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40岁的任海峰仍然是那样冷静、敏锐、机智和勇敢,目前他的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员工47人,年销1500台摩托车,年销售额达700万元。然而今天我们不讲他的敏锐果断、沉着勇敢,而是讲他一个倾情演绎的"爱的奉献"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股迷的儿子     
《当代广西》2008,(3):60-60
勇敢有时候是讲一路心灵的定力。现代社会的悲哀是我们越来越学会用脑子生活,而缺乏心灵的能力。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勇敢是每临大事从容不迫,找到自己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三言两语     
勇敢有时候是讲一路心灵的定力。现代社会的悲哀是我们越来越学会用脑子生活,而缺乏心灵的能力。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勇敢是每临大事从容不迫,找到自己的出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日前在湖南浏阳文庙开坛讲学  相似文献   

4.
毛玠,字孝先,东汉末年陈留郡平丘县(在今河南省长垣县)人。年轻时曾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曹操任为丞相后,毛玠曾任东曹掾,与崔琰共同主持选举人才的工作。他所推荐任用的,都是清廉公正之士,而对于那些虽有盛名而品行不端正的人,他始终不推荐。他以生活简朴为准来要求官吏,因此,天下之士无不以廉洁自励,即使是贵宠之臣,车马服饰也不敢过度奢侈。曹操赞叹说:"任用都能象毛玠这样的人,使天下的人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我还有什么事可做的呢!"曹操的儿子曹丕在称帝前任五官中郎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历史上,那些身处乱世、心怀大志,以平定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重视招揽人才和使用人才。东汉末年,政治动乱,群雄并起。斗来斗去,最后剩下三家:魏、蜀、吴,史称"三国"。曹操最会用人,所以曹操最强大。曹操爱才、揽才、用才、护才的表现是很突出的。刘备曾被吕布打败,无奈之下投奔曹操,曹操谋士程昱力劝曹操杀掉刘备,以绝后患。曹操知道程昱的建议是有充分道理的,但他  相似文献   

6.
荀或之死和曹操建国是一个不祥之兆,意味着曹操已彻底由乱世英雄变成了乱世奸雄,也意味着他将以更加残酷的手段来对付反对派。实际上曹操一直就是两面作战的,既要对付公开的敌人,又要对付隐蔽的敌人。那么,在此之前,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前面三集我们讲到,曹操破马、韩,征孙权,伐张鲁,军事上半途而废;起先“如萧何故事”,继而封公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优秀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获得高产成功,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的大事。然而,"直到1995年在经历了湖南省第四次推荐后,才艰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今他仍然不能被中国科学院所接纳,  相似文献   

8.
"勇敢"德性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古典时期到近现代,一直到20世纪以降,勇敢常常与其他德性如明智、节制和正义诸德性结伴而行,其中勇敢和智慧相互交织,或彼此共属,或相互抵触,构筑了一幅德性运动的绚丽图景.这其中,康德"以智解勇"的德性观最为典型.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最后四分之一世纪,勇敢这一德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一些哲学家开始反思和重估勇敢德性的价值,开始了一场伦理范式的转换,约纳斯的责任伦理最具代表性.他坚持恐惧启迪法,用恐惧和敬畏代替勇敢,用简朴代替慈善和爱,强调对人类集体行动的长期后果负责.这次转换不仅在伦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审视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具有视角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3)
正他评价自己,"我是属于比较勇敢一点的,估计是有勇敢的遗传基因。我祖先当年‘勇敢地’跨越海峡,到了台湾那边去开拓、谋生;繁衍到我们这一代,又再‘勇敢地’跨越海峡,到大陆这边摸索和适应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他建议大家,"特别是年轻人需要勇敢,有机会就到对面走走看看。刚刚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都见面了,这个发展的年代,年轻人体验下不同认知上的碰撞,相信会对成长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04,(10):47-47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谏论》中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有这么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半勇敢,一个完全胆小。他将这三个人带到渊谷边,对他们说:"能跳过这条渊谷的才称得上勇敢,不然就是胆小。"  相似文献   

