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财物质.是人们生活之依靠,正当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追求不能是无限度无节制的,而是要符合道德原则.做到“欲而不贪”,正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2.
山之子     
一孙勇9岁的儿子孙昊见了生人腼腆得像个小姑娘,写作业有问题都是缠着妈妈给他讲,孙勇倒像个客人似的,他感慨地说:“我这儿子跟我不染(方言:不亲热)。”孙勇的妻子武玉霞说:“他老不在家,这孩子从小跟着我,风里来,雨里去,他的警察爸爸像个收不回来线的风筝,...  相似文献   

3.
幽默与漫画     
徐鹏飞《权威》曹开翔《听说局长家的小狗病了》 只有一个警察 一个孩子跟着父亲回家,在路上孩子问:“爸爸,‘醉’是什么意思?”父亲说:“你看,那里站着两个警察,如果我把两个警察看成4个,那我就是醉了。”“可是,爸爸,”孩子说,“那里只有一个警察呀。” 公 仆 主任妻:“每次开会后,你总要住医院。虽然宴席是公家出钱,可身体是咱们自己的啊!” 主任:“我是人民公仆,身体也是公家的。何况医药费也是公家出的嘛!” 儿 子 送 礼 儿子:“爸爸,给我买作业本去。”爸爸:“今天没工夫。” 不多一会儿,儿子从酒柜里拿出一瓶…  相似文献   

4.
一次。北京市的幼教专家到朝阳区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  相似文献   

5.
“官”也能治病张钰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可有谁听说过“官”也能治病?有!不但能治,而且包治百病,尤其是对那些怪病、邪病特别地灵。妙手神医,“官”到病除。此种神奇勿需旁人指点,自己就能看个透彻。某某未得升迁,就会病魔缠身,不是今天去住院.就是明天去疗养。而...  相似文献   

6.
西林 《今日广西》2007,(14):42-43
“股市要震荡,我得去卖股票了!”睡梦中醒来的佟先生穿上衣裤准备出门,猛然发现外头仍是黑漆漆的一片,低头看表:才半夜3时40分,不由哑然失笑——佟先生只是被“炒股病”折磨的股民之一。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半句我觉得并不尽然,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智障孩子.把老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让我做的”。在孩子眼中,老师是真理的化身,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对象,都会对残疾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2,(14):60-60
“送女儿上学是我正常工作之外的私事,别人怎么去评价,和我没有关系..这件事情不是我感兴趣的事情,也不是组织上的工作安排,网民自由弄的,还是让网民自由去说吧、”安徽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在网上广为传播后,有人叫好有人讥讽,赞之者认为“亲民”,贬之者视为“作秀”。  相似文献   

9.
寒冬腊月,张燕蹬着她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顶着寒风去购买年货。“春节快到了,又有一个儿子要从看守所回家,我得给孩子准备点吃的和用的东西。”她话中的“儿子”是她收养的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漫画与幽默     
驯狗“我想训练我的狗。让它想吃东西就叫。我驯了它有100次了。”“怎么样?它现在叫吗?”“不叫。不过,我不学狗叫,它就不吃东西。”牙科病人朋友的丈夫牙痛,去看牙医,怕得要死。牙医为使他平静下来,递给他一杯威士忌。朋友的丈夫一口喝光后,再来一杯。“好啦,”牙医说,“不怕了吧?”“对,”朋友的丈夫咆哮着说,“我倒要看看谁敢碰我的牙齿!”简而不明的广告南非哈拉布《星期日邮报》的一则广告可谓简而不明:“莫可维西林园,逢星期三、星期六下午4点30分喂鳄鱼,欢迎带孩子来。”丈夫看了笑道:“带孩子去看鳄鱼还是…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我终于对母亲把我的愧悔说了出来。我说:“那时候我实在不应该一个人吃鸡蛋,过后啥时候想起来都让人心里难受。”我想,母亲也许会对我解释一下让我吃鸡蛋的原由.不料母亲却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你这孩子,还提它干什么!”  相似文献   

12.
说来也许你不信。一个偶然的机会,十九岁的我当了回“爸爸”。那是去年夏天的事了。那天我值中班,酷暑难当,蒸得我满身是汗。突然一声童音传来,“妈妈,是爸爸,我看到爸爸了!”顺着声音,我看到不远处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男孩,戴着一项浅蓝色的遮阳帽,一张天真的小脸被太阳晒得红红的,一边喊一边挣脱妈妈的手向我跑来,孩子的妈妈焦急地跟在后面。孩子一把抱住我的腿,仰着期待的小睑叫道:“爸爸!爸爸!”这亲切而又陌生的称呼,羞得我顿时洗红了脸,茫然不知所措。孩子的妈妈来到我面前,羞涩地冲我笑了笑,“对不起,孩子认错…  相似文献   

