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制度即为土地占有的方式和使用方式,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土地经营方式直接影响着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方式和规模.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对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民维持生计最基本的保障。近年来,伴随农地非农化,农民的权益不断受到侵蚀。在农地转用过程中会产生巨额土地增值收益,由于没有从产权制度上引入土地发展权,致使失地农民无权享有土地增值收益。不公平的土地收益分配,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应尽快考虑将农地发展权引入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制度中,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建立后,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革,与之相对应,农民收入也有巨大变化。不同土地制度对农民增收的决定性作用预示着制度创新是农民增收的源泉,农民增收需要农地产权的持续改革。  相似文献   

4.
农地具有食物供给保障、基本收入保障、基本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替代等多种保障功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更加凸显了农地保障功能的重要价值.但农地保障功能尤其是社会保障替代功能的发挥,也给农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乡统筹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内,应通过农地产权制度、农地经营制度、城乡就业制度和城乡社保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来逐步剥离农地的社会保障替代功能,全面发挥农地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彦敏 《理论学刊》2005,2(10):90-93
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其作用至关重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结合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在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础上,科学归纳与概括其中蕴含的启示,从而为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杜威漩 《求实》2012,(5):89-92
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地所有权及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续期内,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偿、依法、自愿地从一方农户转让给另一方农户的行为。非正式制度环境制约着农地流转:农本思想及"官本位"思想使农民不愿流转自己的土地;"小富即安"甚至"安于现状"的风险厌恶心理使农民不敢流转自己的土地;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农村人际关系网络使农地流转失范。实现农地顺畅流转的非正式制度环境重构的路径在于:塑造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以替代农本思想;塑造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以替代农民的农本思想和官本位思想;塑造农民的企业家精神以弱化农民的风险厌恶心理;塑造农民诚信理念以完善农村社会"差序格局"式的关系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地制度的典型特征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回顾历史和面对现实存在的农业现代化问题,集体土地所有制为农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原则遵循。从实践出发,可梳理出四类农地制度创新路径,分别是按户连片耕种、联耕联种、土地委托流转和新两田制,前两者适应欠发达地区,后两者则适应发达地区。结合经验研究,现行导向单向度扩大农户土地权利的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产权经济学”,其所立论的几个假设都缺乏适用性。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注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这个大前提,充分鼓励地方农地制度创新,并从法律和政策上充分汲取这些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两大环境变化:一是进入农产品供给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二是加入WTO后农业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农产品卖难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两大变化迫切需要农业发展中要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效率优先的原则。提高农业发展效率,首先要解决提高农地使用效率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农地制度创新,农地制度创新的选择,在于建立土地流转制度。文章从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福建农地制度创新的选择是建立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9.
悦读     
正改革《直面中国土地问题》作者:刘守英荐言: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同时又是争议很大、难以达成共识的议题。本书是作者近三年来对中国土地重大问题的分析与总结,包括农地制度的选择与变迁、宅基地制度的选择与变迁、农地转用制度的选择与变迁等热点问题,并且提出土地问题只有回归常态,土地制度改革才能向前推动,现代土地制度才能构建起来,社会才有可能正常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农地制度和政府角色双重视角下的征地制度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现行征地制度的重大缺陷导致土地市场失范无序、社会矛盾多重积聚.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中国现行农地制度事实上否定了以家庭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土地他项权利的存在,制度环境的不成熟使得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条件下,在征地过程中表现出过分掠夺的行为特征,导致农户和国家利益双向受损.重新安排与土地征用相关的制度,必须改革和完善农地集体所有制;回归政府角色,改革官员考评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事求是地解决现行"公共利益"征地问题;促成农民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和强大化,健全农民利益代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彭莹 《学习月刊》2010,(24):122-122
农村农地流转是我国正在推行的一种土地制度改革,实行这一制度,对于吸引社会投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经济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地经营细碎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霞  任大鹏 《求实》2008,(3):86-88
我国农地经营细碎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社会和制度因素三个方面.日本农地小而散的格局与我国极其相似,其农地政策演变过程及成功的制度措施,对于明晰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具有借鉴意义.当前,基于公平而导致的农地细碎化与基于效率而要求的农地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制度回应.既保护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同时改善农地经营的细碎化趋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3.
自1978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制度改革一直成为农村综合改革的焦点。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标志着农地制度改革将翻开新的篇章。本文对理论界、政府部门和一些地区关于农地制度改革的观点、政策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梳理与简略的述评,并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户籍与土地制度联动改革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很多土地制度改革,众多改革均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建立产权清晰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农用耕地撂荒问题.四川省实际农用耕地撂荒率较高,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出现失衡情形.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供求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从对四川省2002-2011年的数据分析中,本文发现政府支农支出和农业各税、农民人均经营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以及GDP增长率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供求作用力度不一致,导致了流转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政府据此出台相关措施使得流转市场供求回到市场预警线内,发挥市场自身配置作用,不断均衡地提高农地使用权流转比例.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农地流动制度研究——兼谈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农地流动制度包括废除以往农地流动的相关限制、建立健全农地流动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激励农地流动、加强农地整治、培植农地经营的新型主体等几个方面.日本的农地流动制度理论主要包括:自由农地流动难以集中配置资源理论;最小农地规模理论;物权由所有权向使用权转移理论;农业调控理论.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应作以下方面的创新:逐步放开对农地流转的种种限制,为农地优化配置提供更大的空间;建立健全农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降低农地规模化的交易成本;实行有利于农地规模化经营的财政金融政策,促进农地适度集中;扶植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营体,培养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6.
农村的土地制度与政策是稳定农村社会的重要基础。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农地资源方面已经发挥到了极限,迫切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价值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择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完善的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地产权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农地制度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制度的生成和导致制度变迁.现行农地制度凸现出一些急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表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导阶段、乡村集体所有制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级阶段、家庭承包经营制的中级阶段。从四个阶段的变迁轨迹可以看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就是效率与公平的交互替代过程。同时也是所有权主体绩效偏好与农民绩效偏好趋同的过程。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趋势是:农地产权多元化,家庭承包土地物权化,农地产权流动化、资产化、价值化和货币化。  相似文献   

19.
陈轶丽 《学习论坛》2004,20(5):32-33
要真正解决现有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地流转必须考虑到社会的稳定 ,应该认识到农地流转并不等于规模经济 ,家庭经营也并不妨碍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 ,农村土地流转应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农地市场化流转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延廷 《求实》2012,(5):93-96
农地市场化流转有着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提供土地经营的价格激励、带动其他要素投入现代农业等经济绩效。农地市场化流转机制的关键:农地产权关系明晰是其前提条件、农地价格的形成是其核心内容、有效的中介服务是重要保障。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应遵从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机制而避免农地市场化流转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