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加入东盟后的中越关系商国珍近年来,越南与东盟各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4年7月,东盟第27届外长会议一致同意接纳越南为东盟第七个成员国。从东盟外长们的举动看,估计越南正式加入东盟的时间在今年七月份。这样,越雨将成为东盟的第一个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2.
越南与东盟的关系:从对抗到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与东盟的关系:从对抗到合作黄云静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成立时有五个成员国: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1984年文莱独立后加入。初时东盟只是一个松散的默默无闻的组织。但今天的东盟已发展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区域组织。东...  相似文献   

3.
东盟四国汇率波动走势汪巍90年代,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持续以较高速度增长的基础上,国际收支情况改善,国内通货膨胀较低,因而本国货币对美元等西方主要货币汇价上浮,以上东盟四国的汇率机制是在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期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4.
定形与定位──东盟世纪之交的两大中心课题游明谦1995年7月,东盟接纳意识形态迥异的社会主义越南为成员国,大大加快发展步伐。今年7月20-21日的东盟外长会议又接受了老挝和柬埔寨1997年加入东盟的正式申请,同时还顶住西方的压力,吸收缅甸为观察员,视...  相似文献   

5.
东盟成立十三年来,一向自称是个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组织,非军事同盟。但自去年初越南出兵侵占柬埔寨、严重威胁泰国安全以来,柬盟各国对越南在东南亚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真面目有了进一步认识,态度开始起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不论在东盟内部,还是在去年的世界不结盟首脑会议和联合国大会上,它们都能仗义执言,坚决要求越南侵略军从柬埔寨撤走。同时在不同场合,它们还先后发出了准备共同抗击越南可能入侵的强大声音。这表明东盟在团结反霸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邢瑞利 《东南亚研究》2023,(1):42-61+155-156
拜登政府推出“印太经济框架”后引发东盟高度关注,但东盟各国的反应却存在明显差异。经济预期和威胁认知是影响东盟国家对“印太经济框架”认知差异的两个重要变量。经济预期直接塑造了国家的经济决策偏好,威胁认知则会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行为的倾向,两者共同决定了东盟国家加入或拒绝加入“印太经济框架”背后的行为逻辑。具体而言,新加坡、越南、菲律宾对“印太经济框架”持积极的经济预期,且对华威胁认知均比较强烈,因而坚定加入该框架;印尼、泰国都谨慎加入“印太经济框架”,但前者持比较消极的经济预期、对华威胁认知趋强且在一定限度内,而后者则持比较积极的经济预期且对华威胁认知较弱;柬埔寨对“印太经济框架”持消极的经济预期且对华威胁认知很弱,因而拒绝加入该框架。东盟国家对“印太经济框架”的差异化反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干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国有必要对东盟各国的态度立场加以辨别,诉诸精细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加入东盟以来,在东盟经济快车的带动下,越南经济迅猛发展。可是,当越南正在努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争取更大的经济成就时,东南亚金融危机却爆发了。这次危机来势凶猛,横扫东南亚地区,波及韩国,日本和香港地区乃至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至今仍未最终平...  相似文献   

8.
东盟从其成立之初就具有一种强烈的地理整体意识和利益整体意识.正是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地理整体意识,东盟才能够克服内部的分歧和排除外部的各种阻力,吸收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加入东盟,使其成为一个包括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国际组织.正是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利益整体意识,东盟才能够争取到其单个成员所无法得到的利益,而且在面对西方大国的压力时,能够采取一种强硬的立场,很好地维护其成员或准成员的利益和尊严.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已成为东盟未来旅游发展的关键。如何有效提升东盟旅游区域竞争力,以从整体上带动区域各国旅游经济发展,这也成为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的目标和动力。本文针对东盟目前旅游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态势进行分析,结合迈克尔·波特的国际竞争“钻石模型”,探讨东盟作为整体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策略,认为东盟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策略主要体现在科学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日趋完善的旅游生产要素、日益贴近游客需求的旅游条件和协调便捷的旅游支持性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0.
自越南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从柬埔寨撤军以后,它的国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与东盟的关系也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四国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东盟四国作为欠发达国家和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既面临挑战,同时也有巨大的发展机会.中国对东盟四国加入自贸区所给予的优惠待遇对这些国家有着一定的意义,但东盟四国必须努力加强国内的供应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以应对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内贸的影响李毅1993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是东盟内部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原本经济高度外向型的区域,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东盟内部贸易的发展,这个为世人所关注的问题也正是本文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在双方的努力推动下,合作机制和制度基础不断得到完善.2004年签署的<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又取得了实质性的新进展.本文在总结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与新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之处和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东盟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云华 《东南亚研究》2007,(4):12-17,70
东盟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它团结区域内外国家,为维护地区秩序、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及社会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东盟为区域内外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对话平台,促进区域内外国家减少误会和增进相互理解;东盟也是一种地区意识,它使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与宗教均相当多元化的地区出现了共同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旗帜下,东盟各国求同存异,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域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东盟是发展中国家团结的典范,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它以其成功的实践告诉人们,在全球化的时代,小国和弱国也应该有所作为,其根本出路就是团结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在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际,学术界用各种指标深入分析了其贸易效应。但东盟发展的目标却是要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投资区。因而要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对其直接投资效果也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吸收FDI的变化,考察了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直接投资效应,并重点分析了其投资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其对东盟综合区位优势的改善不明显,并没有有效地提高东盟区域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东盟是亚太地区最早的一体化组织,在区域一体化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亚太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东盟自成立至今的一体化历程,然后分析了东盟的亚太区域一体化战略,并将其总结为三条:一是坚决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和主导权;二是加快自身一体化,建立东盟共同体;三是主导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通过RCEP将一体化进程向亚太地区推进。最后,文章评析了东盟在亚太区域一体化格局中的地位,并通过计量分析结果,比较了亚太自贸区(FTAAP)对东盟各国的利益。文章指出,FTAAP至今仍是一个较远的目标,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东盟对TPP这样的现实问题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7.
欧盟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现状与前景黄小芳欧盟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具有重大的影响。欧盟是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是欧盟在亚洲的主要市场。近年来,这两大区域集团之间的贸易、投资及其他经济合作形式不断发展。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区域化日趋发...  相似文献   

18.
东盟国家与越南经贸关系的发展与现状松林东盟由于在过去几十年推选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政策,经济水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东盟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同时世界在经济领域里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在整个世界得以发展。东盟要保住乒...  相似文献   

19.
王勤 《当代亚太》2006,(11):10-15
近年来,东盟的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并出现了一系列格局性变化。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到经济共同体,展现了东盟区域一体化浪潮的发展远景。为应对全球性区域一体化浪潮的迅速兴起,东盟积极制定和调整区域一体化战略,各主要成员国也不断增进双边互信和合作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和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上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李杨  黄宁 《当代亚太》2013,(1):101-124,159,160
目前,东盟成员国中已有新加坡、文莱、越南和马来西亚先后正式加入TPP谈判。由于上述四国无论在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还是在对外政策上都有明显差别,因此,它们加入和推动TPP谈判的动机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决定了它们将在推动TPP谈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文章结合东盟四国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发展战略及利益诉求,详细剖析了各自加入TPP的具体动因,给出其在当前谈判进程中的角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策略选择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即在短期内应"静以待变"应对TPP,中长期则应以"层次清晰、区别对待"的原则处理与东盟及其各成员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