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在交警行政执法过程中,对"电子警察"执法和"交通协管员"贴罚单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对此,在"电子警察"执法过程中,应制定"电子警察"的证据标准,改进和完善告知制度,建立健全申述制度,完善交通违法信息查询机制,扩大"电子警察"执法处理点范围,制定规范的"电子警察"数据纠正制度,对交通技术监控执法主体、交通违法信息的采集、录入、处理程序等给予明确规定,并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安装点公开告知,科学设置.在完善"交通协管员贴罚单"上,关健是要在提高交通协管员的业务素质上下大工夫.  相似文献   

2.
警察执法权与人权的关系,并不是单向支配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新时代特定主体人权主要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精神病人.目前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仍存在着执法价值取向混乱、执法程序不严密和警察执法监督机制缺位等侵犯人权的现象,应当通过树立人权保护的执法理念、完善立法、健全公安执法监督体制等途径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作为特殊行政主体,既具有行政执法权又具有刑事执法权,深入分析在执法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案件适用不同的执法权力,并注意特定情况下两种执法权的相互转换和有机结合,对规范公安机关执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柔性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往执法改革只注重执法权整合的缺陷,柔性执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即要重点从执法理念的转变着手,然后,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对执法手段予以创新,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执法制度。它克服了以往执法中的单一性、僵化性和机械性,符合人被尊重、肯定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心理特点,体现了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实践表明,如果执法理念不转变、执法手段不更新、执法制度不建立,不管执法权如何整合,也不管执法权由谁来行使,都不会达到好的执法效果。  相似文献   

5.
公安执法是公权力的体现,具有强制性特征,公安执法又常常涉及公民私权,这使得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由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社会私权意识的缺失、现行公安管理体制的制约、执法中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不完备、不重视公安执法的程序性、个别民警的执法能力不足等原因,公安执法领域还存在一些侵害私权的现象。应完善立法,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公安执法权运行规则,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并加强对公安执法过程的监督,以实现公安执法过程中的私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违停执法权的转移体现了公共行政内部职能配置的调整优化和公共行政外部效能的提升追求,有利于实现静态交通执法的权责一致,推动城市管理体系的构建,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当前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处罚强制性削弱、违停行为人信息掌握滞后、静态交通执法信息不通畅等短期性困难,需要通过强化执法保障体系、加强宣传、健全信息系统等方...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子警察执法中存在取证设备技术缺陷、行业技术标准缺失、监控点设置不规范和执法人员操作资格认证制度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证据材料的采集工作。鉴于此,必须建立电子警察执法证据材料采集立法规范,促进行业标准尽快出台,推进交通管理科学技术更新,以确保证据材料采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电子警察执法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公安执法监督是公安执法权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本质不仅在于对警察行使执法权的限制,还在于通过对警察整体执法权益的保护从而达到保障国家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目的.保护警察执法权益是公安执法监督的应有之义,现时公安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是警察执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有监督体系内进一步明确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内容是保护警察执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内保组织的执法权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保卫组织对发生在其单位的一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享有侦查权和裁决权。内保组织的执法权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享有执法权,享有一定的执法权,不享有执法权。笔者认为内保组织不享有执法权不符合我国国情,应授予内保组织查破一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权力,使之成为一个综合的管理和执法部门,这既有利于维护内部单位的治安,又为推动社会治安的好转起到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格来讲,我国辅警并没有参与警察执法的权限。然而,从国家垄断公权力方面而言,国家并没有垄断所有公权力的实践;从警务职业化发展方面来分析,通过制度设计,辅警同样可以满足专业化需求;从现实复杂的矛盾纠纷以及有限的警力来讲,是当下现实的客观所需;同时,也为辅警在合法性障碍与合法律目的性主体定位的破解之道。因此,通过制度设计,赋予辅警有限的执法权,明确其执法权限与范围,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严格的考核与培训,辅警完全能够胜任警察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于重构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改革措施是分阶段渐次进行的。现阶段的改革目标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不改变的情况下,对执法权、司法权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这一改革对公安刑事执法提出了巨大挑战,公安机关应当按照面向审判、规范执法的要求,从转变执法观念、公正规范执法、运用大数据和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执法能力、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并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加强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综合施力,全面提升公安刑事执法质量。  相似文献   

