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刘劭阳 《法制博览》2022,(15):129-131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民事执行程序中非常重要的救济程序,由于我国在执行异议之诉制度上立法起步较晚,相关法律规定并不明确,且受执行过程过各种因素的影响,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这项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司法实践中,很可能导致第三人滥用该制度,发生恶意阻止执行的行为,进而增加了执行的困难.针对目前执行异议制度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作为我国的民事执行程序具有较高的重量。通常情况下,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如若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和解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缩减执行的成本,还可以有效的缓解执行的难度。但是,当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有关的司法解释未曾对和解制度做过多的限制,并且其可操作性不高。故而,我国的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亟待完善,而研究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猛孟 《法制博览》2013,(2):185-186,122
案外人异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重要的执行救济制度,其目的是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保障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适用上的不便和争议,降低了司法机关执行效率,损害了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我国的案外人异议制度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善之处。本文以促进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完善,维护司法公正为目的,针对制度的不足提出改革建议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苏佳 《法制博览》2013,(2):173-174
送达是连接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的重要桥梁。我国将电子送达方式以立法形式直接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是我国立法对送达制度的完善,这将有助于民事诉讼效率价值的实现,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同时也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但是电子送达作为传统六种送达方式的补充,也有其局限性。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现行民事送达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民事电子送达的建议,以期我国民事诉讼能够更好地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陈蕾 《法制博览》2014,(1):243+242
当前,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建设,不能完全和现有的法律制度脱离,更不能背离实际的法律程序,否则融入不了现有法律框架,更谈不上改革。基于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的处理,纳入到我过执行机构的权力范围内,因此,对执行异议制度的完善应建立在当前的执行机构的模式的基础上,不然,会导致执行机构的基本构造和职能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法院审理、执行的改革道路上,根本性的变革是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6.
王敏 《法制博览》2013,(11):231+229
民事裁判文书的公开范围在实践中问题较多,现行民诉法第一百五十六将民事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对于解决实践中民事裁判文书公开范围混乱的局面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仍然忽略了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笔者认为应该将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的民事裁判文书纳入我国民事裁判文书公开范围之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7.
民事合同纠纷的执行占了民事执行工作乃至执行工作很大比例,民事合同纠纷执行难不仅影响社会公众对执行工作、对司法的信任;而且也不利于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执行难已经超越司法领域,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规定不完善而致使执行工作难以操作的因素,也有当事人的风险意识不强、执行协助单位不配合等社会因素。因此,我们应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执行难",从社会的角度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我国人民检察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到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法治的顺利实施,但我国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在方式上仍然很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依据我国的司法现状,以执行活动的进行顺序为线索对我国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方式给予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甜蜜 《法制博览》2013,(7):218-219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规定于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与审判监督程序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与之并列的纠错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参照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相比于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在起诉主体、诉讼种类、起诉理由等条件上规定的更为合理,能够给予第三人更为宽泛的救济。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必要共同诉讼制度中,要求凡是双方为两人以上且同一标的,法院必须合并审理,未参加诉讼的其他当事人,法院应当追加,但从当事人权利的保障来看,这种必须合并、追加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侵害到了当事人和其他人的权力,是否违背了民事诉讼法中赋予当事人的处分原则?法院是否违反了"不告不理"的程序原则?本文就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