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把舒同送给张鼎丞的折扇。这把折扇半径23.5厘米,弧长48厘米,扇面是被毛泽东称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的舒同亲笔书写的“路遥知马力”。  相似文献   

2.
舒同的骨气     
舒同一生钟情书法,寄情翰墨,被广大红军指战员誉为“马背书法家”。毛泽东也称他是“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解放后,他先后任陕西省委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重要职务。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舒同身陷囹圄仍忧国忧民,坚强不  相似文献   

3.
博采之窗     
“文革”中毛泽东惦记舒同 舒同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名字与广为流传的“舒体”连在一起。深谙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将舒同视为书友,常与舒同谈诗论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舒  相似文献   

4.
舒同小时候对书法有特别的领悟能力和喜好,曾被老师称为“东乡才子.”青年时代参加红军后,他没有放弃练字,没有纸笔就在地上拿树枝写;行军转移骑在马上,用手指头在腿上写,毛主席看见说:“舒同,你成了马背书法家了!”从此他得了个“马背书法家”的雅号.舒同经常在延安的墙上写标语,得以有很多练字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说起首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字。舒同的字名闻天下,在任何一台电脑的字库中都能找到他创立的“舒体”。然而这些却远不是他作为革命家兼书法家  相似文献   

6.
我党我军人文荟萃,集聚了不少中华民族精英。但称得上书法大家的,恐怕除毛泽东外,要首推舒同了。早在江西苏区,舒同就曾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毛泽东还说过:“舒同是党内才子。”  相似文献   

7.
写一手舒体字,被毛泽东称为“马背书法家”,并有“党内一支笔”之称的舒同,词章功力人见人赞,党内许多重要文章、文件都出自他的手。但鲜有人知,  相似文献   

8.
舒同,作为书法家,他的名字与广为流传的“舒体”连在一起:作为职业革命家,他的书法则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谙通书法去与诗词的毛泽东,将舒同视为书友,常与舒同谈诗论书。他们的诗书交往,不仅反映出两个革命家之间的交流与切磋,也折射出时代的烟云,给历史留下思索……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股为全国的报刊题字的风潮。毛泽东和父亲舒同成为最大的出品人。舒同被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被毛泽东戏称为马背上的书法家,被何香凝称为:国共有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以下是舒同之女舒均均的回忆文章。建国之初,父亲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文教委员会主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  相似文献   

10.
在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把舒同送给张鼎丞的折扇.这把折扇半径23.5厘米.弧长48厘米,扇面是被毛泽东称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的舒同亲笔书写的"路遥知马力".  相似文献   

11.
峡谷隘口,长征路上最为艰险的一道险关腊子口位于甘南迭部县城以东、白龙江北岸的腊子沟内,距离县城约120公里.“腊子口的险要远胜于娄山关,悬崖绝壁,河流横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势.”长征中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后为红四师政治部主任)、被誉为“党内一支笔”的书法家舒同,曾如此说.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喜欢书法,他生前接触过一些著名书法家,除郭沫若、马一浮等书法大家以外,尚有于右任、沈尹默、谢无量、舒同四位。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舒同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继承了我国古代“二王”、颜、柳等书法家的精粹,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笔力浑厚雄健、雍容大方的“舒体”书艺,从而享誉海内外.然而,舒同与一般书法家不同,他说:“我的人生可谓革命加书法的人生.” 他不仅是一个书法家,而且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很早就参加了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然而,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却鲜为人知.舒同,江西东乡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乡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下令通缉他,他被迫离乡背井,化装去武汉、上海,录找党的组织.当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党组织均已隐蔽转移,他未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决定回南昌继续寻找,反映了他对党和革命的坚贞不渝.但是,他身上带的钱已经用完,不得不靠卖字筹款,以度过艰难的岁月.1930年11月,他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红军中工作.先后担任红四军政治部  相似文献   

14.
休闲时光     
《新长征》2006,(8)
舒同参与的对台情报工作人们都知道舒同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经被任命为中共台湾省委第一任书记。1948年中国共产党准备解放台湾时,时任华东局社会部部长的舒同,是中央和华东局内定的台湾第一任省委书记,刘格平为副书记。虽然没有正式上任,但舒同以华东局社会部部长的身份直接参与了对台的敌工工作。1949年10~11月间,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内最大的内线是被称为"密使一号"的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为取得吴石掌握的重要军事情报,舒同决定派长期在上海、香港从事情报工作的女共产党员朱谌之赴台与吴联系。朱谌之从香港抵台,吴石在寓所秘密会见朱谌之,提供了一批绝密军事情报资料。这批情报通过秘密渠道很快从香港送到华东局,由舒同  相似文献   

15.
近读山东出版社《老干部之家》第8期刊载的《舒同与毛泽东》一文后。获益匪浅,也许是时代的缘故吧,人老了,喜怀旧,类似的遭遇更能引起共鸣,写点所获所思,供来者鉴之。“战地黄花”为何物?毛泽东诗词有句名言:战地黄花分外香;我一直理解为菊花,其实不然,它的出处是在毛泽东与舒同的初次见面中。在1923年春漳州战役之后,在硝烟渐退,打扫战场之时,毛泽东握住舒同的手说:早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毛泽东边走边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弹壳,轻轻地说:“战地黄花呵!”舒同会心地一笑,他为毛泽东如此丰富地…  相似文献   

16.
曾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书法家"和"党内一支笔",后来又独创"舒体"的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舒同,不仅是人们敬仰的"一代宗师"、书法大家,还是我党  相似文献   

17.
孙琴安 《党史文汇》2013,(10):20-23
毛泽东喜书法,工作之余,写写毛笔字,抄些古代诗词,读读名家字帖,欣赏一些名家字画,成为他的一大爱好。生前也接触过一些著名书法家,除郭沫若、马一浮等以外,尚有于右任、沈尹默、谢无量、舒同四家,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文斌 《理论导报》2007,(10):39-39
舒同书法集楷、行、草、篆、隶、魏等历代书法之精华,独辟蹊径,自成一体,并被输入电脑字库,广泛应用于宣传广告等行业,风靡全国,走向世界,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舒体书法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漫长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启蒙时期舒同出生在清朝末期,舒同书法艺术的启蒙,首先受到抚州文化的深刻影响。他青少年时期就读师范的抚州,自古以来就是个出文人墨客的地方。历史上这里最有影响的两位客籍大书法家,一位是东晋时的王羲之,一位是盛唐时期的颜真卿。一位是"书圣",一位是书坛巨匠,先后居于抚州,自然会给抚州文化带来深远  相似文献   

19.
难得清醒     
以舒体闻名天下的著名书法家舒同,赠字无数,有求必应.但若有人请他写"难得糊涂",他一概回绝:"我是共产党人,不能糊涂."人民日报原总编李庄同志著有一本书,从参加革命写到退居二线,皆是所亲历的盲从、糊涂的苦闷和清醒的快慰,书名就叫<难得清醒>.一个"不能糊涂",一个"难得清醒",都令人起敬,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当你被某一件作品吸引时,相信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去了解这一位书法家。刘海林,就是这样一个以优秀作品来吸引你认识他的书法家。他没有标新立异的外形,没有所谓“艺术家”的脾气,但是他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定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