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是20世纪西方世界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正义论》(1971)、《政治自由主义》(1993)、《人民的法律》(1999)和《作为公平的正义》(2000)等。其中,《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是两部重要的哲学著作。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万俊人教授主编的《罗尔斯读本》节选了《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中关于正义、自由、政治等方面的精彩论述。《正义论》被哈贝马斯称为最近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和《万民法》三部著作,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政治思想——政治自由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云涌、地球村近在咫尺的今天,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发展动向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和《万民法》三部著作,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政治思想——政治自由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云涌、地球村近在咫尺的今天,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发展动向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哲学系教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罗德尼.佩弗(Rodney Peffer)于2011年7月23日在辽宁大学所作的学术报告。作者通过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近30年的研究,对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做了自己的修正。这种修正是作者通过与罗尔斯本人的学术交流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艾利斯·扬对正义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她对正义的"分配范式"的批判。仅关注分配正义的危险在于忽视了社会政治权力即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政治地位问题。扬对政治正义的阐述汲取了罗尔斯的社会基本结构等进步思想,在摒弃诺齐克非历史的正义模式的同时利用了其自我所有权理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联系模式"概念,将正义思考的范围扩大到全球层面,提出了一种结构性正义的责任理论。  相似文献   

6.
原始状态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在罗尔斯的理论中占重要地位。他从"原初状态"出发,推出了正义的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不仅对西方国家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我国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加强制度建设,强烈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义是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的一个核心论题,作为社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沃尔泽也有其自己的理论主张。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不同的是,他不是集中于批判罗尔斯的虚幻的个人观念,然后来批判其整个正义理论。沃尔泽主要从方法论层面进行论证,采取特殊主义的方法论来批判罗尔斯的  相似文献   

8.
王维佳 《南风窗》2013,(1):82-84
即使市场的观念被广泛接受,但与此同时,在人们内心中还有一部分对社会生活和公共话语中纯粹的功利主义和市场万能论不满。人们可能一方面拥抱了市场逻辑,另一方面又对这些观念的负面社会影响感到不安。迈克尔·桑德尔是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其1982年所著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一书中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评而闻名。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南风窗》:您近来著作中所批评的观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以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的正义理论为参照,对以“道”、“礼”、“仁”、“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传统思想中的正义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构建,认为这四个观念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论文表明,与西方的正义理论相比,儒家正义观念具有开放性与超越性的优势,而其强调道德主体的自我观照与自我完善的理论特征更使这一思想体系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文化色彩,是一种更积极进取的社会政治理论。论文最后提出,利用儒家思想中正义论的思维框架,辅之以西方思想中普遍的平等主义因素,完全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既能够体现法治的原则,又能够充分扩展人的主体精神的新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博格致力于将其老师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提出的正义原则推广至全球,由此提出了他的全球正义理论。博格对其理论的论证事实上基于两种不同的道德立场,一种是基于康德式人权理论的道德普遍主义,一种是基于历史因素和现实经济秩序的伤害与补偿原则。前者更接近于罗尔斯,后者更接近于诺齐克。博格或许没有意识到这种内在的不一致,然而这就使得他的理论在面临一些具体问题时处于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1.
平等主义     
英刊《哲学著作》(Philosophical Books)2005年第2期刊登了诺丁汉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伍达德题为《平等主义》的文章。该文指出,罗尔斯的《正义论》引发了关于什么是平等的确切意义的大量论述,其中的主流观点把平等主义看作一种分配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在道德、社会和政治哲学领域发生了两个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理论事件:一是罗尔斯社会正义理论的提出;二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兴起。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社会正义理论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误解的那样,是一种赞成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相反,它是中立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规范性思考。罗尔斯提出的广义的反思平衡方法是证成一般的规范理论和正义原则的理想方法。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经验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进行了阐释和重构,而且在围绕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所展开的重要哲学争论中发出了有影响力的声音,特别是科恩提出了自己的激进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原则。我认为,我在对罗尔斯的理论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的"作为公平权利的正义"理论既优于罗尔斯的原初理论,亦优于科恩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激进平等主义理论,并且是可被接受的最合理的平等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残疾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分别有医学模式、社会模式、交互模式这三种定义其概念的方式。其中社会模式影响最大,它把残疾看作社会压迫的产物和后果。在当代政治哲学中,阿玛蒂亚·森提出"跛足者论证",以能力平等批判和取代罗尔斯的资源平等,从而提出了作为真实自由与真实机会的能力概念。玛莎·努斯鲍姆指出,无法处理残疾问题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以及契约论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因而她试图把能力提升为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的本质的描述与他对残疾问题的回避和排斥是不一致的,其正义信念与契约论的假定前提——"自由、平等、独立"——也是不一致的,而能力理论能更好地把握和发展罗尔斯式的正义信念。从能力出发的社会批判,就是以人类核心能力对社会制度进行跨文化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提出了一种比罗尔斯的资本主义批判更为深刻的批判。本文认为马克思拥有一种含蓄的正义观,它可以通过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得到进一步巩固。这种巩固预设了马克思的正义观与罗尔斯的正义观在根本上并非不相容的,两者之间的任何不相容之处都可以通过扬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他对市场经济异化的批判中的一些次要内容得到解决,这比单独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或罗尔斯的理论来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公正现象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密尔认为功利主义不为人接受的最大障碍是人们对正义观念的误解。针对于此,密尔提出了其功利主义的正义观。他认为正义的核心是对权利,即一个人的正当要求及利益的维护,作为道德规则的正义是符合并源于功利原则的,正义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并不独立于功利之外。  相似文献   

16.
康德是西方国际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他晚年对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康德认为,人性不单单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而是善恶皆备;“已不所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国际正义的标准;人的“非社会性”是国际上战争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同样人的“非社会性”也使“永久和平”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7.
王秋实 《法制博览》2015,(5):119-120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事物各个组成部分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互不干涉并实现自身的美德。在一个理想国家中,实现正义的手段是哲学王的德治和对公民的全面教育。正义本质上是一种德性,其特征是强调整体的有序,从而达到各部分之间的和谐。正义无论对于国家或是个人都优越于非正义,正义者可以从遵守正义中获得今世来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政治输入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背景下,通过政治输入方式获得政治认同,适应了人们利益表达和维护的参与需求,能够推动法理型政治权威认同的建设,促进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执政党与公众之间双向支持的政治氛围.但是,在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渠道的受限制及不畅通和利益代表的"非代表性",思想文化上对政治输入的排斥,输入主体间的不平等,严重削弱了人们的政治认同.因此,从获得政治认同的目的出发,执政党和政府要担负起提供、维护社会正义的历史使命,创新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完善政治输入渠道建设.  相似文献   

19.
石勇 《南风窗》2013,(23):2-2
无论说了多少次,正义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母题和面临的巨大挑战。很多时候它仍然被遮蔽于阴影之中。想象一个没有正义而能消除仇恨、暴力的社会,一个政治共同体——国家,以及由各个国家、地区构成的"社会"(国际社会)几乎不可能。"共同生活"的存在结构决定了人类无法在对正义理念的  相似文献   

20.
孙瑶 《法制博览》2015,(7):91-92
浅谈刑事法律与正义的关系,以及围绕刑事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正义问题。如何诠释正义是刑事立法和法律适用过程的核心问题。正义不需要定义却需要彰显,刑法与正义的关系犹如根与枝蔓一样密不可分。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各个环节,正义始终是基本标杆。但正义同样应当有一个限度,不可滥用。从事刑事法律的人员犹其应当有一颗对正义的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