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止笑偏方     
提起法官,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偏见:法官一天到晚总是板着副严肃的面孔训斥人;甚至有人曾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法院是不是有规定,进了单位的大门就不允许笑了? 规定肯定是没有的,但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们在上班的时候很少笑。尤其是开庭的时候,如同医院里需要安静的工作环境,法庭需要肃静。时间一久,我们就逐渐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在被告人、当事人甚  相似文献   

2.
古文里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相似文献   

3.
《政府法制》2013,(21):11-11
《中国青年报》2013年6月19日发表曹林观点:前段时间到西安调研,与当地朋友聊到因在车祸现场不合时宜地“微笑”而落马的“表哥”杨达才,这位熟悉杨达才的朋友说,刚开始网友和媒体真的误读了杨达才的微笑。在车祸调查现场他真不是在笑,他那人就长得那样,平常无论什么情况,都是那副“看起来像在微笑”的表情。  相似文献   

4.
据多方报道显示,因中秋国庆期间高速公路免费,很多小型车辆纷纷选择自驾出游或者回家探亲,高速公路拥堵现象频发。尤其是节假日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拥堵状况更是严重,有人笑侃"黄金周"变成了高速公路停车场的"黄金粥"。有人也因而质疑是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导致的拥堵。这毫无疑问给反对者们提供了论据,提高了他们高唱反对节假日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何所谓以人为本?有人说,"和谐社会"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作,人人能说话,人人在进步"殊不知,还要"人人笑起来",当笑成为一个社会文化举足轻重的元素时,这个社会才能真正走入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当下流行文化中,幽默元素的分析,用新的眼光观察大众日常生活,回归人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己的"名探"、"神捕"在哪里?浙江省金华市就有,那就是2005年8月1日被浙江省公安厅聘为"刑事侦查专家"的林文录。林文录文质彬彬,说他是作家不会有人怀疑,说是警察,肯定很少有人相信,他是金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副主任法医师,在金华乃至浙江刑侦系统可是赫赫有名。他  相似文献   

7.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5):137-137
沈栖在2005年10月12日的《上海法治报》上撰文《中国人,多一点笑》介绍,被人们誉为“世纪智者”的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上世纪初来中国,经过一番观察,他说:“中国人表情淡漠,没有笑声”。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了,中国人的表情变化了多少?有没有笑声?蒋子龙在《感觉生活》一书中讲了一段趣闻。一个年轻的摄影师别出心裁地把相机放在肩膀上,让镜头对着身后,在天津市最繁华的地段拍摄了5卷胶片,上面几百张面孔和千姿百态的表情:晦暗的、猥琐的、迟钝的、怒目的、咧嘴的、愁眉的。“就是没有一张笑的,那种温柔的、慈和友善的、自信的成足畅怀大笑,礼貌微笑。  相似文献   

8.
明人冯梦龙辑《广笑府》卷一《懦箴》收录了两则名为《孔门弟子》的笑话,其 一云:孔门弟子入试,临揭晓,闻报:子张第十九,众曰:"他一貌堂堂,果有好处。"又 报子路第十三,众曰:"这粗人也中得高,亏他那一阵气魄。"又报颜渊第十二名,众 曰:"他最有学问,屈了他些。"又报公冶长第五名,骇曰:"那人平时不见怎的,如何 倒中得高?"一人曰:"亏他有人扶持。"问:"谁扶持他?"曰:"夫人。" 这则笑话把儒家的祖师、历来被尊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作为调侃的对象。公  相似文献   

9.
和朋友一起逛街,见迎面晃晃悠悠走来一个青年人,脸上的表情夸张地扭曲着.行人纷纷避开并好奇地看着他. 我也忍不住好奇心看了他几眼:这个青年人20岁左右,很瘦,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荒谬法律     
《江淮法治》2013,(14):40-40
残忍的笑刑 17世纪.欧洲有人发明了一种“笑刑”。这种刑罚是将犯人或战俘的手脚牢牢捆住.然后在脚底上涂满蜂蜜,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青梅 访客:彩色泡泡(大学生)、新起点(学者)、紫水晶(企业高管)、笑沧海(法律专业人士)、水立方(法官) 青梅:如果有人面对面地问你:"你怎么能证明你没死?"你十有八九会认为这人"有病".我一个大活人就站在你面前,还需要证明吗?但是,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种制度,它规定说:你每年必须亲自跑到政府职能部门,向他们当面证明"你还活着";或是将自己"右手摸着左耳朵"的照片交给他们验证你还没死;甚至要求他们到公证处公证自己还活着……听了这些,你一定会觉得很诧异吧.  相似文献   

