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劳动争议案件是民事案件中一个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案件,确定正确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对于审理好劳动争议案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规范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法律、法规来阐述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然改善了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一些方面,但仍有其不足之处。因此,本文从珠三角地区劳资纠纷案出发。通过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的阐述,结合劳动仲裁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赵亮 《法制与社会》2011,(31):150-150
按照我国现行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费统一为每件十元,本文认为此有不妥,建议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费应区别情况收取:有争议金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收取;没有争议金额的,按固定数额收取。  相似文献   

4.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产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与纠纷日益扩张化、复杂化、尖锐化。本文从国有企业改制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出发,以求真务实的理性态度,采用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有企业改制后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后劳动争议案件的对策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清除国有企业改制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的积弊,以期有益于已被提上日程的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后劳动争议案件的立法工作,对该领域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争议案件已成为近年来人民法院增长幅度最快的一类案件。本文旨在分析目前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寻求改革和完善劳动争议解决的方案,重构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责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案件是民事案件中一个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案件,确定正确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对于审理好劳动争议案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规范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法律、法规来阐述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7.
刘晓荣 《政府法制》2009,(21):54-5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也明显提高,但劳动争议逐年增多,处理难度明显增大。同时,劳动争议处理周期过长,导致企业办案人员明显不足,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极易引发事端,有些集体劳动争议事件处理不好,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积极有效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切实维护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稳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徐渊 《法制与社会》2012,(13):165-166
随着我国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定上的逐步完善,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有关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相关法制建设正在逐渐趋于合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严谨化。劳动者的权益更加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同时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也被逐步唤醒,相对地,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和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则急剧增长,甚至在2008年开始形成了一定的井喷局势。很多之前的隐形问题开始被放大而显现出来,形成了劳动争议案件相对特殊的特征及问题,对法院的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人尝试粗浅地分析下特点、原因并提出点粗浅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然改善了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一些方面,但仍有其不足之处。因此,本文从珠三角地区劳资纠纷案出发,通过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的阐述,结合劳动仲裁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维权直达车     
严爱华 《检察风云》2011,(22):52-53
自《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后,各地劳动争议案件急剧上升,呈井喷的态势。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群体陛、突发性、疑难复杂性的劳动争议纠纷,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私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分别从案件数量、集体争议、争议类型、解决方式、申诉主体和处理结果等方面,分析了私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特点,这对预防和减少私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促进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梅亚兵 《法制与社会》2010,(18):287-288
劳动争议整体收案数量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还涉及群体共性的利益,此类案件中双方的利益对立较为凸显,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劳动争议案件的妥善解决,关系社会稳定,因此对该类案件大幅上升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就劳动争议原因等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把握,以求能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并使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能够得到及时的,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本着司法为民的理念,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降低了劳动争议案件进入法院的门槛之后,新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出了劳动争议仲裁免费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程序费用的下调直接减少了当事人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  相似文献   

14.
据最新情况显示,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正逐年递增,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较大,且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空间不断缩小。而作为缓解劳资矛盾的有效手段,协调劳动关系政府、工会和资方的“三方机制”有望纳入正在立法中的《劳动合同法》。(2005年10月20日《法制日报》)  相似文献   

15.
谢增毅 《法学研究》2008,(5):97-108
劳动案件的特点决定了有必要在普通的民事争议处理程序之外建立特殊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英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都通过设立专门的劳动裁判机构或调解机构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尽量使劳动争议在法院之外得到快速、公正的解决。借鉴域外经验,我国应继续维持“先裁后审”这一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模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维持这一体制,并且加强了劳动调解和仲裁,整体上值得肯定。但该法确立的有条件“一裁终局”制度存在不足。我国劳动调解和仲裁机构在组织和人员上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纠纷案件日益增多,也日趋复杂。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起来的,在立法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体制,但现实中劳动争议案件却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劳动者的权利没有根本的保障。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同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也突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范跃如 《法学家》2007,(2):114-122
本文考察了劳动争议诉讼的审判机构.通过对国外劳动争议诉讼审判机构进的比较研究,发现有两种模式:一是普通法院式,二是特别法院(庭)式.后者又具体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自成体系的劳动法院(庭);二是设在普通法院中的劳动法庭;三是具有准司法性的行政机构模式.通过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诉讼审判机构的设置的分析,作者认为:我国目前由民事审判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适应劳动争议审理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诉讼审判机构的设想:我国应当设立劳动争议审判庭,并且,在其人员配置上应当贯彻实行体现"三方原则"的特殊陪审制.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形式。近年来,受企业产权形式多元化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自治区2001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2001年,全区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639件,比2000年上升了67.1%。及时、公正、合理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用人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促进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阳平 《法制与社会》2013,(13):252-253
通过对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恶意诉讼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分析,本文认为应该建立多种程序处理解决劳动争议案件机制和完善实体法方面的恶意诉讼惩处规定来共同解决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恶意诉讼问题。  相似文献   

20.
岳海龙 《法制与社会》2013,(24):251-252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涉及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对用人单位用工有直接的影响,对现行劳动法作了较大地修改和调整,使这部法律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更有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基层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劳资矛盾更加尖锐,很多问题都凸显出来。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条款虽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和补充,但基层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过程中疑难法律问题仍层出不穷,给劳动争议审判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审判实践,针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时效问题、举证责任、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及证据认定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