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炜 《求索》2014,(12):52-56
把握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投资风险的脉络,认清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遵循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从地方政府财政债务风险指标、地方政府固定资产风险指标和银行金融安全风险指标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利于实际的应用推广,引入信息墒观点下的粗糙集智能模型予以指标权重的客观获取,为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指标权重(重要度)确定提供较为合理的分析模型,以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国的财政风险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整体财政风险由各级政府财政风险综合构成,而县乡财政实际上已是我国财政层级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构成县乡财政特有的风险因素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陈祖涛 《政策》2002,(6):31-33
财政制度创新是一项整体性、互动性的改革,必须从财政收支、财源建设、风险防范等方面实现突破,进而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政府理财综合效益、规避地方财政风险等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4.
地方财政风险产生的原因地方财政风险 ,是指地方财政无力给出足额的财力 ,严重阻碍地方财政机关正常运转的损害度。地方财政风险产生原因主要有 :一是地方政府在实现其职能时 ,超负荷“就地取财” ,当地方政府的强制超过社会承受力时 ,财政风险随之出现。如国有资产的变现、大量土地的出让、超前收取个人、单位税 (费 )等 ;二是财政监管不力 ,局部风险累积整体风险 ;三是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财政风险进行及时化解 ,进而导致地方财政危机。地方财政风险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方显得十分严重 ,这不仅影响地方政府正常行使职能 ,而且严重制约当…  相似文献   

5.
地方财政风险现状及特点从经济角度的广义范畴来看 ,地方财政风险包括一切影响财政运行的经济隐患。从实际情况来看 ,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地方财政债务风险、财政投资低效风险和赤字风险三大块。在经济不发达地区 ,尤为表现突出。一是地方财政历史包袱重 ,债务规模普遍较大 ,且负债形式多样、借款渠道多 ,远远超过地方财政偿还能力。这与地方财政收入和每年的可用财力相比 ,很不适应。如遇天灾人祸等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 ,或借款出资方资金抽紧 ,地方财政即将难以为继 ,财政风险不言而喻。二是地方财政投资收效低 ,资金沉淀多。为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6.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13,(1):119-123
分税制以来的财税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倚重土地财政的运行模式,推动了上一轮经济持续走高,但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房地产泡沫,也存在着巨大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并不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模式。应该按照公共财政的特质要求理清土地财政的制度调整思路:建立健全统一的、稳定的财政收入制度:调整优化财政的公共支出结构;建立健全科学化、法治化的财政管理体系;构建公开、民主的财政决策制度,以此促成土地财政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之所以免遭亚洲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 ,与我们对金融风险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积极防范是分不开的。财政与金融一样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其风险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财政风险一旦成为现实 ,其造成的危害在一定意义上说与金融风险同等严重。事实上 ,目前财政存在由运行困难而逐步演变为风险的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 ,财政风险已露出冰山一角 ;另一方面 ,风险因素因财政风险的隐蔽性、转移性和局限性等特性继续潜滋暗长。因此 ,研究防范财政风险 ,将一些危险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做到防患于未然已是非常紧迫和现实的问题。本文侧…  相似文献   

8.
林莉 《今日海南》2009,(7):23-23
当前地方政府审计机关要充分分析国家经济安全的审计需求,有针对性地关注地方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民生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公权力运行安全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免疫系统"保障性作用,揭示地方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财政合法性:一个尝试性的政治分析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经济分析方法,结合政治合法性理论,在对财政现象进行学理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一个政治分析概念,即财政合法性;并根据财政合法性基础的差异,把财政区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家计型财政、君主专制型财政、公共财政、集中型财政;最后指出财政合法性这一政治分析概念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现状及改革的进一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贺波 《求索》2007,(1):34-36
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是我们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的出发点。本文对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以及进一步进行政府问财政关系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财政管理与腐败防治存在内在关联,通过强化财政管理功能可以有效预防财政腐败。强化财政管理功能主要是优化财政管理体系,强化财政管理的反腐基础;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强化财政监督的反腐作用;完善财政责任机制,强化财政违法的惩治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财政支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基础,有效的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增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的投资现状,就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财政支农投资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共财政是国家权力公共化的基础,失去了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就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公共性,更不能确保国家权力仅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为此,必须确保公共财政体制具有正义品性、民主品质和法治品格。财政正义体现为国家与公民财产征收关系的合理、适度。财政民主就是政府依法按照民众意愿,通过民主程序,运用民主方式来理政府之财。财政法治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实行财政法定。  相似文献   

15.
在本届政府致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确立行政治理改革的三个核心主题——行政安全、行政正义和行政绩效,在此基础上建构行政治理与现代财政制度之间的联结机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也更紧迫。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在公地范式和代理范式下致力推动走上正轨的现代财政制度建构,可为促进行政安全、正义和绩效,进而为提高行政治理改革的成功概率提供最佳保障和理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安全是铁路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以来,我们对新形势下铁路安全工作规律、铁路安全特征,对推进安全风险管理重在落实有了新的认识和把握。北京客运段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信心和决心。一、着力抓实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找准安全风险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福建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1000亿元,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在此基础上,2011年财政将为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出新贡献。促增长、调结构为促进2011年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进而为“十二五”末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财政联邦主义视角下的政府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联邦主义是西方学者借鉴政治学中的联邦制概念而创立的一个经济学概念,用于分析财政分权理论。本文从政府间关系角度出发,分析财政联邦主义产生的理论缘起,结合西方学术界关于政府间财政分权的不同模式,揭示财政联邦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分析财政联邦主义视角下的政府间关系构建,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关系寻找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赵瑞春 《前沿》2007,(11):43-45
财政自治权是民族自治地方一项重要的自治权利,是民族自治地方利益的重要体现。财政自治权的有效实现是其他各项自治权利得以落实的基础保障,是振兴民族经济,推动地方发展的关键。民族自治地方应在国家统一的财政体制下,结合民族与地区特点,依法实现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财力微弱,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差,需要国家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韩亮 《前沿》2006,(8):16-18
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我国县乡财政困难较大,已经成为妨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直面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现状,分析其成因,积极探讨解决对策,深化我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