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历代文论著作中,文章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对司法文书说不上十分重视,但在其谈到文章辨体问题时却时见论及。曹丕《典论·论文》里提到的“书”,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所列举的“律者”、“契者”、“券者”,即属于司法文书的范畴。到明代,吴纳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都曾把“判词”列为专门文体加以论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的奠基者姚斯说文学史即文学作品的消费史。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消费者即读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标准决定了某一作品在那一时代的抑扬 ,左右着某一作家在那一时代的尊卑。而时代气候对读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标准的影响是巨大的 ,刘勰说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文心雕龙·时序》) ,他认为建安文学“雅好慷慨”、“梗慨多气”的优秀特色是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说的是时代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但我们不难理解 ,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特色就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标准。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 ,多…  相似文献   

3.
《通变》篇是《文心雕龙》中重要的一篇,“通变”论又贯穿于《文心雕龙》的全书。《通变》篇的主旨,既不是复古也不是革新,而是指在“通”的基础上的“变”。《通变》篇对汉赋“夸张声貌”的举例,刘勰虽把它作为“通变”的正面例子,但此例并没有显示出创造的因素。而对“宋初讹而新”一语,也不能简单认为是对刘宋文学的批判。刘勰既肯定刘宋文学在题材上的创新,又不满于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果载心”。这是东晋时期著名文论大师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里的一句名言。而《图景》的作者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上的独特之处,颇称文果载心,引人阅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论造景     
景物,是古代作家在诗文中描写得最多的客观实体。诗文的旨意与景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此,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宋征璧曰:“情景者,文章之辅车也”。李渔在《窥词管见》中也说,词不出情景二字。刘勰的《文心雕龙·物包》篇,对景物与情旨的关系作了透辟的论析。因此,古往今来,读者对诗文中的景物一向是十分重视的,由景探旨是研读诗文的途径之一;而借  相似文献   

6.
本文独辟蹊径,从探究《文心雕龙》的首、尾篇《原道》、《序志》入手,认为《文心》一书并不止是研究文学现象中的具体问题,而是处处表示作者对“人文”的看法,旨在强调、发扬人类的性灵。刘勰对文学、文章的研究是服务于这个中心目标的。“人文”是一个历史概念,包含对传统的继承与更新两个方面的内容。刘勰以“望今”“参古”的慧眼,融汇了魏晋以来广为流行的儒、道、玄的思潮以及佛家的“因明学”,为民族思维开拓了科学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道路。“人文”的内涵有表层与深层之分。刘勰为弘扬“人文”而将探求深入到心理层次,综合“言志”与“缘情”以强化人文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诗言志”与“诗缘情”这两大思潮如同二水分流。但并非是泾渭分明,它们在汇合中交融,在交融中变异,孕育出第三派的文学理论。这种新理论成熟的标志,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情志说。“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虽然《尚书》的可靠性后人有所怀疑,但是,“言志”说在《左传》、《礼记》、《孟子》和《荀子》等儒家经典著作中屡见不鲜。可  相似文献   

8.
一、喻拟融合说的由来比喻和比拟,现代汉语修辞学把它们分别为两种辞格,然而在古代汉语修辞理论中,比喻和比拟则包容在一个“比”的概念之中。刘勰的《文心雕龙》分析《离骚》用“比”的语言事实,指出其中既有比喻,也有比拟,有的喻拟不分,融成一体。现代修辞学把比喻和比拟分列为两种辞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正纬>篇是针对谶纬而作的,刘勰在认为谶纬"乖道谬典"的同时,又指出其"有助文章".谶纬所描写记载的内容事迹丰富奇特,而所用的词语又繁富生动,其"事丰奇伟,辞富膏腴"的特点,对文学创作是极为有利的,因而谶纬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刘勰对谶纬提出"酌乎纬"的主张,这不仅是<正纬>篇的篇旨,而且对于<文心雕龙>全书还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按着“释名以章义”的原则写道:“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这就是他以“文心”书名的由来。觅取美名而垂青一个“心”字,是不是别有深意,或者说是寄托呢?看来是有的。有一段尚未引起注意的闲文,似不应放过,这就是《序志》篇的“赞”。其语曰:“生  相似文献   

