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这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春鹰 《中国人大》2014,(23):19-2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的前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相似文献   

3.
陈蔚 《公民导刊》2011,(8):29-30
立法工作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后。建设法治国家仍在路上。在法律大厦落成的新起点上,地方立法应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保持立法产品对执法者和民众的公信力,不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对地方立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首在立法,没有立法,法治无从谈起。法治体系建设之难,也首在立法。因为立法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执法的效果。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具有非凡的意义。而立法之难,首先难在确定立法目标,必须把保障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就为新形势下国家立法工作确定了方向和目标,提出了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推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征程中,人民代表大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决定》也为人大工作拓展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主要体现为:健全立法起草、  相似文献   

7.
李林 《公民导刊》2011,(3):29-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国家意志和法律规范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志与社会发展规徨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徨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民主主导、各国家机关全画配合、亿万人民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制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模式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整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洪鸿  章涟漪 《台声》2014,(11):20-2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法治中国,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是良法善政;法不仅要定纷止争凝聚共识,而且是对民族精神的提炼和升华。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立法权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在  相似文献   

10.
《时事报告》2014,(1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黄丹 《当代广西》2015,(5):20-21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环境保护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纵观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关生态环保法治建设的部署,笔者认为有五大亮点:一是树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二是明确了中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政治方向;三是改革了生态环境立法的模式;四是明确人民的生态环境法治主体地位,把环境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五是强调司法权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其中,在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完善立法体系是基础性工作。2010年,全国人大宣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截止到目前,中国制定了近20部环境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的战略目标,并对法治湖北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湖北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省按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宏伟目标,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树立立法机关的权威,发挥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立法职权、主导立法工作的实际情况,与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有近八成的法律、法规是却由作为执法机关的行政机关起草的。人大"难主导"立法原因何在?一是制定和执行立法规划、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七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交流探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时俱进发展完善的思路和举措。这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日益得到重视,途径不断拓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民参与立法的渠道还不够宽,参与的程度还不够广,参与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参与的权力还没有得到很好保障,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我国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搭  相似文献   

17.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第十六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关问题,这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开拓创新,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方式,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探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2014年11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化领域的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领域的法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其他领域相比还很滞后,文化法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更好地依法管理文化十分紧迫。一、我国文化法治建设的主要问题1.立法盲点多。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仅颁布了3部法律,分别是《著作权法》、《文化遗产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著作权法》不仅仅针对文化领域,也涉及其他领域。我国文化领域还存在许  相似文献   

20.
程伟礼 《传承》2011,(4):74-7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如期形成,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应当看到,中因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践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治还不够健全,依法治目基本方略尚未得到全面落实,这种客观条件必然影响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水平,影响到立法的选择、功能、内容、技术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