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场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生率1981年为51头,占全年分娩奶牛数的21.3%;1982年为28头,占全年分娩奶牛数的11.3%。它不但加大了兽医人员工作量和药费开支,更重要的是子宫内胎衣腐败分解引起感染而多数并发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轻则使奶产量大大下降,重则造成不孕,丧失经济价值被迫淘汰。 由于我场奶牛副结核性肠炎存在时间长、发病率高,使奶牛对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奶牛分娩后大量钙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入初乳,引起血钙和血糖浓度骤然下降,导致瘫痪和子宫弛缓而并发胎衣不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1983年4月起对奶牛分娩后,立即通过静脉注射补充钙盐、葡萄糖等和其他措施预防胎衣不下,收到满意的效果。 具体作法 奶牛产后(不分昼夜)立即喂饮红糖麸皮水(红糖6斤、麸皮2斤,温水50斤),随即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00毫升、10%盐水500毫升、10%安钠咖20毫升、5%氯化钙500毫升。注射后胎衣多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85~1986年,调查研究了南京的卫岗、仙林及徐州、无锡等地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情况。统计表明:分娩母牛共1812头,其中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有586头,占32.3%。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胎衣滞留、季节、脂次、饲养管理及不孕症有关. 病因分析 ①与胎衣滞留的关系:胎衣滞留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胎衣滞留的母牛中有65.1%发生子宫内膜炎。②与季节的关系:南京、徐州等奶牛场908头分娩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419头,占46.1%。以夏季的6、7月份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最高,为60.2%(21/34)。夏季3、4月份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在低硒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饲喂雏鸡,对维生素正在低硒饲养雏鸡体内的含量和分布规律及其与硒代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维生素E水平可直接影响雏鸡血液和组织维生素E含量,血液和组织维生素E含量间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维生素正在低硒饲养雏鸡各组织器官的含量依次为肝脏>血液>胰腺>肌肉>脑。在本实验的条件,低硒日粮添加维生素E能影响血硒含量,但组织硒含量则不受日粮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腺炎是一种难以控制和不易治愈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地影响奶牛健康、产乳量和奶的质量。1984年北京市奶牛乳腺炎发病率为总发病率的23.22%,乳区阳性率为31%。各地对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迄今仍无较理想的防治方法。为此,我们于1985年进行了NCA预防奶牛乳腺炎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选窦各庄奶牛场,1984年乳腺炎发病率较高的140头秘乳奶牛做试验。 2.试验药品及使用方法:选用NCA清洗消毒剂。本品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  相似文献   

5.
奶牛在产后12小时内不能排出胎衣者,一般认为是发生了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 Membranes,RFM)。与其他家畜相比,牛容易发生RFM。在无布病流行地区,正常分娩后RFM的发病率为3~12%,平均7%,在异常分娩后的母牛及患布病的牛群,RFM的发病率高达30~50%,甚至更高。由于RFM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孕,对奶牛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关于生殖激素水平变化与RFM发生的关系,Agthe和Kolm(1975)报道,RFM牛产前孕酮(P_4)水平低,而雌激素水平在产前12小时明显升高。Chew等(1977)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我们针对当地产后奶、黄牛发生胎衣滞留、恶露不止、瘀血内阻、发烧、产乳量下降等症状及慢性子宫内膜炎所致的久配不孕情况,在临床上筛选出加减生化汤进行治疗后产奶、黄牛287头,其中奶牛170头,黄牛117头,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京、南通三个国营奶牛场1982~1991年8635个分娩胎次的调查,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平均为18.38%。不同奶牛场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差异极为显著,其中南京甲场最高平均为25.78%(75/2936),南京乙场次之。平均为17.89%(658/3678),南通场最低,平均为8.51%(172/2021)。奶牛胎衣不下与其年龄、胎次、产犊季节、异常分娩(流产、早产、双胎)、妊娠期、既往胎衣不下病史及产奶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奶牛生产中可根据妊娠期、既往病史等因素作出胎衣不下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亚硒酸钠目前已作为防治各种畜禽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的药物而广泛应用,效果良好。但亚硒酸钠作为针剂使用,一般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为了延长亚硒酸钠的药效,明确消涨趋势,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吉林农大奶研室自行研制的J—Ⅰ乳腺炎速测试纸,用其检测奶牛隐性乳腺炎,并与LMT诊断液进行了比较试验。 (一)试验材料 1.试验奶牛:选定不同的饲养条件和挤奶方式的A、B两个奶牛场。随机抽测243头(初乳期至干乳期前)临床健康的个体。 2.奶样采集:放弃第1、2把奶后取样,乳汁无外观变化。 3.J-Ⅰ乳腺炎速测试纸:系吉林农大奶研室  相似文献   

