、智能化、成人化、团伙化的特点,而且还出现了暴力化、黑恶势力性质的犯罪特点。 在浙江省其它地区不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是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青少年毒品犯罪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形势越来越严峻,仅2000年贵州省毒品犯罪案高达两千多例,2001年上半年毒品犯罪案仍然频繁发生,仅贵阳市一地1-6月案发高达500多起。毒品犯罪人员中青少年占了85%。毒品犯罪已经成为困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同时,我们从大量贩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