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扬 《党政论坛》2014,(17):39-40
香港“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发起的“保和平,保普选,反暴力,反占中”签名行动,截至8月3日晚,反古”签名行动,截至8月3日晚,已经收集到逾109万个签名。  相似文献   

2.
50年代,昆剧《十五贯》获得成功,周恩来总理赞叹:“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今天,当话剧滑入低谷,一出《魂系何方》,连演百场,振奋人心,大有当年《十五贯》的价值。 请看《魂系何方》所引起的“轰动效应”: 剧终,演员频频谢幕,观众却仍沉浸在戏里,迟迟不站起来。忽地:许多观众涌向舞台,有的拿出说明书,有的掏出笔记本,有的摸出戏票,请演员签名。 散场后的候车站,观众仍在兴奋议论:“这个戏不错,多年没看到了。”“戏正,演员演得也有感情。”“话剧嘛”,就是要这样,能够吸引人。”  相似文献   

3.
京昆大师俞振飞在回忆幼年间受到父亲严格的要求时说:“他强调要我认真地‘拍曲子’,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跟他唱同一支曲子。每一支曲子,他要求我唱一百遍以上。如果唱的过程中,有一字一腔被他认为不够准确,就要重唱一百遍,所以,有时我甚至一支曲子唱到四百遍。我虽然从小培养起了对昆曲的兴趣和爱好,但这样几百遍地唱,毕竟感到枯燥乏味。”这里讲的曲子,当然指的是某出戏中的某段唱腔,其中是有人物、有个性,甚至应该是有文采的。但是对于小孩子,一来因为年纪小,对具体的人物感情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二来作为打基础,也不要求孩子一学戏就“直奔”人物,  相似文献   

4.
王文娟 《各界》2012,(12):92-94
这种异常熟悉的感觉,莫非就是平时所唱的“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从学戏的那天起,我挑起了养家的担子,打定主意要先把弟妹培养成人。直到两个弟弟如愿考上了大学,我才觉得在舞台上演绎了那么多才子佳人、海誓山盟之后,也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相似文献   

5.
上纲     
记不得是看哪出戏,舞台上地主婆嫌丫头送上的茶太热,生气地骂道:“你想烫死我呀!”把这种小事的性质无限扩大到性命交关的程度,在政治运动中称之为“上纲”。这种“上纲”的特点,是随意性想当然的。“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在“反右”运动中所上的“纲”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在“文革”中也一样。  相似文献   

6.
代群 《瞭望》2004,(24)
一首“夫妻双双把家还”,借助荧屏,唱遍大江南北,显示了黄梅戏在当今舞台上的魅力。只要有观众,戏曲就有生存的基础,而只有观众年轻化,戏曲才有发展的潜力。这两点,黄梅戏令其他传统剧种羡慕。本刊曾刊文探索东北二人转的生命力,引起读者关注。这一次我们尝试分析一下黄梅戏的生命力,看看她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就像是一个舞台,交替上演着一幕幕社会流行热,什么王朔热、毛泽东热、点歌热、电脑热、恋爱热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台,令人眼花撩乱,很是热闹。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种热可以说是长盛不衰,始终红火,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是校园的“同乡会热”。  相似文献   

8.
一棵树     
一棵树,相对那些叽叽喳喳永 远也说不完的人来说,它的 确是一个哑巴。一年四季,你听到过一棵树说过一句话吗?人就不同了,在一生中,他会撒谎、献媚、溜须拍马,甚至戳事弄非、诽谤他人。当然,这并不表明不曾说过一句话的树永远放弃了对四季的表白。在春天,一棵树,它会用梦幻一般的花朵代替所有的抒情,自作聪明的人就是搬来所有美丽的词汇堆砌在一起,他也会自叹弗如——作为一个人,你能像一棵树那样用甜美而馨香的语言轻而易举地就让一个季节陶醉或让沉默了一冬的成群鸟儿叽叽喳喳唱个不休?我这样问自己时,竟觉得这是多么地可笑。有时…  相似文献   