1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可不能求立竿见影 《礼记·学记》里讲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的古字是,左边上下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右边一个手,拿着树枝。左边代表孩子看着长辈画第一个叉,便模仿着画第二个叉,意为“上行下效”,代表身教。右边一只手拿着树枝,代表教育孩子要不厌其烦,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14.
偶然的情况下,我在一本杂志上 看到这样一篇短文:一天,父亲带儿 子去打柴,父亲找到了一棵枯树,就 把它锯下来。到了春天,他惊奇地发 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新绿的嫩芽, 于是他说:“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 了,冬天里树叶掉得精光,而且光秃 秃的树枝也不断地往下落,好像是一 点活劲都没有了。但是现在才知道,它 确实是活着的。”他看着孩子,接着说: “孩子,不要忘了这个教训,决不要在 冬天里砍树。决不要在闷闷不乐时得 出消极的结论。更不要在情绪很坏时, 做出重大的…  相似文献   

15.
《就业与保障》2013,(10):6-6
小保:我所在公司由于生产紧张.决定改变原来的“一班制”生产方式,将员工分成白班和夜班“连轴转”,实现“人休机器不休”。而我由于生下孩子不过半年,每天晚上不仅需要哺乳而且还得照顾孩子。遂没有按照公司要求上夜班。公司因而以我不服从安排,并因脱岗已导致生产损失为由,不顾我已有两年工龄。干近日口头要我立马走人且拒绝给予任何补偿。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6.
(Situation:Johnconsultshisfriend,XiaoLi,onaproblemhehasencountered.)约翰:有一件小事我不太明白。小李:什么事啊?约翰:我今天去李老师办公室,很不巧,他不在。我问另一个人,“请问,老李呢?”那人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难道我说错了吗?小李:你确实说得不合适。对自己的老师不能称呼“老…”约翰:有的书上说,称呼“老…”是表示尊敬、亲近,我为什么不能这样称呼呢?小李:书上的说法不全面。能不能称呼“老…”,要看双方的身分、地位。学生对老师,孩子对父母,都不能这样称呼。约翰:嗅,原来是这样。汉语的称呼比英语复杂…  相似文献   

17.
刘铭恒 《现代领导》2006,(10):46-46
著名文人黄永玉讲过一则笑话:有学生递假条给校长,上写“生姑父之岳父令返家,因生之岳父有女出阁。请准假若干。”校长发火,责备该生假条写得累赘,要求他“简言”!该生改答:“爷爷叫我回去讨老婆。”校长斥之:“胡扯到这样地步!”该生感到委屈.哭诉说:“无转折跌宕.不似做文章办公文样子……”  相似文献   

18.
光荣的悲哀     
昭君出塞,这大概是一个普及得不能再普及的悲剧故事了。听瞎子阿炳的琵琶曲《昭君出塞》,只让人掉泪。看尚派名剧《昭君出塞》,才知道连汉马都不愿出汉关。有内蒙古的朋友告诉我,昭君并未出塞,她是以死来抗议汉元帝的软弱无能和抗争自己的技人出卖,没黑水河了,冒名顶替者是一个婢女。其实,汉元帝的“和亲”和清西太后的“和约”是一个味儿.都是对外夹侵略压力的屈服.不过前者是进贡美人、后者是割地赔款之别而已。出于对一个悲剧人物的同情,我去了莫须有的青城昭君墓。至此,我才发现我已经成为历史的落伍者了:一个国家之间(汉…  相似文献   

19.
冬至这一天,陈美丽冒雨来到丈夫的坟头:“云林,这下你可以安心去了,欠乡亲们的钱我已经还上了,妈妈我也会养老善终,两个孩子我一定把他们拉扯大……”  相似文献   

20.
话说本届冬奥会上,周洋那孩子“欺负“了三个韩国女孩子,勇夺短道速滑1500米金牌。比赛结束后,周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拿了金牌以后会改变很多.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当时我正坐在电视机前.周洋这话一出口,心里登时感觉到一阵暖和,不禁感慨:一个90后小孩能有如此境界,真的不容易,应该称许.也值得她的许多同龄人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