10.
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在我国,已有十余个省(区)发生该病,波及马、驴、猪、羊及鸡等多种畜禽。硒和维生素E缺乏,不仅能引起畜禽发病,还可造成死亡,即使发病不死的畜禽,治疗起来也很费时间,往往疗效不佳,就是临床治愈,其生产性能也大大降低或完全失去经济价值。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畜禽处于亚临床发病状态,其肉、蛋、乳、皮毛的生产力下降,幼畜的生长发育和公母畜的配种繁殖受影响。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必然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场自1984年以来,对娩后奶牛一律在产后半小时内肌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50单位(每支1毫升含10单位)。在产后半小时到5小时内一般都能使胎衣全部排出,最迟一例在产后8小时排出。共试治53头,无一例胎衣不下,并对5头奶牛作了对照试验,产后除喂益母草浸泡液外,不予药物注射,结果2头奶牛胎衣不下,后来虽然治愈,但配种却很困难。可见,产后注射垂体后叶素,不但能止血,而且还能促进胎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锰、锌、硒是乳牛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 ,在维持生命活动和产奶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构成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 ,是许多酶的激活因子 ,参与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保护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对维持乳牛的正常繁殖过程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乳牛饲料中锰、锌、硒缺乏时 ,可导致微量元素代谢紊乱 ,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受阻、骨骼生长异常、新生幼畜运动失调、红细胞生成障碍、繁殖功能障碍、皮肤角化、延期发情、排卵延迟、胎衣滞留、流产或胎儿死亡 ,从而使繁殖率降低 ,泌乳期缩短 ,产奶量下降。 2 0 0 1年 7~ 9月 ,对宁…  相似文献   

13.
笔者1981年9~12月,对西安市某农场1509头产后奶牛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产后奶牛的年龄、胎次、分娩时间,305天泌乳量、泌乳期及围产期疾病对奶牛产后发情率、受胎率的影响,以及产后不发情与不孕的关系,为预防奶牛不孕症,提高繁殖率和奶牛场生产水平提供了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动物 系西安市郊某农场黑白花产后奶牛1509头。 (一)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动物硒-维生素E缺乏病又称白肌病。在国外发现较早,据B.A.(1955)报告,该病于1886年已在瑞典、挪威等国广泛流行。关于病因问题长期未获解决,许多学者认为白肌病是一种营养性疾病,特别是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包括维生素E)能引起发病,也曾有人认为有生物因素的影响,如(1964)仍认为饲喂霉败饲料是主要病因。1957年Petterson,E.L.和Schwarz,K.等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 现有资料表明,我省大部地区是低硒的(饲料含硒量平均0.02~0.05ppm),卢氏、陕县、汝阳、商城、新县等地为严重缺硒区(饲料含硒量0.02ppm以下)。我们通过几年来的调查研究证实,在我省因饲料、饲草低硒、缺硒(维生素E)而引起的动物疾病普遍存在,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如对卢氏县双槐树、杜关等11个乡的统计,每年犊牛、羔羊、仔猪、雏鸡因缺硒发病率在80%以上,死亡率为50%以上,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白肌病乃是幼畜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以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因缺硒和维生素E所致。文献介绍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部分,该酶又是硒抗氧化作用的主要依据,硒缺乏后能引起酶活性显著降低,从而对肝、心和肌肉发生损害。笔者于1982年在上海市松江县发现哺乳仔猪白肌病,并对晋云县缺硒试验猪的病理组织学、心电图的变化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17.
·西北五省(因)字音内科学第三届*术讨论会论丈选辑· 陕西省畜禽饲料有毒真菌的调查…………………………………………………………汪昭贤等(5—3)f 高产奶牛隐性酮病发病特点及其早期诊断的研究…………………………………………姚树展等(5一7) 乳牛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诊断与防治…··、……………………………,…………………··张一贤等(5—11) 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对奶山羊全血谷肌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崔中林等(5—14) ·全国兽医外科研究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 同种山羊全骨移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奶牛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是严重危害奶牛业发展的两大产科疾病。中兽医认为奶牛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均是“血瘀证”的一种临床表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的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的“清宫液”、“胎衣净”经几年来的临床应用,分别对治疗化脓性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了探讨“活血化瘀”治则在上述两种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我  相似文献   

19.
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病,过去曾采用手术剥离,操作不慎易损伤子宫或引起局部感染等。近三年来,笔者运用我院已故祖传四代名中兽医李骏业老先生遗留下的辩证施治牛胎衣不下的中药验方,配合西药,疗效甚高。临床收治14例产后3~6天胎衣不下的奶牛和耕牛,一次用药后4~7小时胎衣均能自行完整脱落,无副作用,无后遗症。 中药处方 党参150克、酒炒车前子150克、蝉蜕25克、益母草100克、红糖200克,共为细末,开水冲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我区不断有猪水肿病发生,据统计1982年发病3803头,部分地区仔猪(50斤以下,下同)发病率达1.5%左右,致死率在80%以上。为了摸清猪水肿病的病因,做好此病的防制工作,我们在1982年对本区猪水肿病发病较多的泰县、江都和发病较少的宝应、邗江等县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验室诊断,证明硒和维生素E缺乏是我区猪水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