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政党,中国的革命自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作用。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合作,这两次合作,实现了北伐和抗日战争的大业,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进步。当今,历史的发展又把国共两党的关系推向了转折关头,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并款款走向历史舞台。因此,从历史的借鉴中探讨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把握未来,调适对策,使第三次国共合作沿着时代的轨迹迈进。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1924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许多问题,诸如合作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历史作用和经验教训等等,近年来史学界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这次合作对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影响已众所周知。但是,这次合作对当时中国国民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却鲜为人知,迄今未有专文系统论述这一问题。探讨第一次国共合作对国民党的影响,对之给以公正的评价,对推动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完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就试图做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3.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王永康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国共两党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记前嫌,第二次携手,共赴国难的结果。认真研究和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对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续诞生在国势贫弱、内扰外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先人创党,是为了打倒列强、打倒军阀,达到建立独立、自由、民主中国之目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大革命政党为之奋斗了几十个春秋,有过两次密切的合作。为统一中国而掀起的北伐大革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就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见证。中国的二十世纪,没有国共两党的仁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共两党兵刃相见,内战十年,积怨甚深,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时候,我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抗日救亡,促成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过程,研究其实现的经验,对于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今天,总结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反对李登辉的台独思想,粉碎一部入的台独图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现国共二次合作的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经过十年内战之后,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  相似文献   

7.
琼崖的国共关系史,基本上循着与全国国共关系史大体一致的线索和模式,同时又因为合作的时间短分裂的时间长、孤悬海外、人为因素的决定性影响,使中共琼崖党组织对合作的认识、决策和地位、力量,成为维持统一战线局面的关键。从第一次合作的血泊中走出的琼崖共产党人,以自己政治上的成熟和军事上的有力条件,创造了第二次合作的契机和局面,使其23年的追寻与奋斗,最终成为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从反帝反封建的大局出发,求同存异,开始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他们并肩战斗,领导民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然而,革命尚未成功,统一战线内部就掀起一股反共浪潮。合作代之以分裂,昔日的同志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这一变化,对以后两党关系以及中国革命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本文试对两党关系破裂的原因及危害进行深入地论述,总结经验教训,以求探索过去,面向未来。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今天,在我们党提出同国民党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我们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对认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意义,深刻理解党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定信心,努力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共合作从形成到破裂,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多时间,然而它对中国革命的巨大作用,却充分说明了这种合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包括两层含意:首先,革命必须联合;其次,要联合必须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联合,在当时不如此便不能团结一切真正的革命派,也就无法完成革命的任务。这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  相似文献   

11.
国共合作对中国社会与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党运用适当的整合方式调整和协调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分歧,胜利实现了国共两次合作:大革命时期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整合国民党的力量,积极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党以党外合作的方式整合国民党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积极构建国共交流合作新机制,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创设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示曾宪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到现在,已经70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我国人民不仅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而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然而,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对于中国革命的重大贡...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和共产党人缔造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使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获得迅猛发展,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瞿秋白同志曾对此作了巨大的努力,对于促成、巩同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一 1922年11月,瞿秋白以中共代表团译员身份,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四次汽表大会。列宁同志在大会上作了《俄罗斯革命之五年》的长篇演说。大会通过了《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1,(20)
正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确定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初夏之时,广州阳光灿烂。漫步在东山口的街道上,黄墙红砖,绿树成荫。东山,曾经是广州的华侨、军政、官宦人家的聚集之地,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东山小洋楼。位于广州市恤孤院路3号的砖红色楼房尤为显眼,这里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6月20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开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黎淑莹向《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介绍,改扩建后,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占地面积668.4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05平方米,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两倍,可生动展示中共三大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5.
徐康 《台声》2013,(9):78-79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些台湾青年进入黄埔军校,以追随孙中山革命思想,深知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他们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成为两次国共合作重要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相似文献   

16.
四十多次前,国共两党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从长期对立走向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认真总结和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党中央提出的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方式的实质是“一国两制”,兹试阐述如下,不确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许艳民 《传承》2011,(9):18-19
1924年1月,以国民党改组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兴起,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前提下展开并取得胜利的。回顾和总结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艳民 《传承》2011,(24):18-19
1924年1月,以国民党改组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兴起,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0,(11):87-87
##正##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47年2月国民党通知中共驻南京等地的代表全部撤返延安,史称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亦曾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作过精辟分析:"国共之再合作,就是从共同的利益中产生出来的,民族危机已到最高深度,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我们;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据。"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