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禺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对这些形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无论她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努力,其命运最终都走向了悲剧.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集中反映了曹禺的以同情妇女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些女性形象也说明: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道路只能靠自己的独立,否则就会丧失自我,而走向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在她的文学作品《秀拉》中以全新的文学视角塑造了三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并透过她们各自的命运,揭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以及她们不同形式的反抗,突出刻画了性格迥异,不惜任何代价追求自我并极具叛逆性格女主人公秀拉,表达了作者对黑人女性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鄢然的小说对女性和性别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她们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解放的追求;另一方面,这些意识和解放追求的深层内涵却投射了男权文化的阴影.这体现了女性作家面对男权文化时的无奈.  相似文献   

4.
韩国导演李沧东在他拍摄的《绿鱼》《薄荷糖》《绿洲》《密阳》《诗》五部影片中,分别为我们呈现了身份各异,但却有着同样多舛命运的女性.她们的生命充满了悲苦的色彩,却又不甘于向命运低头,她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捍卫着自己的灵魂与自尊.每一个女性形象都可以用女性主义的理论来分析李沧东镜头下女性形象的作者化特点及其人文情怀.在李沧东看来女人更加敏感,和苦难更接近.女性不再作为男性的“他者”,而是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或者客观因素,使主体不再屈服于一个父权的观念,她们有追求爱的权利,也有追求“美”的坚持.女人在苦难中挣扎、呐喊,寻找生命的意义,不屈服于命运.  相似文献   

5.
明代才子佳人传奇中,女性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佳人不仅容颜美丽,青春年少,她们主动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人格、肯定自我价值,是中国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古代女性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三个女性形象安娜、陶丽和吉娣,陶丽主要是作为母亲而存在,吉娣是好妻子的范本,家庭中的天使,而安娜则是一个摆脱了女人三种固有身份的原初状态的女人,她为自己而活然而却终究无法摆脱对男人的内在依附性。三个女人各自散发出了独特的光芒,但她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受着男权社会形式各异的束缚。这是她们共同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紫颜色》中莎格人物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格·艾弗里是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中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黑人女性的形象,继承了黑人妇女的传统的文化和信仰,她独立、自我、个性十足,并帮助其他黑人女性反抗父权制度。莎格是黑人女性反抗男性霸权和争取独立自由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女性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是有不同规范和不同标准的。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妇女怎样对待事业和生活才是美的?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做事业强者,是时代对妇女的召唤 有人说,当年向警予、秋瑾等人,如果也去做世人一致称赞的“好女人”的话,那么,今天就不会有她们铮铮大名了。对女性形象美与不美的定夺取舍、只接受历史必然性的选择。即,妇女形象符合时代潮流就应该是美的。历史在不断召唤女性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做事业的女强人。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的<喜福会>描述了4对母女关系.虽然她们彼此之间存在隔阂,但是母亲们先前的经历及处世态度还是对女儿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过历经最后的融合之后,两代人最终实现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超越,她们找回了自信、坚强和为自己作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才貌双全、温柔顺从,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识.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迥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方面的比较分析可知,她们改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附属于男权文化和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狭隘格局.从这三位女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的初步觉醒和转型.  相似文献   

11.
《阿格尼斯·格雷》是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全书以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自叙述视角写成,体现出内聚焦型的视角和自叙体的风格,在叙事上独具特色。作者站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进步立场上,塑造了阿格尼斯格雷这个既坚持道德原则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文学形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这是《阿格尼斯·格雷》在主题意义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发轫于屈原,而李商隐则在无题诗中升华了“香草美人”的蕴涵,进一步诠释了“香草美人”的时代性,赋予其理想性特征与艰难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吴越地区的女性文学活动异常活跃,涌现了一大批女作家,其中女诗人汪端的咏史诗和论诗诗开辟闺秀文人创作的新领域.她的诗学天赋和独特的成长背景是她能够在清代才女中独树一帜的先决条件;她虽身为闺秀,然其咏史诗却显然流露出一股热血男儿的英雄气概;汪端对性别意识的表达比较含蓄,对婚姻和家庭的感受在诗歌中鲜有体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理性的声音.汪端诗集<自然好学斋诗钞>,是她对历史的评价和时女性角色的认知的载体,体现了她闺秀和学者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14.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既具有温柔、极富同情心和极易动感情等女性特征,又具有积极主动、勇敢坚强等男性特征的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传达了她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并折射出"双性同体"的特征,对瓦解父权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女权主义和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阐释达夫妮.杜穆里埃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以《蝴蝶梦》为例分析其看待两性关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女性觉醒是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清代女作家吴藻在这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吴藻的词曲创作充分表现了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超越性别局限的个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16.
当代女工形象的性别书写大致可以分为压抑期、萌芽期、生长期三个阶段,人物形象的特征及作家写作立场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对女工乃至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认知与想象.当代女工形象的性别书写对于工人形象的丰富和深化,以及女性文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出色地继承前辈南方黑人女性文学的优秀传统,将主人公茜莉塑造为一个重要的象征,用来揭示黑人妇女所受的双重压迫,即:既受白人的压迫,又受黑人男人的奴役。由此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作为两条并列主线架构起这部颇具批判意味的现实主义小说,进而沃克就解决这两大社会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开拓性探讨,提出了其著名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萧红的独特在于不使用理念的语言表达思考,而是以情感的语言表达思考的理念.<呼兰河传>浸渍情感的写作倾泻了她对生命与生存的思考,寂寞的歌哭对呼兰河子民卑琐、平凡生活的哀痛,童年感伤的记忆和成年悲惨的爱情皆化作荒凉的情感表达,诠释着生命的荒凉,阐释着沧海桑田,人生无常.字里行间流泻着孤寂中的故园之恋与生命的哀思,张扬着女性意识,她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的声音,她渴望飞翔.  相似文献   

19.
李香君是<桃花扇>中具有独特内涵的女性形象,她将爱情追求与政治识见统一起来,显示出古代女性心胸与思想境界的重要改变,这一独特形象反映了清人进步的妇女观,文章并对清人进步的妇女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白诗中之月,在其人生的各个时期,呈现着不同的状态;李白的诗中之月,是各个时期性情的真实体现。笔者通过对李白性情变迁的逐步分析,阐释其诗中之月的文学内涵,对李白诗中庞杂的月意象进行梳理,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李白爱月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