9.
上海戏剧学院师生7月下旬到北京演出的大型诗情话剧《徐虎师傅》,受到首都观众和专家们的欢迎和好评。不少人指出,这出戏如同炎夏中的一股清风,使人感到高兴。 这出戏,是以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中山北路房管所水电维修工人徐虎的事迹为素材创作而成。徐虎为民服务的精神令千百万人所感动,然而这么快就被搬上话剧舞台,是北京许多戏剧家所没有想到的。因为如何在舞台上表现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一直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1955年《文学季刊》发表了曹禺的《雷雨》剧本,那时我还在中学读书。《雷雨》反映的封建大家族与我的家庭相似,里面的人物都似曾相识。那时我想,什么时候我能看这出戏呢?不久,中国旅行剧团将它搬上舞台。由于它带来的巨大影响,当时的北平市长以这出戏有伤风化为由禁演。剧团无奈,便在天津法租界首演。我听到消息非常着急。奶奶耐不住我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话剧舞台受到文化市场各种浪潮的冲击,或不景气,或跌入低谷,而北京人艺却依然故我,新戏不断,好戏连台,上座率高,不少话剧剧目的演出超过百场,成为话剧舞台上的一棵常青树,个中奥妙何在?笔者近日对现任北京人艺的第一副院长刘锦云进行了一次专访,他说:“演出超百场已成为北京人艺创作新戏、好戏的一条不成文的标准.”出人出戏拉开大幕才是真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4,(22):8-8
美国地缘政治智库Land Destroyer研究员卡塔卢奇近日披露称,香港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和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早在今年4月访美时,就与美国国务院辖下的智库开会讨论“占中”行动流程、诉求等细节。也就是说,这场行动在示威者真正上街参与前几个月,己在美国的干预下计划好。  相似文献   

13.
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是统一意识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处于同一个意识折返运动的两端,并且通过辩证运动把一方的特性带到另一方,双方接受彼此的"馈赠"从而实现交互作用。所以,不但意识到的自我是自我的对象,同时意识到的对象也包含着自我。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象意识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对象意识。虽然它们都属于"同一个意识",但是在认识论上我们必须将其区别开来——把它们当作性质不同的两类意识,并且把自我意识看作更高层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人有"充大"的欲望,会不由自主地膨胀。有点知识的人易膨胀,无知者同样也会膨胀。自我膨胀越强的人,往往内心越是虚弱。文革时有首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反反复复唱"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其实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已经大不妙的绝好写照。  相似文献   

15.
瞭望哨     
《瞭望》1983,(9)
为了某件重要事情,特地派人“专程”前往,是完全必要的,象外事工作中,为了外交礼仪,“专程”迎送某些重要的外宾,就是一例。 然而,也有许多“专程”行动是大可不必的。譬如某出版社出了巴金的十卷本选集,“专程”派三人乘飞机至上海来“送样书”;某单位为张海迪特制了一种多功能的车子,派出五人之多,“专程”从上海送到北京。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已有研究,政府与社团的行动空间存在诸多重合之处,许多社团表现出行政化特征。但是,现有研究并未解释社团行政化的内在发生机制,也未能进一步对政府与社团的行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个案研究,本文认为:政府采取了"吸纳精英"、"机构渗透"及"项目化运作"的隐性控制手段,社团则运用"组织模仿"策略予以回应,以便争取自身发展的各项资源,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双方在行动逻辑上变得更为趋同,进而导致社团行政化问题的呈现。本文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概念来解释社团行政化现象,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当然,受限于研究个案的类型,本文结论在应用于其他类型社团组织时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实践论逻辑是从抽象个体的价值实践活动开始的,社会"个体"在价值行动中面临着"价值悖论"的困境,即价值确立的二元性与价值实现的悖反。"价值悖论"是现代人的价值实践活动的逻辑前提,其根源在于"人的异化""人的悖论";同时,也只有在"人本论"的社会发展中才能根本克服这一"悖论"。这样就形成一个社会历史领域中的逻辑上升,价值悖论在"人本论"中克服的逻辑结论,为历史的具体的"以人为本"价值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前提。这就是"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实践—认识论在自我克服中的逻辑上升。  相似文献   

18.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千世界,是个舞台,芸芸众生,在各演各的戏。这句话不无道理。的确,世界就是个偌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是一名演员,在《命运交响曲》的伴奏下编排着、表演着自己终生的一出戏。如何使那些演技平淡、拙劣者成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呢?这就需要借助技艺超群的导演的指点。巴陵石化公司长岭炼油化工厂党委书记王民余,就是这么一位技艺超群的“导演”。几年来,他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把满腔热血倾注在全厂五千余名青  相似文献   

19.
开罗专电 在中东舞台上,正在上演一出巨型历史剧。各方的政治家扮演着显赫的角色。在美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话这场充满曲折与高潮的序幕戏中,明星式的人物迭出,他们的名字、照片、镜头,充塞于全世界的报纸、电台、电视之中。 就在这个舞台后面,有一个150万巴勒斯坦人的集体,在扮演着这出历史剧中的超级角色——起义者的角色。然而,他们的名字却默默无闻。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们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全世界——包括美国,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7)
当今中国就业歧视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反就业歧视力度势必要加强。1965年美国以总统行政命令形式出台了反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的"肯定性行动"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中美虽在制度、文化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面临着反就业歧视、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问题,美国"肯定性行动"对中国反就业歧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