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淇 《今日上海》2013,(6):48-49
虽然,当下很多人将收藏作为投资的一种手段,重利多于钟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这样一群人倾尽所有,只简单的因为一个兴趣、一个爱好、一个不那么遥远的梦想……记者在数年前曾经采访过其中的一位,他就是上海梅陇文化馆集藏协会秘书长张道华。再次见面,老先生的“红楼情结”始终如一,并以不断丰富的藏品来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2.
华芳 《今日上海》2008,(6):24-24
上海梅陇文化馆一直以建设社区文化发展为己任,建馆十数年来硕果累累。暖春五月,为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与艺术欣赏水平,同时满足他们对参加传统文化艺术的渴求,在全国人民喜迎北京奥运会的“倒计时”之际,文化馆结合凌云街道群文特色品牌活动,传承沪语、沪剧艺术,邀请了沪剧名家王盘声及沪上多位著名沪剧演员来到社区,在梅文影剧院拉开了“梨园芬芳迎奥运”沪剧艺术讲座暨公益演出活动的帷幕,为众多凌云社区的沪剧爱好者送上了一台有关沪剧艺术的辅导讲座和专业演出。  相似文献   

3.
华芳 《今日上海》2011,(6):43-43
初夏的五月,由上海梅陇文化馆和凌云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携手主办的“声彩飞扬”凌云歌手大赛决赛在梅陇文化馆3楼影剧院成功举办。在今天的舞台上,没有参赛选手,每一个人都是耀眼的明星,每一个人都当之无愧是观众心目中的“Superstar”。  相似文献   

4.
要说近期文化界的热点,著名作家刘心武应该算一个。自从他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以来,争议之声四起。10月出版的《艺术评论》为此用了很大篇幅发表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意见。一场关于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的争论开始升温。"在几个月前,笔者偶尔看了刘心武的央视开讲,然而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却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秦可卿是谁?读过《红楼梦》的人,对于她在《红楼梦》里的位置是有认识的。从秦可卿入手,这仅仅是刘心武个人研究《红楼梦》的一个角度。笔者认为,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学术是自由的,作为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6年8月21日“红楼梦中人”全球大型选秀活动正式启动,历时8个月、沸沸扬扬传了3年的电视剧《红楼梦》重拍终于不再只是传闻。截至10月27日,已有11.8万人报名参加“红楼选秀”,60%以上是大学生。选秀也带热了一系列与《红楼梦》相关的产品。北京大观园的游客仅在活动宣布后10天就比原来多了4成左右,各种类型的红学讲座遍地开花,听者众多。和以往不同的是,人群中更多的是年轻人的身影。“红楼海选”总负责人张强说,北京电视台前段时间重播86版电视剧《红楼梦》,“海选”之前的收视率是2%,宣布重拍后收视率一下飙升到7%。据主办方透露,…  相似文献   

6.
蛇年春夏之交,笔者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专访了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王先生您对十二木卡姆音乐了解吗?您对新疆的印象如何?”“十二木卡姆音乐我听过一些,但没有专门研究过,毫无疑问新疆的民族音乐是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我相信哪一个中国人都会对新疆有好的印象的。”他说着脱口哼了几句王洛宾的歌。“胆大妄为”梦红楼王立平先生说,我这一辈子做了一件胆大妄为的事,就是为《红楼梦》作曲。自清朝以后流行一句话:“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有了…  相似文献   

7.
华芳 《今日上海》2012,(6):47-47
群文活动是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石。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发掘更多、更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充实社区的各支艺术团队,近日,上海梅陇文化馆联手徐汇区凌云社区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了一场市民才艺大竞赛——“凌云舞台我来赛”,摆下“擂台”欢迎广大社区居民前来大展身手。  相似文献   

8.
韩霄 《求索》2011,(11):185-187
在古典小说史上,《三国志玉玺传》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志玉玺传》与《红楼梦》在叙事艺术结构上以及悲剧意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从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以及时代背景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可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汝昌,字玉言,号“解味道人”,天津人。著名学者、资深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平生精力倾注于中华文化与诗文书画理论的探讨。曾评注校订过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著述颇丰。从1953年发表《红楼梦新证》至今,先后发表《周汝昌梦解红楼》、《和贾宝玉对话》、《石头会真记》等40多部著作。  相似文献   

10.
华芳 《今日上海》2011,(7):47-47
2011年6月底的一天,位于上海西南角的华东理工大学大礼堂内人头涌动,舞台背景的大屏幕上,鲜红的党旗与庄严的天安门广场滚动出现,伴随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嘹亮歌声,“‘七一’颂歌——凌云社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暨主题歌会”拉开了序幕。据介绍,这次大会由凌云社区(街道)党工委、凌云街道办事处主办,上海梅陇文化馆协办,来自凌云社区28个居委会以及辖区内1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近千人参加了主题歌会的演出。  相似文献   