12.
廉洁诗话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廉洁,因为它攸关千秋基业。在反腐倡廉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笔者录下我国历史上一些清白正直的入及其诗,以飨读者。汉代的杨震,史称"四知太守"。一次,有人夜里送黄金给他,并说:"夜黑无人知。"杨震听后怒不可遏,义正辞严大声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令来人将礼金带回。为此,清代薛喧赋诗称道:"人间无处不天公,却笑黄金馈夜中;千载四知台下过,马头犹自起清风。"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为官清廉,政绩显赫,告老还乡后,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我省明确了节能降耗任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间要降低20%左右。如何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真正得到实现?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总工程师孙海认为,要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出台配  相似文献   

14.
凤尾的精彩     
他用行动演绎了自己的"鸡凤"新理念.2003年初,四川省宣汉县检察院开展竞争上岗.已在渎检科任副科长四年的于蒲,按照规则,他可以竞争渎检科长,或者其他科室的正职,但他偏偏选择了反贪局的副职.有人纳闷:副职比正职更受约束,施展抱负的平台更窄小,即使有了贡献也是绿叶扶红花,正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他为什么要舍正而求副呢?于蒲自有说法:正职有正职的舞台,副职有副职的空间,鸡头有魔力,凤尾有精彩.他如愿以偿,时至2005年底,担任副局长的于蒲,实现了三连冠:三年荣立两个三等功,他带领的办案小组荣立集体二等功,本人2005年被四川省检察院授予"优秀反贪干警"称号.2007年8月,他以高票当选为反贪局局长后谦虚地说:我仍然是凤尾. ……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道:中国之历史,凡十年一变,三十年一大变,百年一巨变.   30年的改革风雨洗礼,中国法治分外生动:无论事关国家大体的"鸿篇巨制",还是紧连着普通民众的"细枝末节",无不烙刻着奋勇前进的足痕,闪动着民意与执著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下乡,在一山区村委会大院的围墙上看到有人用粉笔写了这样一句话:“干部向雷锋学习,群众向干部看齐.“当时一块儿去的几位同志看了后笑日:“这肯定是那些觉悟低的人无聊之举,大可不必在意.“我看后,却恰恰很在意,默默地盯着看了半天.……  相似文献   

17.
1994年5月31日,南通市新闻媒介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原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宋决平,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数额较大,构成受贿罪,于5月30日由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决定依法逮捕。 消息传出,全市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说,怪不得宋决平家这么富,原来是受贿得来的!有人说,他平时在福利待遇上从不计较,也主动上缴过收受的礼金、礼品,怎么会伸手要人家的钱财呢?也有人说,他因小失  相似文献   

18.
一些党员干部对防止利益冲突的认识仍比较滞后。有人提出"时机不熟论",认为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实施的大环境尚不具备;有人提出"水土不服论",认为防止利益冲突在西方国家比较管用,但在人情关系较重的中国难见实效;有人提出"阻力过大论",认为防止利益冲突关系大批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执行中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有人提出了"法治国家就是法官国家"的命题,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之嫌,但它却道出了制度确定以后,人对制度的决定作用。探讨法官素质对实现法治国家的标志——司法公正的影响,分析国内外  相似文献   

20.
马克·吐温说:笑话的功能是引人发笑,笑不出的不是笑话。父母生二胎向大宝写"保证"书"便是一则"笑不出"的笑话。生儿育女是父母的权利和自由,只要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向有关部门打个报告,获得有关部门生育二胎政策指标也就ok了事。可是如今父母生育二胎,不怕组织不同意,却怕孩子干涉生儿育女事,这真是天下奇闻!父母生儿育女的自由权利被大宝们无情剥夺,"大宝"们比计生办厉害,比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