12.
法律完备是立法者追求的目标,但由于人类理性不及性及其限度与客观世界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法律通常是不完备的.在法律高度不完备状态下,需要在监管者和法院之间合理分配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这意味着食品安全治理必须综合利用监管者与法院这两种力量,实现二元共同合理分配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了治理重心的街道转向。这一转向已开始由早期的品牌和机制创新,到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再进一步深入到执法体制改革的层面。街道执法体制改革在内容上包括横向“综合执法权”和纵向“执法队伍下沉”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一改革既关联着街道体制本身的改革,同时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机构内以执法权为中心的条块关系。本文以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为例,比较了其治权下沉的改革政策和改革实践,探讨了各地推动执法权下沉的体制基础,同时也比较了各城市执法权改革的内容差异和共同趋势,提出以执法权为中心内容的改革可以分为响应型、调用型和转隶型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民事诉讼领域中的检法关系由于立法不完善、认识不统一等原因,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双方对法律条文的认识分歧、执法理念的矛盾、执法过程中的互相抵制和不配合以及司法解释上的限制与反限制,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的树立.有效协调整合民事诉讼中的检法关系,在二者之间达致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15.
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执法为民的思想根植于广大民警的头脑中,就必须使民警深刻认识到执法权的归属主体和行使主体之间是主从关系;执法活动不但要追求效率,更要注重公正;现代公安行政是"责任本位"而不是"权力本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省爆发,随后我国进入法律意义上的紧急状态。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在此条件下的使用与控制就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从法理依据和现实依据推断,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经验,由紧急状态引起、因警察权扩张而导致公民权利克减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妥善提出解决对策。只有程序合法,执法权威才能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产物,执法权的集中和执法重心的下沉是大都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两条主线。执法权的集中体现在从分散执法向综合集中执法转变;执法重心下沉强调执法重心开始从市、区两级向街镇延伸,解决基层执法中的权责不对称、管理力量短缺等问题。综合执法改革的推进有利于破解执法力量分散所导致的管理碎片化、多头交叉执法等问题,是整体性治理理念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延伸、技术上的升级和功能上的拓展。但也应看到,其本质仍是一种以事后管制为中心的强政府思维的延续,在治理一些需要短期内集中整治的问题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在源头防范和长效机制形成方面则存在明显的不足,仍需更为关注城市管理中"上游"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警察采取在路边或民用车内使用摄像机偷拍的“暗中执法”存在弊端,从证据学角度看,不符合证据的客观真实性要求,也违反宪法和法律的精神,不利于保障人权。从行政法理论来看,“暗中执法”违反了行政公开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也违背了行政执法的目的。因而,“暗中执法”在行政法的基本理论上根本无法立足,它的出现只不过是特殊情况下的非常态选择。交管部门的“暗中执法”不应该受到大力推崇。  相似文献   

19.
甘肃交警执法部门在大接访期间,解决了一批长期久拖不决的信访案件,依法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但其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交管部门在路面执法、车辆管理、交通事故处理中存在的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因此,交警执法部门要以此次大接访为契机,抓好民警的培训,抓好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有力促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信息社会对警察执法权的行使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信息社会警察执法权行使与传统的执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并有自身的特征。信息社会警察执法存在少数民警应用信息化执法观念不强,信息化执法有的涉嫌无法律依据、违背权力行使法定原则等问题。完善信息社会警察权的行使,需要增强警察信息意识,在规制警察权力的基本法律中增加警察信息化执法法律条款,制定统一的警察信息化执法规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