11.
王亚东 《政策》2005,(2):58-58
"我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子"。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的这句感言,发人深思。众所周知,诸葛亮和曹操都是一代枭雄,最善计谋。不同之处是:诸葛亮除赤壁之战打的精彩以外,其它战役则是败多胜少,原因在于他的计谋多出于一人之谋,难为周全;曹操反倒胜多败少,原因在于他的治国方略多出于众人之谋,故而成就霸业。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吧!所以说,作为领导干部光自己浑身是  相似文献   

12.
<正>熊庆来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研究数学,二是教书育人。在数学方面,他的函数论研究成果被誉为"熊氏无穷极"(即"熊氏定理"),并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在育人方面,他培养了华罗庚、严济慈、赵忠尧、陈省身、许宝禄、庄圻泰、钱三强、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优秀数学家,使中国数学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1949年以后他客居海外,是周恩来把他请了回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数学泰斗,却在"文革"中惨遭迫害,撒手人寰。更不可理喻的是,在他去世之后,人们都不能对他表示哀悼,  相似文献   

13.
赤壁之战后,曹操又进行了三次战争,即破马、韩,征孙权,伐张鲁。三次战争,时间都不超过一年。曹操甚至宁肯半途而废,也要返回邺城。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每次都匆匆忙忙地赶了回去,究竟是要做什么?是什么事情一直在牵挂着他呢?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爱读史书。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绝不囿于史学家已有的观点,而是在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独到视角,形成独到的见解。他对曹操的评注就是一例。曹操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旧史学家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好雄”。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和戏剧舞台上人物造型脸落化,曹操被视为”旷世奸雄”。毛泽东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三国演义》尊刘  相似文献   

15.
人物     
《小康》2018,(19)
正动容者魏世杰"儿子智力残疾,妻女精神分裂……可他仍然勇敢热爱生活。"近日,《朗读者》节目让魏世杰这个名字被众多观众知悉。他是著名的核研究科学家,更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父亲,他的故事,不仅让主持人董卿落泪,无数观众更为之动容。他曾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倒霉老头",但今年77岁的"核弹老人"魏世杰,却仍然强调:"要热爱幸福的生活,也要热爱苦难的生活"。1964年魏世杰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之际,他进入新中国的核武器研究领域。20世  相似文献   

16.
有才不学狂祢衡 称衡为三国时期人,颇富才学,“天文地理之书,无一不通;三教九流之事,无所不晓”。但他特别清高狂傲,目中无人。祢衡以为自己“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为孔、颜。”曹操的数十名文臣武将,他根本不放在眼里,说荀彧可使吊丧问病,荀攸可使守坟看墓,张辽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放牛牧马,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其余皆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甚至,无端公开辱骂军士,公然羞辱曹操。惹得曹操的许多高级将官都想杀了他。曹操为表容人之大度,忍怒派他出使荆州。弥衡到荆州后,对刘表经常讥讽。刘表十分讨厌他,便  相似文献   

17.
"我原来一直不知道有这句话,老人家没有告诉过我。现在看来,当年有志气是好的,但还是小气了一点。"2008年初春一个温暖的午后,邓朴方在他那简朴的书房,对他的几位同事感慨地说。让他大发感慨的,是他父亲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作为一件"大事",已经写进了为纪念中国残联成立20周年而编纂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大  相似文献   

18.
陈抗行 《小康》2008,(8):91-91
曹操全面推行"军屯",事实上把整个农业经济改造为官营经济——土地国有,政府再度有效地控制了资源:"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使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相似文献   

19.
宋文博常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这辈子干不了什么大事,能为大家实实在在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够了。"然而,宋文博做的那些在他看来是"小事"的事,对百姓来说,都是"大事".因为这些事直接关乎他们的安危和生计。  相似文献   

20.
四川宜宾流杯池公园有一石刻,上面一段话令人深思:“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辟行辟止看识见。有作为者定有不凡。”石刻的这段话不失为人品评价的尺度。“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体现;担当,是一个社会稳定、安全、和谐的基础;担当,是一个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浩然正气的象征。被毛泽东称作“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先生,早年在日本时就对某些国人那种“麻木驯服、前倨后恭”的奴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先生为此愤然而弃医从文。他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