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商业贿赂要突出"商业"两字,这是区别于一般贿赂的关键,我国的商业贿赂的产生"非一日之寒",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贿赂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依法治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检察风云》2006,(7):56-57
治理商业贿赂,净化交易环境 人民网今年2月24日的人民调查栏目的主题是"关注商业贿赂治理".调查受到了广泛重视,在仅有一天的时间里就已经有一千多人回复了问卷.结果显示的共识之一是,认为商业贿赂不是"潜规则"而是"反规则",不是"润滑剂"而是"腐蚀剂",必须铲除;共识之二是社会的每个参与个体都进行努力,形成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文化心态和社会氛围是必要的.交易环境需要净化,通过对商业贿赂的治理可以普遍地降低交易成本.资料显示,就各国的普遍情况看,直接与商业贿赂相关的交易成本为15%左右,中国的商业贿赂问题较之世界平均状况看更加严重,所以商业贿赂在交易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更大.  相似文献   

3.
商业贿赂罪亦称贿赂交易罪,包括八个罪名,根据其是否"只能"发生在市场交易领域,可以分为纯正的商业贿赂罪和不纯正的商业贿赂罪。商业贿赂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我国"反商业贿赂年",政府自这一年开始重拳治理商业贿赂,取得一定成效。但商业贿赂的屡禁不止暴露出我国相关立法的欠缺与不足,出台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已是迫在眉睫。拓宽商业贿赂行为的范畴,清晰界定商业贿赂的概念,考量商业贿赂行为的构成要件,统一执法机关并完善相关法律责任体系,这是新法的重点所在。国外相关立法经验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商业贿赂犯罪与刑法中两类贿赂犯罪呈现交叉关系,包括一部分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以及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及单位贿赂犯罪.这两类犯罪既有共性亦有个性.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严重危害社会经济,是其共性,但是,在分割的客体和危害性存在个性差异.打击商业贿赂犯罪根本上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对公务商业贿赂犯罪和非公务商业贿赂犯罪,应当采取"分而治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商业贿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贿赂现象在我国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目前,我国已经将治理商业贿赂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商业贿赂泛盛机理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的趋利性是商业贿赂存在的前提条件;法制不健全助长了商业贿赂的泛盛;执法体制不顺使商业贿赂得不到应有的惩治;一些行业已形成的"潜规则",给惩治商业贿赂行为带来了不小难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设置防范机制,遏制商业贿赂;完善举报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权力寻租机会;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营造健康的商业文化等治理我国商业贿赂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讨论了"择校费"以及教育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对"择校费"及其对教育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择校费"是否可以纳入教育领域的商业贿赂加以规制,指出了"择校费"与教育领域的商业贿赂的本质区别,并提出了治理"择校费"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忆萍 《河北法学》2007,25(4):103-105
随着我国政府加强对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商业贿赂的手段不断翻新.用规避"账外暗中"的方式以逃避法律制裁,是其中之一.我国要加快反腐倡廉的进程和提高反商业贿赂的质量,单位受贿罪中的"账外暗中"方式应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9.
当前行贿已经成为商业贿赂的一个突出方面,行贿时间长,行贿面积广,行贿数额大,行贿获取的非法利益多,造成的社会影响坏,检察机关必须及时果断采取强制措施,坚决予以打击,遏敌之锋,反劳为逸。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时,要变"拒供"为"想供",变"要他供"为"他要供",从而彻底扭转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被动形势。实践表明,加大对行贿人的控制和打击力度,是成功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辛颖 《法人》2015,(2):31-33
调查发现,无论是哪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都面临着或者经历过在制定和执行反商业贿赂制度的阻力2014年,葛兰素史克(GSK)因违反中国商业贿赂相关法律而被罚30亿元人民币,多位公司高管被判有期徒刑。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针对公司行贿开出的最大罚单。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独立的反商业贿赂法,但随着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反商业贿赂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与此同时,反商业贿赂进程的加速也要立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商业贿赂概念的探析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阻碍商业贿赂治理进一步深入的因素,而商业贿赂概念不明确则是原因之一。如果说对商业贿赂的产生与蔓延原因的探析,是对商业贿赂概念外部的了解和梳理,那么对商业与贿赂词组的拆解分析,则是对商业贿赂概念内部的深究和廓清。当前,我国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对商业贿赂的定义过于狭窄和模糊,无法满足当今社会治理商业贿赂的需要。通过对国外法律关于商业贿赂定义的考察,结合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需要,并在分析商业贿赂的行为特性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给予我国商业贿赂一个较为适当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性问题,集中阐明了商业贿赂违法与商业贿赂犯罪、商业贿赂犯罪与公务贿赂犯罪的界限,力求严格把握政策,为依法治理商业贿赂犯罪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跨国反商业贿赂法制缺陷的根源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何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商业贿赂行为较少,而在发展中国家商业贿赂行为较多,格雷欣定律可以解释其中的规律性,即发展中国家反商业贿赂的法制缺陷是导致跨国公司商业贿赂行为多发的重要原因。既然商业贿赂行为不可能自发地从市场上消失,那么完善反商业贿赂法制就是杜绝商业贿赂行为的必由之路。就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而言,我国应首先完善母公司作为控制人的法律责任,这是完善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广州市除荔湾区以外的11个基层法院对"三打"(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案件进行宣判。其中广州市中院宣判案件15宗,涉及商业贿赂案件3宗、欺行霸市案件12宗;各基层法院总计宣判"三打"案件45宗,涉及欺行霸市案件17宗,制假售假案件15宗,商业贿赂案件13宗。  相似文献   

15.
当前,商业贿赂犯罪问题已经引起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一些机关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治理商业贿赂的具体举措,以提高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工作能力,有效惩治商业贿赂犯罪。但是,治理商业贿赂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预防商业贿赂、铲除商业贿赂滋生的土壤,到严密法网,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商业贿赂犯罪呈上升趋势,有关商业贿赂犯罪在司法认定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商业领域发生的贿赂犯罪都属于商业贿赂犯罪;商业贿赂犯罪的对象应扩张解释为金钱、物品及其他财产性利益;赋予检察机关对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案侦查权,建立反商业贿赂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三打两建"涉及面宽、区域广,动员投入的执纪执法部门众多,几乎就是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海、陆、空一体战。打击商业贿赂,则是这场战役制胜的关键一战。欺行霸市、制假售假的背后,基本上都有"保护伞",而使其勾结在一起的,正是商业贿赂。但商业贿赂深藏幕后,隐蔽性强。调查难、取证难,一个个难题使这场关键之战注定是一场智慧与毅力的较量。实施精准打击,牵头组织打击商业贿赂工作的广东省纪委、监察厅祭出制  相似文献   

18.
商业贿赂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手段,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目前我国打击商业贿赂的法律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对商业贿赂主体的规定不周全,对商业贿赂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认识不清,为商业贿赂设置的法律责任不合理。为了能有效地打击商业贿赂,有必要对现行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包括合理界定商业贿赂主体的范围,以实质损害竞争作为商业贿赂的核心要件,完善法律责任制度,建立有奖举报制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在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界和实务界对商业贿赂犯罪的许多问题还存在分歧和争议,影响了查办商业贿赂犯罪的效果。本文试对商业贿赂犯罪行为概念和特点作出阐述,对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规定进行研究和探讨,获得对商业贿赂犯罪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惩治商业贿赂犯罪事实法律体系的构想,为治理商业贿赂,打击商业贿赂犯罪司法实践提供立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治理商业贿赂犯罪,扭转其在我国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采取的举措之一是要及时进行相关的刑事法完善,以使我国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治理有法可依,从而符合"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