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其学校德育教育举世闻名。以忠诚意识为核心的日本大和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学校德育教育来延续的。现行日本的国民教育体系由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两大部分构成,且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共同成为日本德育不可或缺的两大领域。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是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路径来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几乎每一个到过日本的中国人,都对日本人辛勤工作的忑度、严守纪律的作风和彬彬有礼的举止赞叹不已。日本人的这种素质自然是与他们的民族性格和自幼所受到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密不可分,但战后日本纷纷成立的面向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团体在这方面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日本,以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为中心,各地都组织了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团体或协议会。而其中最著名的是成立于25年前的全日本青少年育成会。它是由日本各地热心于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的人自发组织起采的。直到今天,育成会仍然活跃在青少年社会教育这片广阔天地之中。全日不青少…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成效不理想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长期课题。这里,我们编发两们作者的文章,既有原因探析,又有实施途径的论述,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探索,希望能给广大德育工作者以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是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土作现状和实际的资源来看,构建专家参与模式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给学校德育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举措,是学校德育发展的新视域。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德育是内在统一和高度契合的关系,公民意识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学校德育相互支持。在当前学校德育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如下:课程化建设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选择,通过学校日常生活、新媒体工具和创设互动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学校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教育局关工委张球: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教材分步施教;家庭教育则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社会教育提供背景与条件。从各自不足来讲,学校教育视野窄,内容过分统一,方法比较单调,重群体;家庭教育易受家长的素质、时间、精力的制约;社会教育无确定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且两者关系松散。因此,必须实现三教统筹,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纽带,家长学校以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对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社区教育的地位得天独厚,既能够有效地统筹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可克服学校举办家长学校难以有效发挥学校和家长两个积极性的诸多弊端,因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社会教育的新亮点。社区举办家长学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般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社会个人、组织和社会群体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教育是指在国家的指导和扶持下,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以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促进社区建设和持续发展的社区内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其实质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如今,它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方式和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能否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一项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系统工程,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和塑造一代新人。我校十分注重教育大氛围的营造,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姜堰市三水学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由多个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并之初,教职工因育人价值追求、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异.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存在“少数人干、多数人看、个别人暗地里捣蛋”的状况。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乱相”,我们将“全员德育”工作模式作为打造学校德育特色的主攻方向,形成了“人人参与德育、处处进行教育、事事渗透德育”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21,(9)
刘少奇劳动教育思想的实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动员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主张勤工俭学、倡导“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彰显了理论联系实际,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党的领导的价值导向。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树立“四个最”的劳动观为价值导向,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体验、创新为主旨的教育理念已深入广大教师心中。如何结合儿童心理特点、时代特征与学校实际,开展更为有效的德育教育,已引起众多德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化大入小和小中见大两大策略的阐述来谈谈如何让学校德育焕发魅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校品格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维霞 《唯实》2005,(4):58-60
品格教育是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分为政治人格的培养和品性的养成教育两个部分。其内容丰富且目标明确,融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于一体,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突出志愿服务的积极推动作用,并重视教育立法。这些教育内容和形式对加强我国的德育建设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学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让学生从小接受廉政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中心小学结合校情,在学校廉政文化建设上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是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对青少年的教育。它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产生,如英国的欧文早在1816年就开办了“性格学校”,美国教育家佛兰纳冈为青少年设立了“青少年城”。这些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由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剧变而带来的诸如父母工作,孩子无人看管等社会问题。我国早期的社会教育家如蔡元培、晏阳初、陶行知等积极推动了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的发展,其主要目的也是为解决当时青少年的社会问题。然而,我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青少年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对新时期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重新进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三个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大纲》明确提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但由于学校情况不一样,德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不一,一些学校德育工作效果不佳,如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中,这块主阵地并没有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直是一个理论上清晰,实践中模糊的概念。一是中职学校德育课师资相对较弱,科班出生的德育课教师少,许多…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生内心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摆脱学校德育现实困境的有效选择。学校应借鉴我国传统和谐文化丰富学生人生底蕴,突出人生理想信仰教育夯实学生精神根基,以领悟唯物辩证法养成学生科学思维方式,渗透人文关怀改进德育方法,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9.
即将向我们走来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尤其对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会带来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如何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改革学校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尽快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刊拟开辟专栏讨论“知识经济与德育变革”问题,探讨知识经济的一般特性;知识经济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提出的挑战;知识经济对学校德育的全方位影响;学校德育如何实行变革迎接挑战,等等。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撰稿,热烈参加讨论,为推动德育面向新世纪的变革和创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波 《新湘评论》2004,(11):54-54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因此,构筑以学校为龙头、社会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的“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是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