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作为对公民社会权利的制度性保证,明确界定了国家对公民的福利。但福利国家困境却模糊了福利制度与公民社会权利的关系,新自由主义改革在缩减福利功能的同时更是构成对公民社会权利的进一步恶化。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三条道路理论重新考察福利国家的起源和困境,在"超越左与右"进行福利改革的同时,将公民社会权利嵌入到更广阔的社会框架中,赋予其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欧洲社会民主党自诞生以来,为了适应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多次对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调整.而作为"第三条道路"理论和实践重要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其进行改革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资本主义变化的要求,构建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模式,以便更好地调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本文就"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理念和改革措施等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3.
"第三条道路"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全球化时代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潮.冷战后两大意识形态对立格局的终结、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各国中间阶层的扩大以及欧美各国经济、社会问题的积重难返等是其产生的诱因."第三条道路"坚持社会公正,力求建立合作包容型的社会关系;主张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主张重新定位国家,重建国家和政府;主张改革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4.
超越:"第三条道路"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广兵 《桂海论丛》2001,17(2):29-31
"第三条道路",是近年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股政治思潮.它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冷战之后,吸收了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兴起的新的发展变数,为摆脱传统的"老左"新右"派的理论困境,而进行大胆的理论反思和探索.从个人、家庭、社区,到政府、国家,"第三条道路"的设计者们超越"左"右",抓住了社会改革的关键要素,提出了全面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刘霞 《前沿》2011,(18):132-134
民主社会主义从传统福利社会向"第三条道路"模式的成功转型,得益于对全球化时代和人类共同命题的适时应对。"第三条道路"理论通过修改补充价值观、调整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福利制度、走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道路。对其社会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为二者有着共同或相似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样需要避免"福利依赖"问题、科学发展观把"第三条道路"提出的国家应承担的环保国际责任完成了具体实施、科技创新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等方面"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政策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三条道路"是西欧社会民主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其重点在于重新定位资本、劳动者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表明,一个政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改革以适应时代变化,而左翼执政党如何处理好资本与劳动阶层的关系将在更大范围内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伟锋 《前沿》2007,(10):137-138
建立公民社会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现状、"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公民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公民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等方面。通过借鉴"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正确处理好公民社会与国家、公民社会与民主的关系,以便使我国的公民社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于"第三条道路"的政策主张,我们既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借鉴其在国家与市场关系方面、公平与效率方面、阶层利益调和方面以及国际事务参与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也要看到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和措施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它虽然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9.
西欧社会党选择的"第三条道路"作为对全球化问题的回应,在坚持传统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现的同时,吸收了新自由主义刺激经济增长、改革福利国家制度的有益经验,试图通过理论革新建立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之间新的平衡机制.这一选择使西方左翼政党在全球化时代获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短暂复兴,但并未赢得西方社会的长久热情.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的提出,导致了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的短暂复兴,1998年甚至出现过欧盟15国中有13国由社会民主党单独或联合执政的盛况。但是声称"超越左与右"的第三条道路的具体实施并没有满足人们对它的预期,从而使自身陷入了困境。其主要倡导者布莱尔、施罗德等人在执政后期已经耻于提及"第三条道路"或是"新中间"。轰轰烈烈的"第三条道路"不过10年光景就偃旗息鼓,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志媛  赵新国 《传承》2009,(2):148-149
对于"第三条道路"的政策主张,我们既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借鉴其在国家与市场关系方面、公平与效率方面、阶层利益调和方面以及国际事务参与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也要看到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和措施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它虽然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2.
“第三条道路”实质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启东 《理论月刊》2003,(12):66-68
"第三条道路"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主流政治主张.它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它克服了西方社会早先实行的福利制度和新自由主义体制弊端,重视了对国家的整合和优化,但它的实质仍是改良主义的拓展与延伸,仍是以维护本国资本主义根本利益、根本制度为目的的.因此,这条"道路"不可能从根本上削除剥削制度,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是从其对国家治理的效果看,它所倡导的思维方法和政策主张相对比较完善.深入解析"第三条道路"的实质,旨在提醒人们不要把它完全理想化,更不要祈求"西化",而要以批判的精神和"扬弃"的态度,从中吸收营养,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第三条道路"是流行于欧美各国的改良主义治国方略,是资本主义政党为了缓和国内经济、社会矛盾而采取的实用主义发展模式.运用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深入分析"第三条道路"的成因、内容和实践效果,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走向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4.
第三条道路及其对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各种类型政党的有益的执政经验。而第三条道路基本主张作为西方中左翼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施政纲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触及了一系列关系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政治观、经济观、福利观以及外交观可以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陈立周 《思想战线》2011,37(1):129-130
一、当代西方社会福利理论的主要争论社会福利是一个充满价值争议的领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人们对各种社会福利实践进行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探讨,形成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及社会主义三大福利思潮。进入当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理论流派又发展演变成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及福利多元主义等诸多形态。国家干预主义形成于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为了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恢复过  相似文献   

16.
"第三条道路"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娟 《前沿》2003,(7):97-98
"第三条道路"是社会民主主义及其政党陷于困境后重新定位的初步尝试,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传统的左右派政治意识及其政治运作模式而提出超越的一种新的理念.它的许多理论主张值得探讨,能引起人们对世纪之交人类社会走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赵洁 《青年论坛》2010,(1):10-14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它既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也是被欧洲各国竞相采用的政治策略。通过对"第三条道路"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其理论内容、实践政策的回顾,可知"第三条道路"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奉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应急政策,才能渡过难关。同时认为,任何一种政治思潮、政治力量,能否生存和发展,能否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和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能否制订和推行与其自身价值和政治取向一致并与特定环境条件相吻合的理论纲领和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述的“第三条道路” ,是特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美社会民主主义转型中出现的一种新政治现象。“第三条道路”凸现了后现代思潮影响下西方国家一种有所创新的国家治理方式。考察其对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现实矛盾的分析 ,如社会结构变化对阶级政治、政党政治的影响 ,后现代社会和全球化发展给西方民主制带来的危机等 ,思考它为解决这些矛盾提供的思路和方法 ,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新时期俄罗斯发展看普京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劲军 《理论月刊》2001,(11):94-95
本文主要从俄罗斯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论述普京"第三条道路"的背景、内容及进行一些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20,(1)
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学者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出发对于"实现什么样的国家治理,怎样实现国家治理"提出了丰富多样的国家治理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观、新权威主义国家治理观、"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观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如何正确看待这些不同的国家治理观?如何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国家治理观的前提下,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治理观的有益成分,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