11.
精神还乡     
江天 《江淮法治》2012,(18):57-57
《帆的孤独啊》,英国桂冠作家麦克·莫波格的作品。他在世界文坛颇有影响的著作,还有《柑橘与柠檬啊》《战马》《岛王》《蝴蝶狮》等等。  相似文献   

12.
刘勰是享誉中外的文论家。他立志高远抱负不凡,立言情结特别浓厚,通过刻苦自学、艰难曲折走上官场,在他人认为事业颠峰时却又燔鬓出家。笔者认为,刘勰做人有理想、有抱负,奋发向上。他的“人心”与“文心”大体是相统一的。他那刻苦钻研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为官清正廉洁的作风,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立身行止、为人处世树立了榜样。他的为人同他的《文心雕龙》一样,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伯尔尼公约》的产生《伯尔尼公约》的全称是《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它产生于十九世纪,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国际版权公约。十九世纪的英国、法国文学创作非常繁荣,虽然它们国内都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但它们对它们的作者的作品在国外被随意使用,却无可奈何。1858年,英国、法国等十四个国家的作家、科学家和法学家组成的代表在比利时举行了第一次国  相似文献   

14.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比较是研究法学的重要方法,比较法学也已成了法苑的艳丽一角。然而,有关比较法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拙以为迄今还是解决得不够科学的。本文拟就比较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问题试作探讨,敬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5.
去年就听说老作家巴金在香港《大公报》上陆续发表了散文作品《随想录》,很希望早日读到它。最近,南京师院的《文教资料简报》一九八○年一、二期合刊全文转载了《随想录》(第一集·1979),这才有机会在一个春雨淅沥的夜晚,一口气把它读完了。我不知道应当怎样形容读这本书时的激动心情。我仿佛经过十年浩劫之后,在一个静静的夜晚,坐在老作家的书斋里,听他诉说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坎坷遭遇,听他以哽咽的声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影响深远。千余年来,有关它的校勘,评注,多不可数;但系统而具有卓见的著作,则推黄季刚先生的《〈文心雕龙〉札记》为其先河。虽说《札记》一书不免受到历史的局限,但作者的深邃而谨严的探索,却为后人的  相似文献   

17.
张炎《词源》是晚宋最为重要的词学专论,在"清空"、"质实"、"骚雅"、"意趣"等原创词学范畴中,"骚雅"是对南宋以来尚雅之风复炽现象最为直接的理论回应,也反映出苏轼、辛弃疾之后,词坛在趋时通变背景下出现的以江西诗学为核心、以诗为词的风格转型。在江西诗学与两宋特别是晚宋词学词风的交叉视野中,可以从诗骚以来的诗教传统、清刚峭拔的诗境格调、"活法"建构的诗性语言三个层面看到江西诗学对"骚雅"词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回放:1993年中国作协创联部组织全国作家举办了一次散文征文活动,作家张庆和创作的散文《峭壁上那棵酸枣树》(以下简称《峭》文),荣获三等奖。后来,署以作家真名在《文艺报》上发表。《文艺报》发表此文时,将题目改成了《峭壁上的树》,文内也略有删节。转瞬之间就是10年,2003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作家发现北京某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10月出版的《2004年全国中考热点试题(语文)》一书中,《峭》文被湖南省长沙市(2003年)做了“语文中考试题”。文章被全文引用,没有署作者姓名。按图索骥,作家竟查寻并购买到全国各地31家出版社出版的35种载…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正>内容简介本书以说案形式介绍宋慈《洗冤集录》及其记载的案例、观点和方法,也介绍宋慈《洗冤集录》对后世的影响和成果。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对宋慈《洗冤集录》产生的历史文化条件、宋慈其人其书、宋慈《洗冤集录》的法律思想、学术思想、法医理论探索、宋慈洗冤文化等进  相似文献   

20.
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作家接二连三的被拉上被告席,给这两年寂寞的文坛平添了许多热闹。由于被拉上被告席的作家十有八九都是输家,所以,一提起打官司,文化界的秀才们就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恐怖”感。别的不敢谬说,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由《法撼汾西》《天网》引发的官司,我是略略知道一些的。张平因写了《法撼汾西》《天网》这两部反腐败的作品而名噪全国:先是各报刊电台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