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梁衡 《中国人大》2012,(17):53-53
最近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话题突然热了起来,特别是"两会"之际,名人荟萃,代表、委员,包括高官、名星都纷纷在镜头前写自己的幸福公式。但是那些还不够幸福的人却不见出面。幸福的主体是公民个人,要靠自己感受,不能"被幸福",也不能"贴牌",更不要"秀幸福"。构成幸福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物质、精神、情感。情感也属精神,但又有区别,特别是对个体的人来说精神偏重于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1,(6):60
人一辈子最大的工作,应该是认识自己,而不是认识别人。我想这是确保自己生活幸福的前提之一。——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苏小和。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往往忽略了眼前的快乐,真正的幸福也就随之而去了。——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上,年轻讲师本·沙哈尔这样对学生说。天字有"人",意字有"心"。  相似文献   

3.
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发布的"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显示,3/4的中国人表示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各国政府都开始关注人民真正的幸福度的提升,而非仅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提高人民的幸福度也已经写入中国政府的"十二五"政府工作报告中。  相似文献   

4.
从"幸福广东"口号的提出,到北京"十二五"规划写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再到重庆提出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5%",率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调控写入规划,并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及至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将"幸福"解读为"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中国各级政府满溢的"幸福"热度,令全国乃至世界倍加注目。  相似文献   

5.
虽然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但其生活负担依然沉重:看病贵就医难,使多少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学生就业难,在岗职工怕失去工作,缺乏一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虽然如此,可如今的"小市民"们仍在憧憬着幸福。他们的幸福指数简单而又单纯,就是生活平平安安、身体没有病、有一间不漏雨的房子、出门一路平安、回家吃个热腾腾的饭、在单位不生闷气、不下岗不失业……这些指数虽然普通,但其所涵盖的基本生存资料却有着"真切的生命力"。在近些年,国家也开始制定一项项如甘露般的惠民政策,接受滋养的"小市民"们,则开始借助这些"营养",迈入更加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变幻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盼得到幸福。然而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未必人人都能了然,于是常常有人忽略自己拥有的幸福。   其实,在日出日落的更替中,幸福随时都会环绕在你身边:伴着落日的余辉,与恋人牵手走在花丛草地间,畅叙着心中的情感,你是幸福的;捧着一簇康乃馨去医院探望生病的友人,望着那些目光凝重失去健康的人们,你会从那痛楚的眼神中感受到拥有健康的你是幸福的;面对失业的友人,还有那些下岗的人们,知晓他们生活的困顿情形,你不再为自己没有工作而苦恼,在你的感觉里,拥有“饭碗”的你是幸福的;清晨出门,爱…  相似文献   

7.
郑剑 《当代广西》2010,(23):30-30
在不了解郭明义的人眼里,郭明义宁肯自己受难,也要帮助他人。在有所了解郭明义的人眼里,郭明义生活艰辛,春夏秋冬一身劳动服;家是一处陈旧陋室,尚不到40平方米,水泥地,白灰墙,女儿"闺房"只能安在门厅。但与郭明义相处久了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他的内心很温暖。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2,(12):59-59
喜马拉雅山麓的小国不丹,一度因为"国民幸福指数"享誉全世界。但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加速,不丹总理廷雷近来抱怨,人们已经开始背离传统价值观,最幸福国家也有了烦恼。  相似文献   

9.
幸福禅     
人们大概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找一个物件,这物件明明就在自己手里拿着,却还要东找西翻,成语谓之骑马找马。其实,有些人追求幸福,也步入了这样的误区。抱着幸福找幸福,那怎么会找到呢?有不少人对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不满足或不满意,若因此而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也是好事。遗憾的是,他们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必须善待自己的人生幸福,每天都要算一算自己的"人生幸福"这笔账,因为"人生幸福"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一个人修养的水平高低,决定了他是否看重这笔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也是一个创造幸福的时代。中国民众在艰苦创业的同时,也享受着发展带来的成果。人们不经意间就可发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变得充满机遇,自己的幸福指数正在不断递增。把握机遇是我们幸福的源泉走进浙江横  相似文献   

12.
一、婚姻是什么 理性是人类的特点。但同时人类又是感性的动物。人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时候,他一定有自己对幸福的定义。所以这里“最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人类和大多数动物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最主要的一种是异性相吸,为了实现幸福的生活目的,基于理性的思考,要组建婚姻家庭,而婚姻也是多数人选择实现幸福生活的方式之一。因此,可以得出,婚姻是以感情为基础以实现幸福的生活为目的而结成的合伙组织。  相似文献   

13.
德性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性概念,它与人对自己的实体性理解相关。而幸福则是一个精神性概念,它关涉人生整体而又包含诸多要素。德性与幸福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内在关联,德性是幸福的内在要件,而幸福又反过来促进德性的发展。但就当代中国而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活关系和伦理关系日益被金钱、货币或资本等抽象的物化力量所渗透甚至代替,因此,就人们的主观生活感受或思想观念而言,人们也日益将自身理解为一种单纯的或抽象的利益主体、需要主体以及为满足这种利益和需要而进行市场交换的抽象交换主体。总之,日益将自身理解为一种脱离社会生活关系和伦理关系之外的抽象"主体",因此,传统的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逐渐丧失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仅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内在关联出现松动,而且出现了德性与幸福双重的背离与失落。培育人们的德性,重构德性与幸福的内在关联,是走出当前道德困境、增进人们生活幸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成分无疑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之一。虽然幸福指数和国民收入间并不一定会表现出线性的关联,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不一定带来精神生活的改善,甚至还可能出现精神生活恶化的特例,但从整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越高,人们所普遍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越高。在生产力和人均收入还未充分发达的情况下,通过经济增长来改善收入(国民收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仍然是改善人们幸福程度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与幸福指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成分无疑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之一。虽然幸福指数和国民收入间并不一定会表现出线性的关联,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不一定带来精神生活的改善,甚至还可能出现精神生活恶化的特例,但从整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越高,人们所普遍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越高。在生产力和人均收入还未充分发达的情况下,通过经济增长来改善收入(国民收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仍然是改善人们幸福程度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中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许多残疾人还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困难,解决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积极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才能真正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有尊严,更加幸福。"十一五"时期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效果?"十二五"时期广大残疾人能够得到哪些帮助和实惠?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对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邓名瑛 《求索》2011,(8):109-110,11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的精神生活构建一个"意义世界"。文化与价值观紧密相联,负载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迅猛,但其良莠混杂的状况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也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8.
幸福在哪里     
策划人语:八十年代的那首流行歌,告诉人们幸福"在辛勤的工作中,在艰苦的劳动里",让我们记忆犹新。时至今日,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大行其道,正迅速瓦解着人们传统的道德和情感,丰富的物质生活给我们带来满足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深深地迷失了?我是谁?什么是幸福?  相似文献   

19.
醒世漫画     
程远 《群众》2008,(3):79-79
曾经,幸福还只是人们的一种渴望,或只是个体内心的一种感受。可当今,“幸福”和“幸福感”已经成了社会生活的热门话题。不仅涉及“幸福感指数”的调查越来越多。而且如何看待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感也不时引发人们的热议。前不久。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比出炉,其结果尽管见仁见智,但是,诸城市都以各自的魅力诠释了幸福。与此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幸福”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幸福"一词,越来越多地挂在很多人的嘴边,从国家到国民,纷纷投出"幸福"信号,如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幸福指数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幸福在哪里?如何创造自己的幸福?我认为,真心做好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