11.
张俊  ;赵志安 《求索》2008,(5):185-186
本文以章法简约天成红楼花魂;形式婀娜梦就红楼花容;风格如泣饮缕铭红楼花殇三个角度,论述了电视剧《红楼梦》《葬花吟》乐章的天才性再造。  相似文献   

12.
华芳 《今日上海》2008,(3):44-45
2008鼠年新春佳节,上海梅陇文化馆、凌云社区文化中心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举办了“和谐共享欢乐08”迎新春送春联系列活动,喜迎新春送祝福。  相似文献   

13.
白先勇是个《红楼梦》迷。他曾说:“(我)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又说:“这本书对我文字的影响很大。”情况的确如此。白先勇是台湾作家中学《红楼梦》最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很好继承了《红楼梦》的艺术传统,而且融传统于现代,做出了独创性的发扬光大。他虽然不是专门的“红学家”,但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红楼梦》是国宝 ,这二者之间发生过什么关系 ?过去从未有人言及。近日《红楼梦》农工党研究小组的杜春耕先生收藏了林则徐手书红楼组诗的扇面 ,经专家鉴定确认后 ,引起红学界和其他人士的极大兴趣 ,红学家周汝昌赋诗一首 ,高兴地说“英豪也自爱红楼”。民族英雄的见爱为国宝增辉 ,同时此诗也为研究林则徐增添一个侧面。  题扇共十二咏 ,第二咏起有题 ,依次是 :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眠石、宝琴立雪、晴雯补裘、小红遗帕、藕官焚纸、玉钗 (按应为玉钏 )尝羹、龄官画蔷、香菱斗草、平儿藏发 ;第一咏无题 ,揆其意既是…  相似文献   

15.
作家刘心武近两年因“揭秘红楼系列”而又重新进入大众的视线,并引发了新一轮的“红楼热”。大众也由此开始重新关注《红楼梦》,开始阅读或重新研读《红楼梦》,一些原本只为“红学大家”研究关注的话题,也迅速在民间热议开来。刘心武以“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经典研读方式,通过文本中的诗词、灯谜、匾额、题词等来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世或命运之谜。对于他的研究结果,公众都有“惊世骇俗”之感;他的研究角度、方法和结论也因此招致诸多争议甚或批判。有的红学家抨击其“揭秘”的内容有“索隐”、“探私”之嫌,似乎不登大雅之堂,认为这种解读仅…  相似文献   

16.
刘以宾 《半月谈》2001,(16):66-67
《法制日报》刊载了乐朋一篇题为“色迷迷的新闻眼”的文章。文章说,他刊发的一篇文章《赖昌星“红楼”迷局》,旨在解剖远华走私案的成因,并提出应将藏污纳垢的“红楼”作为反腐败的活教材。没想到,一些报刊在转发、转摘中大做手脚,将此文“变”成了《豪宅暗藏数十风尘女子》、《赖昌星豪宅暗藏数十佳丽》等等、这些经“改造”的转载、转摘,其眼光、角度、指向性是什么.摘编者意在欣赏、兜售什么,即使不看内容,仅从标题也能猜出八九分。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农工研究小组”是前任农工党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题词定名的,成员有农工党员中的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副会长、常务事理等。十年中召开过好几次较大型的《红楼梦》研讨会,海内外著名红学家数十人参加。致力于收集和出版珍贵的《红楼梦》版本和文物,发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手书的咏《红楼梦》诗24首,引起学界注意。发现的12张最早的《红楼梦》册页,经中国书店出版社印出,今年被作为中法文化年中送给法国的重要礼品之一。为纪念曹雪芹诞辰240年和该小组成立十年,特影印出版了《郑振铎藏石头记残抄本》,中国红学…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城阳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区纪委合作.首次把长期以来挖掘整理的文史资料纳入到该区首个廉政文化馆《清风苑》展览内容。集中展示了“直、良、循、廉”四类清官故事、八大民间美德故事以及十个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发生于本土的民间谚语故事。廉政文化馆——《清风苑》揭牌仪式日前在红岛街道韩家民俗村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97武汉市第八届《红楼梦》学术交流会”于1997年12月在武汉市召开。与会者就“红学”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对目前红学研究的现状深感不安,一致认为下世纪《红楼梦》研究的主流,应重在对《红楼梦》文本的研究,要把对《红楼梦》的研究与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近几年来,《红楼梦》的研究,正如姚雪垠先生所指出的,许多的努力,“使一部伟大古典小说的研究工作脱离了小说美学本身的探讨,长期钻人牛角尖中。”①研究问题过于碎细,如考察曹雪芹祖籍,主张“靠我们的细心爬梳穿穴,曲折以求”…  相似文献   

20.
张贤明 《福建乡土》2012,(3):2-F0002
艺术简介:福建东山人,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曾获“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最高奖、“新世纪全国中国画大展”金奖、“世界华人书画展”铜奖、“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入选“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出版有《张贤明作品集》、《张贤明画集》、《张贤明工笔精品集》等个人画集。作品《秋色渐浓》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