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通常在社会形态或经济体制层面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行的历史定位,前者忽视对象的特殊性因而无法揭示其丰富内涵,后者不够全面和准确.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应为"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李远 《当代世界》2023,(4):23-28
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创人类未来提供的又一个重要公共产品。文明多样性体现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文明交流互鉴对世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球文明倡议立足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实际,既凝聚治国理政精华的中国智慧,又顺应世界现代化大潮,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国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倡导者,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中国将以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引,携手世界各国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变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无疑面临着政治发展这一严峻课题。一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尚未成熟,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政治稳定,制约政治发展的进程。在现代化的大背景和中国社会转型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下,只有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切实解决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才能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中东欧、东南欧地处三大文明的交汇处,社会发展受制于各种文明以及承载这些文明的东西方大国.这里的国家近二十年的社会转轨从本质上说就是从东方文明向西方文明位移的过程.但是,由于受不同文明和不同大国的影响程度不同,还由于国家大小、民族宗教构成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中东欧、东南欧国家的社会转型也更加丰富多彩.近距离地接触这些国家,可以清楚看到它们社会转轨程度的不同梯度,还可以感受到这种转型背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变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必须要解决现代性问题,而中国特色现代性的建构和生成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当代中国解决现代性问题,既要克服西方现代性的弊端,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性中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因素和肯定成果,找到立足中国、扬弃西方现代性的路径;要正确回答和处理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关系,需要屏弃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建构中国特色现代性,需要找到西方现代性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在中国出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产生,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西方文明对于传统的中国文明的冲击。和历史上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任何一次接触不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是在后者具体的物质体现——坚船利炮的打击之中,在亡国灭种的威胁之下进行的,是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经过半个世纪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惨痛经历,终于承认自己的传统文化已经不可能为人们带来他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世界大国竞争中,国际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际舆论格局并未发生与国际格局相称的变化,国际舆论仍由西方主导,强权政治的逻辑在其中起主要作用。中国虽然已经成为能够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但对国际舆论影响力不足,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所塑造的中国形象被严重歪曲。为改变这种局面,中国努力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并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这有助于引导国际社会认识中国发展的和平性,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彼此欣赏,消除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负面影响。增进文明交流对话、加强国际舆论引导,要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入人心,使国际社会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及其当代价值,阐释好中国的发展战略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具有原创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标注了中国现代化的新样态、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需从社会性质之维、现代性之维、人类文明之维进行全面考量。在社会性质之维,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华文明发展历史逻辑有机融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和最高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表达样态。在现代性之维,“新发式”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打破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它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逻辑的突破规避了西方现代性之殇,对现代化“五位一体”建设的整体推进体现了特殊的实践逻辑。在人类文明之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蕴涵和意义旨归。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对西方旧文明逻辑的超越中彰显新文明逻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自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发展的最高旨趣,充分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深远性和世界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问题是一个对人类生存、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的问题,既包含了自然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内容,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进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首要前提,而且需要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体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政治的演进,文明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面对冷战结束后西方战略思想界对"文明冲突"的渲染和现实世界政治中存在的文明冲突的风险,中国积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并将之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中.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影响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程.当今世界,文明多样化是大趋势,有些文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存在着"冲突基因";然而,文明之间也有和平共存的基础,文明交流互鉴是人间正道.中国始终坚持文明是多样的、平等的、包容的,始终坚持不同的文明应该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并且积极践行之.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处理好中华文明同西方文明的关系.中国正努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和世俗化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主要指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社会转型对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对政治认同客体提出了政治现代化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社会转型认同主体发生了从臣民向公民身份的转化,使公民的政治功效感降低,公民的相对剥夺感变得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2.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具有科学系统的理论内涵,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共通性、发展性、包容性特征。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文明观。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普遍诉求,引领文明包容共存的前进方向。积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必将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分别研究和指明了俄国、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俄国实现社会文明依赖于西方文明的影响和俄国国内发生一场改变沙皇封建制度的革命;落后的俄国可以先建立工农政权,创造社会文明的"前提",再实现社会文明;必须以文化革命促进社会文明。中国的民主主义运动和人民群众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促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相辅相成的历史。多样化、各具特色的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塑造着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基本样貌。当今全球秩序是一个具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和霸权主导特征的不平等秩序,西方文明在其中居于强势与主导地位,美国掌控世界文化霸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连同其所属的文明处于弱势和不平等地位。现有的以美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没能解决自身产生的诸多矛盾,亟需进行重塑。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不仅是体系化的理论认知,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行动指南,为重塑全球秩序指引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深入研究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又重要的历史课题。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表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对环境观点相对不足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张的有益补充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诉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6.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概念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主要指苏联解体、俄罗斯立国后,在俄社会转型过程中,围绕对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忠诚所形成的政治思潮和实践活动。它既是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摒弃、排斥,对传统俄思想、价值观等文化的再认同;又是为了摆脱西方国家抑制俄的困境,以国家权力为诉求、以重现俄大国地位为目标、以民族国家的构建为己任而进行的政治运动。它与俄国家利益相一致,是为了维护俄国家利益而在国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思想和行为,是试图通过国家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话语中,政治合法性论证的危机使无政府主义对公民自由和国家权威的批判与思考被重新提起.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基本发展图景呈现出当代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思想逻辑.分析表明,当代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是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不应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其传统的存在形式已然有了诸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萧武 《南风窗》2011,(22):54-55
以往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本身是学习和效仿西方文明的结果,从政治制度到社会文化、经济增长等各个层面而言,本身并不对西方文明传统构成挑战。中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并不与西方完全相同,从而构成了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助力作用。全球文明倡议有助于摒弃冷战思维和对抗意识,减少国家间战略误判,促进和平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民心相通,夯实友谊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实现宏伟发展目标的有效路径。中国通过汲取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持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和软实力。全球文明倡议还为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新的价值引领,使现代化的成果惠及更多国家,推动各国文明共同发展和人类文明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20.
当今西方价值观与世界文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对立,主要表现为话语权的竞争与更替,其中人权是首当其冲的话题.中国如何表达自己的人权观,如何从战略制高点上争取话语主动权,打破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中的"被告"地位,如何使中国理念凝聚成有感召力的时代话语,值得思考. 在比较中突出中国人权观优势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话语权具有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作用,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中,其人权、民主等观念被当做是国际法的基石和是非判断的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