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一九八四年,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对这个“基本结论”的历史必然性作了精辟阐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72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是由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的,他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大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巨人成就和新鲜经验,作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根据这个基本结论,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规定了经济、政治、精神文明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我们党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条基本经验主要有三个要点:第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要走自己的道路;第三,革命和建设都要有中国的特包。本文就上述三方面的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那么,什么叫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我想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和教训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向我国理论界提出的最重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强调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①这一重要论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点睛之笔。它不仅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开创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河。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江泽民“论十二大关系”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指南。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制订十二大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总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得出上述基本结论,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摸索,并付出沉重代价以后所取得的正确认识。这是没有什么奇怪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于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为“十二条”,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道路。按照业已明确的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问题就在于作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林宗吉 《创造》2004,(11):57-57
实践性.马克思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伟大,之所以宝贵,正是这一理论是实践的呼唤、时代的需求."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是走老路?还是走苏、东之路?社会主义的中国需要理论指导.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向世界宣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随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精辟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近年来,我们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条路线的正确性。但是,王若望、方励之等,却欣赏“全盘西化”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他们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上挑起了论争,搞乱了一部分人的思想。因此,很有必要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重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在政治课总复习阶段,要注意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学习,深入领会十二大文件中的以下几个问题。一、学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薛暮桥同志指出: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详尽地阐明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在大会的开幕词中,对这一指导思想作了高度的概括,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6.
康俊英 《前沿》2001,(11):56-5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为自己制定的伟大历史任务 ,并把我们的奋斗目标规定为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据这一总的目标 ,党的十五大继续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党的基本路线作了全面发挥 ,尤其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 :“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要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要求 ,努力实现‘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 ,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就是…  相似文献   

17.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粉碎了“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面总结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由党的“十二大”作了完整、准确的概括以后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虽然也强调过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干扰和其它原因,在理论上,把科学社会主义某些论点教条化;在实践上,脱离中国国情,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和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因而这一思想始终没有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来。2.另一种观点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渊源较长。党在五十年代初期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内容就反映了这一思想。党的“八大”文件,毛泽东同志的  相似文献   

18.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60年来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用最先进的思想政治成果和智慧所选择出的强国之路,它包容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探索。事实雄辩地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小平同志的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下面着重就如何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一、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308页)爱国主义是一个历时性的观念.它既是历史的积淀,又是现实的价值抉择;它既是厚重的民族传统,又涵容了时代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正是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论述了爱国主义的当代内涵,把爱国主义提到改革开放和振兴中华的新境界,揭示了爱国主义的价值意义.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历史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他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的基本经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